2024年,罗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依法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
一、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强化法治建设领导,健全组织机构。一是成立由党组书记、局长巩国江任组长,党组成员任副组长的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做到法治建设工作亲自部署、亲自督促,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部门分工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成立政策法规室,选调精兵强将组建队伍,同时聘请专职律师作为局常年法律顾问,专门从事人社方面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2024年,共咨询处结涉法涉诉案件35起。
(二)强化法治思想学习,提高法治理论水平。一是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法治培训和教育工作。通过举办行政执法领域培训会,集体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等政策法规,提高了执法人员程序意识、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二是积极开展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做好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和执法证件年审注册工作,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管理。我局仲裁员颜丙莉同志,在全国人社系统练兵比武活动中取得全国第一的好成绩,在全局上下带动引领了学法用法的高潮。三是举办罗庄区首届劳动法律监督暨劳动人事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培训劳动法律监督员、企业人事专员120余名,有效提高了企业自主预防化解劳动争议能力,促进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三)强化法治工作宣传,促进法治工作提升。一是制定法治宣传计划。对全年法治工作进行统筹安排,按照政务公开工作要求,分节点分阶段对法治工作进行公开,确保法治工作阳光公开运行。2024年行政处罚2件,行政强制2件、行政检查8件、行政确认 402件。二是深入基层企业进行普法宣传。2024年,区人社局组织开展了50余次“护薪农民工·仲裁工地行”“社保服务进万家”宣传活动,深入12家建筑工地企业开展“法治人社志愿青春”活动,大大提升了相关法律法规普及程度。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方面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重视法治思想学习,加强党对法治建设领导。压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建设纳入工作全局,与推进人社事业发展、深化改革举措同部署、同落实,始终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全局的基础性工作来抓。2024年,结合党纪学习教育,将党的二十大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部署、“一规划两纲要”、《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问答》等纳入党组理论中心组、党支部学习内容,全面提升人社干部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二)聚焦依法依规行政,健全完善决策制度体系。严格执行局党组、局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制度,严格执行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要求,不断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2024年共向区纪委派驻组主动汇报涉及“三重一大”会议纪要7次。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推动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中的双重保障作用,参与履行行政职能全流程,防控过程中的法律风险,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三)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积极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人社服务水平,建立企业用工信息发布和调研工作机制,每月20日定期发布或更新企业用工数据,2024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5286人。运用“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协助8个街镇即时处理群众反映案件,确保案件及时调解处结。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办、就近办”,深化职工退休、创业服务等业务“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设置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专员2名,常态化开展“走流程”活动,人社服务好评率达99.93%。
(四)审慎处理涉企案件,提高法治队伍工作水平。积极开展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学法考法用法,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法治知识竞赛活动,提升行政执法人员履职风险、业务能力、执法程序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做好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和执法证件年审注册工作,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管理。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2024年立案查处劳动保障相关违法案件1397件,按期结案率100%。
三、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执法标准化程度不足。因基层执法力量薄弱,部分执法人员对《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规掌握不熟,导致处罚不精准或证据收集瑕疵。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执法过程记录不完整,对行政处罚的权威性和震慑力造成负面影响。
(二)普法宣传针对性不高。人社领域法律法规的宣传覆盖面还不够广,以案释法、旁听庭审等“零距离”普法宣传的力度还需加大。开展普法宣传的形式较为单一,还不够接地气,充分利用新媒体,制作群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图文较少,缺乏案例解读、线上互动等创新形式,群众参与度不高,实际效果有限。
(三)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薄弱。新形势下劳动关系主体服务需求日趋多元,根治欠薪领域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队伍力量不足。与市场监管、税务、公安等部门的数据共享不及时,难以精准识别社保欺诈、违法用工等行为。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不畅,案件积压现象突出,多元调解机制未有效激活。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健全常态化学法用法机制。通过集中学习、专题培训、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定期组织专题法治培训,邀请法律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内容涵盖新出台法律法规、执法实务等。鼓励干部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切实增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二)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执法案卷评查,对执法程序、法律适用、证据收集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合理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确保监管公平公正、不留死角。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投诉举报机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对群众反映的执法问题及时调查处理,确保行政执法行为合法、公正、文明。
(三)丰富普法宣传形式内容。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人社法律政策。结合“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大型现场普法活动,深入社区、乡村、企业举办法律讲座、法律咨询,发放宣传资料,提高群众对人社法律政策的知晓度。聚焦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领域,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四)强化劳动争议纠纷化解。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建设,充实调解仲裁人员力量,提高调解仲裁专业化水平。健全区、街镇、企业三级劳动纠纷调解组织和多元联动调处机制,推动调解工作向基层延伸,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加强调解仲裁信息化建设,推行网上调解、在线仲裁,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做好12345政务服务热线、信访件等办理工作,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及时发现和解决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五、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