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建设学校特色品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内涵均衡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着力打造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示范校,临沂第二十一中学的发展定位是:办学思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学目标:把学校办成令人向往的地方。即社会认可、教师幸福、学生向往。办学理念:卓越即“卓尔不群,超越自我”。办学宗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办学思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的幸福成长搭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课堂作为抓手,紧紧围绕“卓越课堂、卓越教师、卓越学生”的打造开展工作,特制定我校今后三年特色发展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临沂市教育十大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临沂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临沂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意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根据《临沂市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改革示范实验区建设三年行动规划》要求,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围绕学校的育人哲学,统筹规划设计学校的特色发展思路,推动临沂第二十一中学特色品牌项目建设,推动办学理念的转变和专业水平的提升。在教育目标引领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要,不断提升青少年学生的发展质量,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主要目标任务
临沂第二十一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经过近几年不断探索与实践,确立了“润养”办学理念:即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全面落实核心素养为目的,实施三个创新、落实三维课程体系:即国家课程校本创新、校本课程创新、润养教育主题课程创新的三维课程体系。
(一)思想引领,促学校“润养”教育健康发展
学校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润养”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思想引领教干、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健康成长。
对国家课程进行整合与拓展,实施校本创新。
课程整合:即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将学科内与学科间知识结构、培养目标按照系统性、高效性、主体性原则重新建构,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实现学科知识学习与教师生活经验、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相融合,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
课程拓展:我校在开齐国家课程、开足课时的基础上,特别重视音体美、信息技术、劳动技术、人生规划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与开设,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创新育人立意导学案,引领学生把知识学习和生活中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真正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师本化和生本化落地,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创新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创设门类齐全的校本课程。通过远足拉练、尼山曲阜文化寻根游等上百种活动课程建设,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情趣、磨砺学生意志。
3.创新润养教育主题课程。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个维度设计课程主题,创造整合跨界、跨域、跨维的生活课程,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共同实施、共同完成,最终形成学生自己的生活能力。
(二)课程开发,围绕核心要素育人
开设课程的基本遵循是开放包容、和谐共生。学校根据润养教育特色化发展的需求,提出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主题化、校本课程多元化,在狠抓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两个层面的探索:一是对基础型课程进行“再生”性开发,二是“创生”拓展型、探究型课程。润养课程突出了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主题;校本课程紧紧围绕核心素养的六个要素。除此之外,我们将学校的各项活动融入课程体系中,成为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衍生部分,构建了“六养”学校课程体系。分别对应核心素养的六个要素:即:养根、养性、养智、养身、养德、养慧六养课程。
1.养根课程(对应核心素养的人文底蕴):重在夯实人文积淀、培养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如国学课程、阅读课程、书法课程、习作课程、打击乐、竖笛等音乐课程、雕刻、剪纸、泥塑等手工课程、国画、瓷画、素描等绘画课程等;
2.养性课程(对应核心素养的科学精神):旨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如艺术大语文融合课程、皮影英语融合课程、课本剧表演课程、一战到底竞赛课程等。
3.养智课程(对应核心素养的学会学习):重在培养学生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的精神和信息意识。如名师讲坛、名生讲坛、慧眼慧心课程、学法课程等;
4.养身课程(对应核心素养的健康生活):重在强化学生珍爱生命、拥有健全人格、加强自我管理。如安全教育课程、励志教育课程、习惯培养课程、篮球、足球、健美操、跳绳、踢毽子等运动课程等;
5.养德课程(对应核心素养的责任担当):重在强化学生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让学生做有责任担当的社会人。如:社区实践课程、志愿者课程、榜样课程、“校史”校本课程、沂蒙精神课程、矿工精神课程、家长课程、校长课程等。
6.养慧课程(对应核心素养的实践创新):重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问题解决和技术运用能力。如:劳动课程、创客课程、微漫课程、技能课程等。
三、主要工作措施
学校特色发展是在现有办学的基础上,明确学校的教育哲学后,系统地整合学校的育人资源和推进措施,在持续推动和不断优化的基础上,形成不同特质的育人质量。
(一)抓引领、抓实效、抓共享,打造卓越课堂
1.深植润养办学理念
利用全体教师会、全体学生会、暑期培训会等时间,将“润养”办学理念深植于全体师生心中。努力实现“三让”:让每堂课都生机盎然,把课堂作为培养核心素养的主阵地;让每位教师都充满灵性,要求老师们熟读课程标准,制定好课程纲要,把握准学习目标,遵循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教学,构建“润养”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让每位学生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学习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真正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构建“润养”课堂模式
以学一学、练一练、议一议、点一点、拓一拓为线,学练议点拓教师模式,各学科在此基础上灵活变通。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通过设置教学情景、任务驱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地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上注重知识的生成探究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及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育人质量。
3.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在教学资源方面,首先要求全体老师充分利用好智慧教育云平台,在集体备课或个人备课时都要习惯到平台上浏览学习,有选择地“拿来”;另外我们要求全体教师都要把个人拥有的优质教学资源进行共享,无论教案、学案、课件、习题、试卷还是教具,只要认为有价值的,都要发到学校的备课平台上,供同学科的老师学习借鉴,以此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享资源习惯,为提高课堂效率提供有力保障。
4.形成个性高效课堂
学校号召全体教师人人都能做到“七天抓五天,五天抓白天,白天抓课堂”,让“润养”的教学质量在课堂40分钟生成。为此,我们提出“六三教学推进策略”,即:三抓、三堂、三化、三联、三有、三重。三抓就是抓重点、抓细节、抓落实;三堂即学在当堂、练在当堂、巩固在当堂;三化就是知识问题化、问题题目化、题目系列化;三联就是要联系生活、联系热点、联系中考;三有就是各种活动要有要求、有方法、有流程;三重视就是重展示、重效率、重长效。“六三”策略的实施,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提升了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课堂才是战场,效率才是第一生产力,我校教师在区教体局“思维课堂”及我校“润养课堂”的建构下,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个性特长,以及所代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形成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润养课堂”。
(二)抓培训、抓教研、抓评价,塑造优秀教师
1.校本培训抓导师
针对师资严重不足、聘任教师过多的问题,我们实行导师制,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教学理论及经验培训。开展“名师讲堂”、“名师教学经验分享会”等,就“润养课堂”的构建理论、教学原则及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使用、评价、制度保障等内容向新教师作培训,让新任老师、新调入的老师深刻学习和领会卓越课堂的内涵。
二是深入各备课组现场指导。让名师当导师,对备课组长进行方法指导和经验传授,手把手地帮助部分年轻的备课组长,给他们讲解课程标准、分析处理教材、对教学环节、教法学法、学生组织、作业布批等进行详细培训,保证每一个教研团队都在高效运转。
三是指导新教师培养学生的习惯。让导师们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全体新教师进行了系统培训,从“学习的八大环节”到“学习规范要求”都有明确指导和要求。
四是导师“DOUBLE”班级管理。基于班主任数量严重不足、质量不高的现状,我们大胆进行尝试:两班一组合,骨干教师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年轻老师任助理。这种方式不仅让导师手把手教会年轻教师如何管理班级,而且避免让有些班级成为新班主任练手的实验品。
2.校本教研抓课堂
每年的四月和十月,我们临沂第二十一中学开展课堂“润养月”, 这一春一秋两个月,正是全体老师集中打磨“润养课堂”、提升专业水平的黄金时间。每学年每位老师至少要上两节高质量的展示课,有的还要上4节、5节,甚至更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活动,有能体现个人最高水准的每人必上的“我的润养课堂”公开课,也有一比高下的“润养课堂对抗赛”,有供观摩学习的“骨干教师示范课”,也有“新教师汇报课”,等等,所有的这些活动我们都以业务校长、教干、骨干教师组成的“评价委员会”进行评价,全校老师人人参加,保证做到有课必听、听课必评、人人参评。
3.教师评价抓捆绑
学校在量化考核教师时实行捆绑评价,让老师们真切感受到单兵作战是没有战斗力的,只有团队的成功才能造就最大的赢家。我们在教师发展考评制度中增加了团队创优分值,评选星级教研组和优秀班级共同体,极大的调动了全体任课教师的积极性。这样每位名师、骨干教师都能主动承担“以老带新”的任务,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徒弟进行示范、帮扶和监督,让这些新手们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化,从根本上保证了备课组和同班任课老师的凝聚力。同时,让学生也参与评价老师,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评价任课老师,就课堂教学和作业布批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并实行一票否决,让那些课堂效率低下、有布置无批改、企图通过题海战术提高成绩的老师无处遁形,从而打造轻负高效的绿色教学生态。
4.教师成长抓团队
由于学校实行“教师评价捆绑制度”,导师们在引领、培训、帮扶过程中都会不遗余力,拿出最大的真诚和努力去帮助年轻教师;学科组、备课组的老师们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的过程中都积极参与、大胆发言,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帮助和学习过程中,专业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同一班级的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学生管理及作业布批时都能相互切磋、相互督促、相互提醒、相互照应。同一班级的师生就象一个大家庭,师生共同进步已经成为“班级团队”的主旋律。在深化“润养课堂”和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很好的激发老师们学习教育理论、他人所长、建设个性课堂的教研热情。学校开展的相关课堂活动,为老师们群体性研究课堂提供了氛围和平台,每位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都有大幅度的提升。让一批有思想、肯钻研的教师形成自己鲜明的课堂特色,让年轻、肯学习的教师逐步走向成熟;这一系列的课堂教研活动促使老师形成“卓越教师成长共同体”。
(三)抓习惯、抓活动、抓素养,培育卓越学生
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受益终生,学期伊始,学校就在学生习惯的养成上下功夫,从学习、行为、生活等方面进行规范。
1.规范学生行为,养成良好习惯
(1)以“三入”为切入点,抓早读及课堂。“三入”即入室即静、入座即学、学则入心。任课教师或课代表在黑板上写清早读要求,提出具体目标,让学生明确读的内容、知晓检查的方法及要求。
(2)以文明岗为抓手,抓行为习惯。为了使学生养成不追逐、不打闹,文明行走的好习惯,学校设置文明执勤岗,疏导上下学高峰期的行走秩序,学生养成排队入校、离校的好习惯;疏导楼内学生上下楼梯的秩序,要求学生楼道内靠右行、不追逐打闹,严格按照规定路线行走。学校安排专人分楼层进行检查,量化到班。
2.丰富学生活动,落实文化育人
学校根据时间节点,详细制定活动方案,开展灯笼展活动、植树节活动、“彩绳飞扬舞动青春”小型体育节活动、文明礼貌月系列活动、清明节活动、五一劳动节活动、六一庆祝活动、端午节活动等一系列的活动。学校依据实际情况通过专项活动培养学生的特长素养、科学素养、体育素养、艺术素养,特别是语文学科、英语学科的素养展示,落到实处,采取“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四节联动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3.打造第二课堂,提升综合素养
(1)重视综合课的课堂研究。强调综合课的教学除了传授知识外,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让学生从小就感受艺术的美,受到艺术的熏陶。
(2)健全各种兴趣小组。为培育美感,形成兴趣,学校成立声乐、舞蹈、书法、美术、乒乓球、篮球、田径等七个活动小组。活动小组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方案,不定期组织检查,学期末进行评比。
(3)建设书香校园,全面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学校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形式,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多读书读好书成为每一位学生的必做功课。建立健全读书制度,利用楼层活动空间书吧、班内图书角进行诚信借阅,随性阅读,以每年一届的校园读书节为契机,开展“图书漂流”、“读书笔记展览”、“我读名著”、“作家进校园”等活动。4月份,举行我校第十二届读书节启动仪式暨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将午间练字落到实处,将国学诵读抓具体,采取各年级定时间、定内容的形式,扎实推进。
4.激发学生内驱力,培育卓越英才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尽快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运用丰富多样、灵活有效的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结果性评价,较好地调动一批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如设立超级学霸荣誉榜、星光大道、校长特别奖、班级内部奖、全校师生大会奖等,以及为各种比赛的优胜者发小奖状、带“奖”字的笔记本、流动红旗等,对学生及时肯定、及时表扬,不断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四、保障机制
临沂第二十一中学特色品牌学校建设坚持项目引领、科学推进的思路,统筹安排、整体规划,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选择与发展的空间,扎实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水平。
一要加强组织管理。学校成立“特色品牌学校建设工作指导小组“,明确分工职责,及时了解、梳理、解决学校在建设特色品牌中遇到的问题、难题。切实提高建设工作的实效性。
二是坚持科学定位。学校立足自身优势,明确学校特色建设类型、重点和定位。围绕“卓越教育”,加强建设学校特色品牌。
三是制定特色发展规划。立足校情、师情、生情,因地制宜找准特色建设着力点,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特色学校建设规划。
四是坚持文化立校。文化是学校办学得以持续的根和魂,是育人之本,是特色学校建设成功的标志。我校坚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活动,彰显学校文化特色。
五是研究团队。为建设品牌特色学校,我们有一支具有奉献精神、德才兼备、素质全面的教师队伍,通过专业研修、课程开发、校本培训、激励制度等措施,逐步打造稳定的“特色教师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