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在罗庄区教育和体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目标,创新教育教学特色,努力打造学校的教育教学名片。
2023年,我校荣获山东省青少年航空航天科普活动航空主题绘画大赛优秀组织单位,临沂市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学校,临沂市国家教育考试优秀考点,罗庄区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2022-2023学年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一等奖,罗庄区中小学第十四届读书节先进单位,罗庄区第九届“国学小名士”中华经典诵读电视大赛优秀组织单位,中共罗庄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一、主要成绩
(一)党建引领,凝聚学校发展合力。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学校持续做好党建工作规定动作,大力开展专题学习,扎实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严格落实“两会一课”制度,持续开展党员廉政;利用”灯塔党建线”、“班级课堂”等平台强化思想教育;组织党员到党性教育基地开展强党性,提修养。2.推进党的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于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打造“清风”校园。学校利用宣传栏、班级手抄报、楼层平台等载体,着力建设文化育人阵地。组织全体党员赴党风廉政建设基地参观学习,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组织全体教职工签订《师德承诺书》,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发放“廉洁家书”,构建家校育人共同体。4.坚持党建带团建、队建,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学校开展了“学习二十大、争做好队员——说说二十大”主题队会课;“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系列主题,组织小学高年级少先队员走进山东省天宇自然博物馆、孟良崮纪念馆,红色研学、知行合一,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2023年,我校第一党支部被评选为五星级党支部,学校党组织也被评选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强化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科学、优质、高效。
1.学校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加强现代制度建设。创新管理模式,教干例会实行校长轮值,每周由一位校级领导主持教干会议,各科室、年级分管领导依次汇报上周重点工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本周工作重点。实行清单式管理,每周初、月初制定周、月工作计划,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实行下沉式管理,教干深入各处室、教研组,了解一线实际,靠上指导工作;每月召开一次现场会,组织全体教干现场观摩学部、年级等在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亮点和不足,要求“眼中有问题,心中有师生,行动有方法”,会后立即召开教干会议进行现场评述,确保实效。2.教干包靠巡查教学全程,对年级的各项工作采取包靠的形式,全方位进行指导,尤其在教研活动、业务培训等重要环节创造性跟踪指导。3.采取教干值日巡查,每天对学部的教学工作不定时进行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强化、优化、细化教学过程管理,做到“严、实、细、精”。4.学校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在今年的教代会上,学校结合实际,经民主决策,修订完善了《临沂第二十一小学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优秀教学质量奖评选办法》等,强调各项管理制度的深化、细化、民主化、科学化。
(三)常抓不懈,校园安全管理立体化。
学校把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防范在先,在此基础上加强人防、物防的力度,构建起立体化、全覆盖、全员管的安全工作格局。全员签订安全责任书,加强教师安全培训,倡树“人人都是安全员”,实现了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抓。配足配齐安保人员,配备完善的安保器械,强化对安保人员的培训。利用升旗仪式时间,聘请法治副校长为全体师生开展普法知识讲座。学校投资50余万元,对监控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增设、维修校园监控设施100余处,使校园及周边监控全覆盖;学校对食堂进行了升级改造,食堂硬件不断提升;邀请家长进校园,参与学校食堂管理,不断提升饭菜质量。学校对食品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实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确保无安全隐患。在常态化防控方面,学校完善应急预案,开展消防、防踩踏、防震等安全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师生安全防患意识。利用主题班会课、升旗仪式等时间点,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出台的一系列制度,规范了门禁管理工作。通过多种举措,让1530教育入脑入心,重视了安全隐患的排查,建立安全台账。加强安全督查,学校领导班子由党委书记牵头,各处室人员参加,定期对学校安全情况进行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能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整改的限期整改。
(四)习惯养成塑造学子卓越品格。
1.学校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围绕学习的各环节进行专题教研,明确习惯内容:晨读习惯、坐姿、倾听、合作、发言、作业等习惯,并且根据年龄特征,细化习惯养成标准。2.梯度推进习惯养成。坚持学习习惯养成的序列化推进,让孩子们在习惯养成的大环境的浸润下,沿着一月一个好习惯的目标,从易到难,夯实一个成熟一个,逐步叠加,将序列化的学习习惯化整为零,点、面、展相辅相成的阶梯式的习惯养成课程让我们的孩子“习惯成自然”。3.动态评价习惯养成。为了深入推进习惯养成,横向、纵向多元开展活动进行激励评价表扬,班级进行周达标,年级进行月评比,学校进行中段表彰。通过评选“最美小老师”、“最美坐姿”、“最佳倾听者”、“最美纠错小能手”等一系列习惯称号,引导学生们向卓越学子迈进。 4.班级间评比习惯养成。为了让习惯养成再提升,学校在年级内班级之间进行序列化、阶梯式的大评比活动。如四年级开展的“厉害了,我的班!”习惯养成大比拼活动,将各种习惯串联起来,一周一个比赛习惯,一周一评比,班级与班级之间的评比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成长热情,各种习惯得到进一步深化。5.注重读、写习惯培养。晨诵、暮吟、课前两分钟的国学诵读,着眼“熏陶”、注重“感悟”,熟读成诵;“亲子共读”,“师生同读一本书”,制作阅读积累卡等,让师生共享诵读的馨香。学校建立常规的练字评比机制,实行日日练、周周测、月月评,学年等级评定制。6.习惯来塑造品格。学校开设入校课程、班会课程、国旗下课程、社团课程、阳光运动课程、演讲与口才课程、辩论课程、美育课程、离校课程等,同时组建书法、动漫画、声乐、舞蹈、健美操、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特色项目兴趣小组,将各种特长生通过走班集合起来,向专业方向培养发展,强化各种社团在专业性比赛中的竞争实力,塑造了学生的优秀品格。
(五)深化改革,向课程深度实施要质量。
学校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成长向导”的“五导”总体规划,落实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多要素融合,构建育人阵地。第一、课程育人。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注重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统筹实施,实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主题化、校本课程多元化。将学校的各项活动融入课程体系中,构建了养根、养性、养智、养身、养德、养慧“六养”课程体系。第二、环境育人。以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切入点,有效利用教室、走廊、楼梯、橱窗等场所,多角度、立体化的营造出了良好的育人氛围,提高了校园文化环境的品味,真正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第三、活动育人。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走近自然”中汲取力量,获得成长;在“歌声”中凝聚活力,感悟成长;在“研学”中启迪心灵,促进成长;孩子们在一个个活动中突破,也在自我超越中实现成长。2.抓实精细化管理,提升管理品质。运用闭环思维-PDCA,对常规工作从布置任务,执行任务,检查效果,到反馈整改,合理科学应用闭环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第一、抓牢教学常规。对于日常上课规范,教导处派专人每天抽查两次,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对于教师的业务常规,采用“3+N”的检查方式,每学期3次定期检查教师的教学工作常规,并进行量化和评价反馈。N次随机检查,学校组织教研组、备课组相关业务骨干教师,确定一个检查重点,如:课堂、办公纪律、语文学科的作文、数学学科的错题集、青年教师的备课等,深入教师办公室、课堂进行专项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当面反馈、督促整改。第二、抓好校本教研。在校本教研中,围绕“一中心”(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两提升”(提师德、提师能),分学科、分年级、分主题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构建了“集备研讨-课堂施教-反馈矫正-案例分享-师生共进”的校本研训模式。第三、抓实管理细节。实行下沉式调研、问题清单式管理、间周教干会、每月现场会及校长轮流值周。调动了教干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3.抓牢高效课堂,提升课堂效率。先后举行了“素养·活动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以及每人一节卓越课、“素养·活动课堂——大单元教学”的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动员全员参与讲课、听课、评课,充分发挥由校长、业务教干、骨干教师组成的“评价委员会”的指导督促功能,促进“五化”思维课堂范式的优化及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地。
(六)强化教师素质提升,打造卓越教师队伍。
学校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每学期两次与全体教职工签订《师德承诺书》,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动态管理和预警机制,强化师德培训、考核、评价及监督,着力提高教师师德素质。学校积极搭建校本教研平台,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打造“卓越教师成长共同体”。学校校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共同组成承包小组,对任课教师进行承包,实行承包责任制度。积极搭建培训平台,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区级培训为统领,通过远程研修,从通识到学科,积极开展培训活动;采取集体与个人相结合、同伴交流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研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办法,举办不同层次的理论讲座、课改论坛、学术沙龙,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促进不同层次的教师实现不同程度的发展,进而推动全校教师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实施“三大工程”,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引领辐射作用:即名师工程、青蓝工程、读书工程。充分发挥团队能量,打造“卓越教师成长共同体”。共同体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团队作战能力。学校在考核教师时,首先要重点考核备课组的整体实力,让大家同心合力,才能最大程度地奉献个人的聪明才智、共享课程资源,建设“学习型、合作型、研究型”教研团队。采取了“双优双良”及班级升学人数目标责任制度,既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又较好地抑制老师们容易犯的相互挤占时间、不顾其它学科的毛病。
(七) 开发“润养课程”,打造办学金名片。
润养教育课程即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全面落实核心素养为目的,实施三个创新、落实三维课程体系:即国家课程校本创新、校本课程创新、润养教育主题课程创新的三维课程体系。对国家课程进行整合与拓展,实施校本创新。1.课程整合。即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将学科内与学科间知识结构、培养目标,按照系统性、高效性、主体性原则重新建构,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实现学科知识学习与教师生活经验、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相融合,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2.课程拓展。在开齐国家课程、开足课时的基础上,特别重视音体美、信息技术、劳动技术、人生规划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与开设,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创新育人立意导学案,引领学生把知识学习和生活中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真正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师本化和生本化落地,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3.课程创新。创新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创设门类齐全的校本课程。通过远足拉练、尼山曲阜文化寻根游等上百种活动课程建设,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情趣、磨砺学生意志。4.课程育人。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个维度设计课程主题,创造整合跨界、跨域、跨维的生活课程,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共同实施、共同完成,最终形成学生自己的生活能力,达到一体育人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由于班级多,教师严重不足,今年聘任代课教师70余名。
(二)学校周边交通压力大,安全隐患多。在上、下学高峰期间,龙潭路、罗三路学校路段车流量大,接送学生的三轮车、电动车、机动车辆停放不规范,交通拥堵,有较大安全隐患。
三、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师资建设步伐,千方百计引进教师,加大对教师的教育培训力度,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发展学校特色。
(二)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道路交通的治理,加强对学生的培训、管理力度,消除安全隐患,缓解学校周边交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