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索 引 号  yzqxyxy/2022-000004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临沂兴华学校专项发展规划  成文日期  2022-09-15
 公开日期  2022-09-15  发布机构  罗庄区兴华学校
临沂兴华学校专项发展规划

一、原《三年规划》目标达成情况

上一个三年规划发展实施三年来,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工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团结拼搏,无私奉献,通过深化改革和科学管理顺利完成了原三年规划中制定的各项目标,并取得了突出成绩,较好地发挥了作用,我校已成为更多优秀学生向往的学校。

1.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生源得到极大改善,学校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

2.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以及审美情趣得到提高和增强。

3.稳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具有我校教育教学特色的262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上升。

4.教师观念得到更新,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升。

5.学校规章制度逐年完善,管理趋于规范。修订、整理、补充了学校所有的规章制度,汇编成《规章制度汇编》,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明确了各岗位职责。

6.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新建教学楼两座,宿舍楼一座。

7.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自培、组培、校培三级培训体系。

8.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教职工精神面貌空前高涨,凝聚力不断增强。

9.学校的美誉度不断增强,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家长对学校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目前我校的办学现状

1.有着不断开展教育改革、更新教育观念的优良教学传统,尤其是通过近三年的课堂教学改革以及狠抓具体管理环节,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已经形成了生源、教师队伍、学校管理多层面的良性循环。

2.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升学率逐年稳步提高,生源改善,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已成为众多家长和优秀学生向往的理想学校。

3.学校管理思路基本理顺,管理趋于规范,学校各运行要素之间趋于持续、和谐发展。

4.教职工队伍不断优化,凝聚力增强,逐步形成一支观念新、师德高尚、熟悉现代化教学技能的学习型、研究型、发展型教师队伍。

5.学校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6.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三、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发展”统领全局,按照“提高、创新、实效”的管理原则,“科学、规范、民主、自主”的管理思想,“学校引导、制度管理、机制激励、自我发展”的管理思路,注重内涵发展、自主发展、特色发展和品牌发展,在德育、教学、队伍建设、教科研、办学特色、校园文化等十个方面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学校。

1.新三年发展目标和措施

1.1.总体发展目标

① 培养目标

继续坚持“让教育滋养生命”的教育理念,坚持“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培养目标,通过有计划地培育使我校学生在行为规范、公民基本素养、审美能力、合作意识、体质健康以及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主学习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凸显鲜明的学生特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既全面发展又具有独立特长的现代中学生,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大批优秀学生,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② 办学目标

经过三年努力,把我校办成“小而精,精而高,高而优”的高质量精品学校。

1.2.专项发展目标和措施

1.2.1.德育工作

目标:营造积极、创新、共生的德育氛围,构建有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培养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

措施:

1)进一步理清德育工作思路,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研究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特点,不断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2)强化全员育人意识,完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在“全员、全方位”的德育管理模式下,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体验型德育活动”的管理,构建政教、教务规划,年级组、班主任贯彻落实,学生操作、实践的教育网络。

3)狠抓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行为规范是国家对中小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工程,是中小学生的基本伦理道德教育和基础文明行为训练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行为规范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现在和未来更适应社会生存。围绕此项教育主要抓好两个重点:一是学生文明礼貌教育,二是学生良好行为养成教育。任课教师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学生会、团委要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职能,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活动。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和管理,要重点关注“行为偏差”学生,制定“行为偏差生”的转化计划。政教处要制定行为规范教育的系统方案。

4)营造班级特色文化,开展班级管理竞赛活动。每学期学校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竞赛活动,将班级文化作为评价班级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教学活动的延伸。逐步把行为规范教育由外部压力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从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转移到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上来,班级精神文化的主题是班风。建设优良的班风,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属感。各班开学初要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计划,确定班风的主题,实施形式多样的班级文化活动,引导树立一种班级精神,形成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先进集体。

5)构建学生评价体系,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学校建立评定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制定各项方案、细则,按照上级要求开展此项工作,努力发挥作用,每年举办素质教育汇报或展示活动。

6)构建学校规范、系统的德育网络

① 完善制度——《德育工作方案》

② 特别教育教学活动——利用重大节庆日或纪念日,在学生中坚持开展相对应的主题活动。常规纪念日如清明节、教师节、国庆节等,学校重大活动如开学典礼等都要认真安排,形成制度。同时要不失时机地在学生中开展“信心教育”“成功教育”等,激励学生树立信心,促进其成功和发展。

③ 渗透课堂——要通过教研组、备课组,根据学科特点开展活动。

④ 家长学校——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合力。坚持每学期开好两次具有较高质量和较大影响的家长会。

⑤ 坚持规范的学生评优活动。如每学年优秀班干部、学习标兵等评选。

⑥ 社会实践教育教学活动。每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7)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开展学生自我教育教学活动。

8)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能够学会自我调节和缓解心理压力,养成健康的心态,具备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1.2.2.教学工作

目标:巩固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完善262教学理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学生持续、和谐发展。

措施:

1)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基本点放在课堂上,向课堂要效率。

2)在新课程理念下,继续狠抓备课、讲课、练习、考试、评卷、辅导等具体教学环节的管理,以过程促进效果。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教案,课上要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组织教学,不断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引导作用,激发求知欲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落实每一节的教学任务。教务处要研究常规教学管理办法,形成新的管理模式。

3)把严格考试作为校风建设的重点,规范学校考试工作。创造条件,用现代技术手段逐步建立质量监察体系。强化监考职责,严肃考风考纪。

4)坚持校本教研活动。制定系统的校本教研方案,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作用,重点加大备课组的管理力度。制定方案规范备课组的管理,对备课组长的选拔、待遇、职责、奖惩以及备课组的工作业绩等都要系统研究。教研组、备课组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每周教研活动要有主题、中心发言人,有活动记录,备课组要定期进行集体备课,要求教案、作业、测试三统一,包组领导要定期参加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教科室要进行检查。

5)加强学科建设。争取有2~3个学科成为区名学科,每学年重点加强和提高2—3个学科,体现重点,突出重点。

6)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务处要通过调研制定科学有效、简单易行的教学效果评价和过程监控方案,保证教学质量持续稳步提高。

7)学科竞赛。积极引导年级组、教研组开展学科竞赛活动,三年内实现竞赛成绩有新的突破。

1.2.3.师资队伍

目标:强化师德建设,突出敬业精神培育,通过引进、培养、培训以及名师的辐射带动等形式,建设一支具有高标准职业道德、高水平教学能力、高素质和谐观念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敬业型、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措施:

1)加强师德建设,强化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的教育,积极配合教育局开展的师德评选和为每位教师建立师德档案活动,树立我校教师乃至我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

2)坚持学习制度。由学校或教研组长为教师提供教改信息、理论文章、经验总结以及上级政策要求,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特别强调对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理论的学习和信息化技能的掌握,每学期组织闭卷测试。

3)注重交流。加强校内交流以及与区内外学校的教育教学交流,及时了解区内外教育教学信息,促进先进教育观念的形成,在教学改革中形成更开阔的视野。校内得先进、骨干教师要为其他教师上观摩课,教研组也可以组织教师到区内兄弟学校听课,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考察。

4)建立激励型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

① 淘汰机制。每年有计划地招聘优秀教师,淘汰不能胜任教学工作或师德不达标的教师。

② 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对教师的评价方案,每年、每期对教师进行全面、科学、规范的考核和评价,并将其作为评先、评优、奖励的重要参考依据。

③ 培训机制。包括上级指定的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以及高学历进修。教师都要参加每五年一轮的继续教育。学校鼓励教师参加高学历进修。教师每年必须参加校本培训,并参加学校举行的测试,测试成绩记入个人业务档案。制定教师校本培训制度,每年暑假进行一次全员培训,不参加培训者不能上岗。培训要具有可操作性,要立足本校,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努力实现三个结合,即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教育科研和实际工作相结合。

④ 奖励机制。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予以奖励。

5)规范学科带头人制度。要总结完善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使用、推荐办法,学科带头人从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长或兼任教学工作的干部中产生。

6)坚持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① 坚持拜师制。

② 开展青年教师岗位练兵制度。

③ 加速培养青年骨干教师。

④ 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学习交流。

⑤ 实行班主任帮扶制。

7)推动名师工程建设,完善名师工作室制度。充分发挥名教师的带动作用,同时要以名师标准培养中青年教师,使30%的中青年教师成为校级骨干教师。

8)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带班能力;二是强化责任意识;三是不断提高班主任待遇;四是为优秀班主任解决实际问题。

1.2.4.教育科研

目标:坚持“问题研究”,聚焦学校教育教学,深化262课堂改革,强调科研与教学实际的结合,形成教学和科研的统一。提倡探索、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学校发展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措施:

1)提高对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2)坚持问题研究思路。根据我校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设立校本重点课题,实行招标制,控制参与人数,提供适量科研经费,鼓励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3)以校为本,构建融教育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科研培训模式。

① 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和教育教学心得,论文切忌脱离教育教学实际。

② 教科室要加强对科研课题的管理,特别是对课题立项、研究、结题的过程管理。

③ 定期出版我校教师教育笔记和教育成果、论文集。

4)坚持“262”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对课改的过程管理,真正使每一位教师都行动起来,使每位学生课堂上都动起来。

5)建立科研成果的奖励制度。对在教育教学“问题研究”中成绩突出的给予特别嘉奖,并作为推优评先的优先条件。

1.2.5.学校管理

目标:完善和确定同心圆管理思想,积极合理地运用激励机制,让学校人、财、物等有效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以尊重为前提,以制度为保障,以激励为手段,营造“规范+情感”的管理文化,追求学校的内涵发展,创造一种既规范有序又宽松和谐,既竞争进取又团结协作的管理环境,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面、均衡、持续和谐发展。

措施:

1)坚持“科学、规范、民主、自主”的学校管理思想,完善“学校引导,制度管理,机制激励,自主发展”的管理思路,实行校长负责制。进一步通过民主办学、科学管理和共同愿望实现全体教职工的进一步团结,共同创造未来。

2)同心圆管理思想。学校管理的核心和动力是人,学校里的工作都要围绕人的发展展开,学生是学校工作中的核心,教师的工作应围绕所有的学生,而行政和后勤服务既围绕教师,更围绕学生。

3)强化校本培训。有计划地开展以解决学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教职工职业道德水准为内容的校本培训。注重全员性,体现“问题性”,实现“发展性”。校本培训的主要途径是“自我研讨”、“师师交流”、“学校引领”、“专家指教”等,可以请进来,也可以走出去。

4)激励机制。为引导教师更好地发挥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成绩和师德水平,学校将逐步贯彻“机制激励”的思路,靠激励机制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使能者上、庸者下,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提高学校品质,发挥作用。激励机制要体现出对优秀教职工和注重自我发展的教职工的奖励。要通过评优、晋职、推名师、奖金分配等形式起到良好的激励、导向作用。

5)构建精简、高效、具有活力的职、责、权相统一的岗位责任制度和双向选择的全员聘用合同制度,健全强化激励导向的考核奖励制度和校内分配制度,健全“准社会化”地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后勤管理模式。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形成科学有序的人才成长和流动机制。

6)完善评价机制。采取多元评价、发展性评价为原则,进一步完善教职工评价方案,全面细化和量化教职工评价方案,通过评价促进教职工的全面发展。

7)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管理职能,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教代会,凡学校的重大决策都向全校教职工征求意见和建议,经过教职工充分讨论后由教代会通过后实施。积极组织教职工开展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才艺展示等活动。

8)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

9)制定学校重大活动(如教学、教研活动等)规范,初步形成重大、重要及常规活动(工作)的系统性、固定性、长期性模式。

1.2.6.校园文化

目标:完善校园硬件设施,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着力提高校园的软件建设,营造特色校园文化,不断提高文化含量和美育功能,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绿色学校、园林化学校,使学校的每一处都成为育人的亮点,把学校建设成为精雕细刻的精品学校,不断形成我校的品牌文化。

措施:

1)理念文化。坚持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校训。我们的校风是:健 美 和 乐。教风是:爱 严 。学风是:自主、善思、悦读、能辩。校训是:我是最重要的。育人文化。在基础课程中充分挖掘人文学科内涵、丰富人文科学素养,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断发展思维品质,不断丰富其内心世界、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

2)社团文化。组织各类学生社团,由专人负责,开展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社团内容,发展能力特长。每年举办大型的汇报活动或艺术节,丰富学生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

3)和谐的教职工文化。从管理人员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入手,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加强人文关怀,营造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氛围,使教职工在和谐的环境中乐业勤干。鼓励教职工确立现代的思维方式、现代的工作方式、现代的教育方式、现代的学习方式、现代的生活方式,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4)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继承和发展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着力提高校园的软件建设,不断提高文化含量和美育功能,营造特色校园文化。

5)学生个性文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每年举办才艺展示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

6)环境文化。完善校园硬件设施,美化校园每一个角落。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绿色学校、园林化学校,使学校的每一处都成为育人的亮点,把学校建设成为精雕细刻的精品学校。

1.2.7.后勤服务

目标:构建节约型后勤组织,形成规范、高效的后勤服务体制,打造一流的后勤服务团队。追求“主动服务、超前服务、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效果,使师生满意率逐年提高。

措施:

1)进一步深化后勤服务体制改革,提高服务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增强敬业精神,提高后勤人员管理素质,规范服务制度。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逐步实行后勤管理社会化。

2)继续规范财产管理,加大管理力度,量入为出,增收节支,实行学校内部支出的预算化管理。水电管理责任到人,大宗物品实行集体采购。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尝试以网络方式将学校部分通知、文件资料、公示公告等进行校园网上发布,节约打印成本,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3)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较系统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使师生有一个安全的工作、学习环境。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

4)加强和完善服务中心管理工作。深化宿舍内部管理,提高食堂的卫生水平和饭菜质量,校园保洁责任到人,实行责任追究。

5)构建节约型后勤组织。

2.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为保障学校规划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强学校发展规划的监控和评价。措施如下:

1)处室自我监控与评价

各处室在学校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本处室发展规划及规划年度进程表,每年对实施的成效进行自评。处室主任是第一责任人。

2)实施校内监督

各处室要及时提供实施情况汇报,由办公室负责。加强校内督导检查,了解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向校领导反馈意见,各处室根据反馈信息实施调整和调控。

3)邀请集团办督导委员会评价

在规划实施中邀请集团办督导委员会对学校工作情况进行指导和评价,及时调整规划,推动学校规划各项工作有序进展。

一位未来学家说过:“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未来三年学校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而通向共同愿景的道路,更需要我们踏踏实实、科学创新、与时俱进。这个过程不仅改变和提升学校的未来,也将影响和提升我们每个人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打造精品初中,构建和谐学校,共创美好明天。相信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关闭窗口
下载Word 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