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罗庄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依托区位优势和工业基础,以城乡融合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四雁工程”、特色产业、精深加工、“百千工程”和循环经济等重点工作为牵引,着力建设实力的、农民的、活力的、宜居的、奋进的“五个乡村”,全力打造“城郊型乡村振兴水美罗庄”。成功举办2023年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暨首届“沂河水润·富美罗庄”农产品博览会。佳知善蛋品全产业链数字科技园项目,在全市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中被评为全市十佳好项目。
一、工作进展
(一)立足优势,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一是特色产业专班破题攻坚。在区农业农村局抽调4名业务骨干,明确一名党组成员牵头,专门负责特色产业挖掘培育。对全区的特色产业发展状况进行精准分析,摸清阻碍产业发展的短板、弱项,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努力激发特色产业发展活力。二是培大培强传统“土特产”。引导“塘崖贡米”主产地西潘墩村成立由党支部领办的华益种植合作社,并推动该村与大塘崖等村实行跨村联合,扩大种植面积近2800亩,带动农户1200多户。引进实力雄厚的企业欧创集团接盘“沙沟芋头”,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发展精深加工项目。深度挖掘褚墩白菜、梁庄大蒜等美誉度高、种植面积大的特色农产品,目前特色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三是守牢一排底线。全年粮油播种面积、产量继续呈增长态势,夏粮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首次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新模式,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收率达95%,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改造提升项目1.3万亩;狠抓农产品安全,农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不断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确保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持续对一般农户进行动态监测,坚决防止出现返贫和新致贫现象。发放“富民生产贷”500万元、“齐鲁富民贷”1.5亿元。
(二)以工带农,推动精深加工逆势走强。一是“4+N”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支持本土企业家转行投资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已形成花木、预制菜、粮油、柳编四大主导产业。二是下好品牌培育“先手棋”。研究出台品牌打造扶持政策,按照“边做产业、边做品牌”的发展思路,鼓励企业引入先进理念和高端人才,提升品牌档次,建立品牌营销体系。目前除“笨鸡小跑”、“花伴侬”、“姑婆婆”等原有品牌外,“孟老豆”、“这时光”、“吉米”等10余个农产品企业品牌在今年闪亮登场。在做大做强“沙沟芋头”、“塘崖贡米”等地标品牌、企业品牌的同时,罗庄区于10月1日发布“沂河水韵”区域公用品牌,目前全区已有3个区域公用品牌为当地农产品背书。加大电商助推效益,截止11月份,全区农产品累计网络零售额实现5.36亿元,同比增长9.6%。三是靶向招商与宣传推介齐头并进。成立区乡村振兴(花木)招商专班,由区级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带头“走出去,请进来”,围绕花木、预制菜、粮油、柳编“4+N”产业体系精准招商。目前储备重点农业产业项目15个。区农业农村局组织祥润食品等120多家优质农产品企业参加山东(临沂)食品产业博览会、兰陵菜博会、农民丰收节等展会和“产自临沂”走进长三角、粤港澳”系列推介活动15场次,极大增强了我区农业品牌的美誉度。
(三)挖掘资源,推动人居环境外靓内美。一是“百千工程”引领“水美乡村”建设。将南涑河片区的44个村列入全市“百千工程”首批示范、整治村,聘用专业规划设计公司,制定了“工农互促、水美乡村”的发展规划。根据各村的资源优势,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梳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75个,目前已完成建设。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乡村蝶变。一方面抓常态整治。大力实施以“三清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系列活动,开展宣传活动96次,引入乡村治理一体化平台,每个月对全区282个自然村开展全覆盖监测巡查,实现问题航拍、数据上传、镇村整改、闭环销号为一体的智慧治理模式。今年以来共检查问题27034条,目前已整改25805处,整改率95.45%。另一方面抓部门联动。抓好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个革命”, 制定3类厕所6种改造技术方案,完成改厕试点3166户,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全年垃圾转运21.9万吨,无害化焚烧处置率100%,保持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建设5G站点355处,农村地区5G网络覆盖率达到85%以上;提升社区文化中心34个、文化小广场34个,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5公里。三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以“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课题”为抓手,建立秸秆、农药包装废弃物、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回收储运和综合利用体系网络,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建立农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站点3个,全面实现农田整洁常态化。
(四)量质同提,推动四雁展翅齐飞。持续推进“四雁”信息数据库建设,目前在库“头雁”1321名、“归雁”538名、“鸿雁”1592名、“雁阵”629家。一是优头雁。抓企支书培育,出台定向培养、擂台比武等十条措施,组建“企支书创富联盟”,优选企支书85名,开办产业项目18个,相关做法被《高管信息》《山东组工信息》刊发。开展季度擂台赛、半年履职评估和区镇一体考核,评选区级“好支书”11名,开设头雁讲坛36场次,7月承办全市沂蒙青雁创富共富主题大赛暨“头雁强·乡村兴”主题论坛。二是引归雁。制定《2023年罗庄区“归雁”人才培育实施方案》和《罗庄区青年人才购房补贴发放实施细则(试行)》,制定实施“四雁工程”40条措施,打造提升“四雁工程”示范点16处。三是抓鸿雁。积极开展培训和农业技术支持,培训高素质农民159人、农村实用人才961人、鸿雁33人、乡村好青年105人,发放农业技术科普图书1100册,明白纸3000余份。同时,储备青年人才力量,开展乡村好青年培训3场105人次,新建青年人才服务站1个。四是强雁阵。开展生产经营能力提升行动,奖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个。探索“双社联合”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建设罗庄区为农服务中心项目,打造盛庄“企业+合作社+农户”、册山“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褚墩“岭西”等新发展模式,遴选雁阵典型案例15个。五是活金融。积极完善财政杠杆撬动、社会资本支持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金融机构增加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全区发放“四雁振兴类”贷款达10余亿元。
(五)文化浸润,推动实现乡风文明。一是拓展文明实践。把文明实践站建设拓展到282个自然村,配套建设文明实践基地100个以上。依托南涑河沿岸,将文旅项目、红色展馆、公共文化设施串珠成链,建设文明实践阵地12个,形成16公里“城郊型乡村振兴”文明实践行走路线。二是突出文明培育。出台《罗庄区系列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工作方案》,以“好人罗庄·志愿全城”创建为目标,系统推进全区志愿服务联合会建设,发展15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10万多名志愿者,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6万余场次;充分放大精神嘉许的引领效应,在29大行业评选“最美”典型,已评选“好人、最美、模范”系列先进典型800余人,选树“美在农家”示范户2000余户,“好媳妇”、“好婆婆”、 “最美家庭”1500余人,营造全区上下正气充盈、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三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举办秧歌会、锣鼓大赛、送戏下乡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800余场次,“一村一月一场电影”1824场,观影群众达10万人次,提升了群众文化满意度。四是大力倡树婚丧新风。印发《深化全区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并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培训红白理事会成员1692名,参训率达到100%。五是做强乡村文化产业。扶持保护发展14处区级非遗工坊,制作播出12集《守·艺》专题纪录片。“乐采册山”、“花沐黄山”成为市民休闲体验的“前庭院”,湖南崖慢生活文旅综合体、“乡遇·半山”露营地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六)党建引领,推动实现乡村善治。一是“全面规范”锻造过硬堡垒。开展“全面规范”年行动,建立“1+N”制度体系,细化示范、创优、强基3类村63项规范指标,搭建问题整顿、擂台比武、对标提升3项活动载体,14个村实现晋位升级。“抄底”倒排后进班子8个,开展后进攻坚“八个一”活动,发展民生、产业项目19个。二是“百村共富”壮大集体经济。出台“百村共富”行动方案,倒排90个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进行攻坚,逐村定规划、上项目,推行服务创收、订单生产等“共富十法”,扶持82个村领办种植、加工等增收项目62个,《支部领办 潘墩花开》入选《全省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案例选编》。三是全力提升村民自治水平。扎实推进阳光村务线上公开,114个村(社区)更新完善长期公开项目295个,18个村(社区)调整公开内容不规范事项37个。全面推广村级事务“阳光票决制”,累计“票决”集体资产处置、村庄建设规划等各类村级重大事项300余项。建设“美德信用罗庄”,研究确定132个村居社区作为试点村,开展美德积分金融转化机制试点。
2023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