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点领域 > 乡村振兴 > 工作推进 > 正文
 索 引 号  luozhuangqulz213/2020-000010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2020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成文日期  2020-01-30
 公开日期  2020-01-30  发布机构  罗庄区农业农村局
2020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2019年,区农业农村局主要承担了乡村振兴项目示范、人居环境整治、产业振兴等3个方面12项内容。根据指标内容,现将今年工作重点安排如下:

一、重点工作开展计划

乡村振兴项目示范方面:一是强化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实乡村振兴责任。二是力推双招双引,建立农业重点项目库,研究推进方案,组织参加产业项目推介活动及高效农业产业招商培训,招引农业高科技人才。

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协同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开展“四清四化”活动,年内力争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通过验收,清洁村庄覆盖率不低于全市比率。

产业振兴方面:一是稳定粮食生产,严守耕地红线,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大力实施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全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31万亩、21万亩,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扎实推进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建设。二是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大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创建力度,培育2家单位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推进4家新型经营主体向经济联合体方向发展。三是推进创建市级“新六产”示范乡镇工作,推进2家农业经营主体争创省级“新六产示范主体”。四是培育提升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科技创新与创业建设,提高现代设施农业产值的比重和增加值,培育区级优质农产品标准园、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科技示范园等20个,鼓励争创省市级荣誉。五是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加大食品加工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形成一批农产品加工优势产业集群和隆起带,强化加工专用型农产品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新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不少于2个。六是建设三园两体一区,积极争取资金投入,力促产业深度发展,全面提升综合效益。七是全力提升“产自临沂”品牌,创建提升优质农产品标准园20个、打造培育2个品牌价值过亿的区域公用品牌和部分企业产品品牌。八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褚墩镇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九是加强年度农民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确保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90%,水肥一体化技术新增面积6250亩。

二、重点任务谋划情况

(一)全面推进城郊型乡村振兴示范带动

今年重点打造“一线二园三区四片十基地”(一线:陷泥河沿线;二园:花卉苗木盆景产业园、绿色生态菌菜产业园;三区:傅庄、册山、黄山3个市级乡村振兴服务队片区;四片:培育傅庄、高都、沂堂、褚墩4个街镇的连片整治提升;十基地:拟培育花卉苗木盆景基地等10个基地),同时,推进今年重点农业项目高质量发展,力促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同步进行。

今年市里拟定上半年召开全市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按照一个产业综合体、一个农业标准化基地、连片美丽乡村片区创建,具体为:一是陷泥河沿线生态花木谷产业综合体(一馆一园一基地,一城一镇一市场,一学院);二是绿色菌菜农业标准化基地(一馆:名特优食用菌展馆;一园:菌菜生产产业园;一基地:食用菌、塘崖贡米生产加工基地);三是沿线美丽乡村片区提升,力争高标准打造2个绿色生态循环样板村。

(二)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重点开展清洁村庄、清洁田园、清洁庭院、清洁水源,推动村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等“四化提升”,着力打造美丽乡村片区。结合实际,创建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区人居环境改善村居38个,提升打造1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

(三)强化农业产业振兴基础

一是稳定粮食生产。严守耕地红线,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大力实施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全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31万亩、21万亩,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扎实推进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建设。二是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谋划实施一批现代农业投资重大项目,支持项目及早落地,有效扩大农业投资。加快推进2019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1万亩。优化开发区域布局,综合运用水利、科技等措施,促进连片开发、规模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生产保障能力。三是做大一批现代农业产业。重点打造培育花卉苗木盆景产业园基地、绿色菌菜产业基地、塘崖贡米生产基地、沙沟芋头生产基地、乐采册山丰喜园采摘基地、宇霖果品生产基地、博大园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嘉盛农场生产基地、金源优质葡萄生产基地、秋耕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等10个农业产业基地。四是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规范工作,规范完善集体发包合同,切实提高村级集体收入。健全完善村级公章智能化管理机制,推广“银农直联”工作做法,完成股权证书发放到户,全面收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关闭窗口
下载Word 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