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笼窑陶瓷烧制技艺
编辑:罗庄区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日期:2023-12-14    点击:[]

罗庄区是一个陶瓷工业重地,陶瓷发展已有4500年的历史,可追溯到以磨光黑陶器为显著特征的龙山文化。1980年4月,在罗庄区湖西崖村出土的"蛋壳陶"高柄杯,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陶器。罗庄陶瓷兴盛于唐宋年间,在朱陈西侧的余粮沟岸边存有一处古瓷窑址,创烧于南北朝,延续至明清时期,是山东地区时代较早,保存较好的一处重要遗址,对于研究北方地区民窑瓷器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临沂县志•矿场》中所说的冶铁、瓷碗砂壶、大瓷缸三大生产业,是以罗庄区付庄、朱陈、湖西崖为代表,生产的缸、碗、罐、盆、碟及砂壶等产品享誉苏北、鲁南、皖北、豫东,成为这些地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

周氏笼窑陶瓷烧制技艺是罗庄陶瓷的代表性传统技艺。“笼”也叫匣钵,龙山文化时期烧制的蛋壳黑陶,已经使用专门的匣钵。周氏笼窑可追溯到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由朱陈窑工周觐光、周龙光、周春光三兄弟创建,窑址设在朱陈,此时,朱陈共有13座烧制黑陶的小窑,其中有9座就属于周氏家族经营。现今,周氏家族的后人或徒弟仍在传承这项技艺。

罗庄陶瓷是以大青矸、焦宝石、紫土、石英粉、瓷石、粘土、大青土、黄矸、黄药土等数十种产自蟠龙山、青云山、崔庄等当地的原料烧制而成的。经过选土、配泥、碾压、制坯、阴干、修边、磨光、上釉等多道工序,塑成缸、盆、碗、碟、壶、坛、罐、瓮等式样,再经1160℃至1300℃的炉火烘烤,烧制成或乌黑锃亮、或洁白如玉的器具,泛金属之光,发钟磬之音,富美玉之醇,似流水之柔,温润淡雅,朴素厚重,备受人们青睐。

临沂于1954年成立了陶瓷社,由于社会的发展,黑陶已不适应人民的需求,上级主管部门提出临沂陶瓷必须由粗变细、由黑变白,于是陶瓷社成立了以周春光的孙子周树帧为首的白瓷实验小组,进行研制。1956年6月试验成功,由此临沂的陶瓷由黑变白。周树帧的儿子、罗庄周氏笼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士贤于1985年创办了罗庄第一个民营企业“山东省临沂市园林艺术陶瓷厂”,产品以黑陶、紫砂、白瓷、窑变等400多个花色涉及园林建筑陶瓷、艺术陶瓷和日用陶瓷等十几个品种,开发的日历挂盘、瓷雕人物、花插等十几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陶瓷。1996年周氏笼窑获得 “中国老字号”称号,并入选“中国老字号”丛书第四卷。

2021年罗庄周氏笼窑陶瓷技艺被确定为山东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