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索 引 号  luozhuangqulz208/2022-000011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罗庄区2022年一季度财政收支分析情况  成文日期  2022-04-15
 公开日期  2022-04-15  发布机构  罗庄区财政局
罗庄区2022年一季度财政收支分析情况


 一、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

(一)收入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

一季度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5亿元,全市第3,占预算的31.6%,超时间进度6.6个百分点;同比增幅7%,全市第13,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

(1)地方税收完成情况:一季度地方级税收完成8.57亿元,同比增长1.7%,占预算的31.59%;税收占比90.1%,全市第2,超全市平均水平7.7个百分点。其中三个主体税种完成地方级税收4.71亿元,同比增长9.53%,具体为:增值税完成3.07亿元,同比增长-17.8%,企业所得税完成1.07亿元,同比增长163.05%,个人所得税完成0.57亿元,同比增长294.88%。

(2)分部门完成情况:一季度税务部门完成地方收入9.07亿元,同比增长0.4%;财政部门非税完成0.62亿元,扣除留抵退税0.19亿元,财政部门实际完成0.43亿元,实现同期的正向增长。

(3)分街镇完成情况:一季度8个街镇共实现收入8.43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33.12%,同比增长3%。收入总量贡献最大的街镇是盛庄和罗庄街道,分别完成3.98亿元、2.5亿元,占街镇完成总量的47.21%、29.66%。6个街镇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其中付庄街道增幅最高,增幅54%,黄山镇增幅第二,增幅46%;但沂堂镇和盛庄街道同期数呈现下滑,分别下滑27%和11%。所有街镇均实现超时间进度增长,其中超进度最高的是黄山镇和褚墩镇,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48.29%和41.23%。

2、一季度收入增长因素分析

今年一季度全区收入形势存在延期入库、江泉关停、减税降费等减收因素,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依然实现了全年“开门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一次性清算入库弥补了主体税种的下滑。一季度增值税同比下滑17.8%,但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因一次性入库原因,都实现了大幅增长,分别增长294.88%、163.05%、76.55%,弥补了主体税种的正常下滑。主要是:沂州集团内部分红个人所得税一次性入库0.35亿元;企业所得税1月预缴增加0.46亿元,罗庄农商银行和恒昌焦化办理2021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入库0.16亿元;青啤地产多个项目到期办理土地增值税清算入库0.77亿元。

(2)财政非税收入的补充入库。2021年一季度收入全部是税务部门组织收入,财政非税收入未入库。今年一季度税务部门组织地方收入9.07亿元,能够实现增长0.4%已经实属不易。为实现一季度 “开门红”,财政部门共入库非税收入6299万元,确保了区委、区政府要求的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支出情况

一季度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7.69亿元,同比增长4.4%,占全年支出计划的19%,慢于时间进度6个百分点,其中民生支出完成6.05亿元,占总支出的78.65%。

二、收入结构与特点分析

1、分产业税收收入分析(地方级)

一季度,三大产业实现地方税收占比为0.05:37.77:62.15,增幅分别为2.85%、-1.46%、-3.71%。

第二产业:实现地方税收3.24亿元,增幅-1.46%,占比37.77%。其中重点行业钢铁、发电行业税收下降,分别减收2431、2856万元,医药制造、焦化行业增收较为明显,分别增收1264、877万元。

第三产业:实现地方税收5.09亿元,增幅-3.71%,占比62.15%,其中房地产业实现地方税收2.98亿元,同比增长-13.82%,减收4776万元。

税收收入分行业表

单位:万元

行业名称

累计完成

占税收比重%

上年同期

增长%

税收合计

85666

100.00%

84267

1.66%

一、第一产业

39

0.05%

38

2.85%

二、第二产业

32353

37.77%

32831

-1.46%

(一)采矿业

2292

2.68%

1001

128.98%

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

0.00%

1000

-100.00%

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0

0.00%

0


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0

0.00%

0


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0

0.00%

0


5.非金属矿采选业

0

0.00%

1

-100.00%

6.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0

0.00%

0


7.其他采矿业

0

0.00%

0


(二)制造业

23811

27.79%

23622

0.80%

1.农副食品加工业

216

0.25%

284

-23.99%

2.食品制造业

-18

-0.02%

21

-182.29%

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5

0.01%

4

6.03%

4.烟草制品业

0

0.00%

4

-99.03%

5.纺织业

59

0.07%

207

-71.71%

6.纺织服装、服饰业

3

0.00%

3

3.40%

7.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2

0.00%

2

0.30%

8.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54

0.18%

532

-70.95%

9.家具制造业

10

0.01%

28

-64.31%

10.造纸和纸制品业

79

0.09%

318

-75.06%

11.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84

0.10%

126

-33.46%

12.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4

0.00%

1

310.62%

1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3569

4.17%

2692

32.55%

1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414

0.48%

381

8.66%

15.医药制造业

7987

9.32%

6726

18.74%

16.化学纤维制造业

2

0.00%

5

-66.38%

17.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400

0.47%

194

106.21%

1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4928

5.75%

3365

46.48%

1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872

3.35%

5303

-45.85%

2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80

0.33%

372

-24.77%

21.金属制品业

1503

1.75%

1570

-4.27%

22.通用设备制造业

264

0.31%

398

-33.82%

23.专用设备制造业

660

0.77%

545

21.11%

24.汽车制造业

138

0.16%

234

-41.02%

2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

0.00%

2

22.81%

2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20

0.14%

167

-28.15%

2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

0.00%

18

-77.60%

28.仪表仪器制造业

3

0.00%

3

8.83%

29.其他制造业

57

0.07%

102

-43.92%

30.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0

0.00%

0


31.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10

0.01%

15

-32.47%

(三)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860

3.34%

4390

-34.85%

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081

1.26%

3937

-72.53%

2.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729

0.85%

70

946.07%

3.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050

1.23%

384

173.52%

(四)建筑业

3390

3.96%

3819

-11.22%

1.房屋建筑业

896

1.05%

978

-8.39%

2.土木工程建筑业

942

1.10%

726

29.88%

3.建筑安装业

823

0.96%

949

-13.21%

4.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729

0.85%

1167

-37.54%

三、第三产业

50914

62.15%

52877

-3.71%

(一)批发和零售业

9717

11.34%

8998

8.00%

(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36

0.74%

789

-19.37%

(三)住宿和餐饮业

250

0.29%

16

1425.75%

(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629

0.73%

413

52.34%

(五)金融业

4858

5.67%

2614

85.84%

(六)房地产业

29780

34.76%

34556

-13.82%

(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533

0.62%

751

-29.10%

(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574

3.00%

704

265.54%

(九)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96

-0.35%

137

-316.67%

(十)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16

0.25%

227

-4.99%

(十一)教育

151

0.18%

74

103.82%

(十二)卫生和社会工作

40

0.05%

42

-4.64%

(十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6

0.01%

4

35.14%

(十四)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820

2.12%

3552

-48.76%

2、分行业税收收入分析(地方级)

主要行业实现地方税收占比情况为:



(1)医药制造业:

该行业本年累计入库税收7987万元,同比增长18.74%,增收1264万元,占比9.32%。行业主要纳税企业罗欣药业本年累计入库4926万元,去年同期入库5689万元,同比下降13.41%,主要为延缓到期入库税款同比减少,且近两个月增值税留抵所致;裕欣药业本年累计入库3628万元,去年同期入库1881万元,同比增长92.88%,主要为所属期12月份效益较好导致今年一月入库较大,加之去年延缓税款到期入库,故实现较大幅度增收。

(2)钢铁行业

该行业本年累计入库税收2872万元,同比下降45.85%,减收2431万元,占比3.35%。行业主要纳税企业中盛金属科技本年累计入库税收2228万元,去年同期入库4827万元,同比下降53.84%,该企业因产能优化调整影响列为退城入园项目,目前部分生产线限产导致大幅减收,预计近期入库仍会下降;宏旺实业本年累计入库税收879万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目前经营稳定,税收贡献平稳发展。

(3)焦化行业

该行业本年累计入库税收3569万元,同比增长32.55%,增收877万元,占比4.17%。行业主要纳税企业恒昌焦化本年累计入库税收1652万元,去年同期入库1583万元,同比增长4.38%;烨华焦化本年累计入库税收1716万元万元,去年同期入库1067万元,同比增长60.82%,主要为去年延缓税款当期入库导致增收。

4)房地产业

该行业本年累计入库税收29780万元,同比下降13.82%,减收4776万元,占比34.76%。行业主要纳税企业青啤地产本年累计入库税收9167万元,去年同期入库308万元,同比增长2874.73%,主要为2022年3月当月多个房产项目到期清算补缴土地增值税所致;亚太金昌本年累计入库税收1532万元,去年同期入库2895万元,同比下降47.11%,受近期房地产行业市场销售行情影响,目前增值税处于留抵状态;奥罗置业本年累计入库税收3955万元,去年同期入库为0.952万元。该房地产企业因土地交易一次性缴纳契税3870万元、印花税46万元,导致实现较大增收。

(5)电力行业

该行业本年累计入库税收2860万元,同比下降34.85%,减收1530万元,占比3.34%。行业主要纳税企业华能电厂本年累计入库税收1308万元,去年同期入库3409万元,同比下降61.63%,因煤炭等原材料成本持续高位,电价相对稳定,该企业一直处于留抵和亏损状态。

3、规模以上企业纳税情况

截止今年3月份,全区共有规上企业379家,其中工业企业159家,服务业企业51家,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7家。一季度全区规上企业共实现总税收5.91亿元,增长11.21%,占全区总税收比重38.58%,实现地方税收3.28亿元,增长10.31%,占全区地方税收的36.16%。规模企业中,纳税千万级以上的企业16 家,一季度共实现总税收4.25亿元,占规上企业总税收比重为71.91%,实现地方税收2.24亿元,增长31.00%,占规上企业地方税收比重为68.29%。

三、面临的问题

总体来看,一季度全区财政收入仍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为完成全年任务和经济社会运行打下坚实保障基础。但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财政运行仍需负重前行。

一是经济下行,收入压力大。受疫情、减税降费、环保治理等因素叠加影响,经济下行发展,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房地产企业,导致财政收入形势严峻。

二是组合式税费政策影响巨大。虽然减税降费政策在一季度的影响不明显,但随着4月后政策的兑现,对减收的影响逐步凸显,财政收入将大幅下降,预计全年影响地方收入减收3.5亿元。如无其他显著的增收因素,全年收入计划将无法完成。

三是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在财政收入大幅下滑、土地挂牌工作暂无进展的情况下,财政统筹调度资金异常困难,保障“三保”、政府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压力非常大。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挖潜增收,紧抓收入不放松。会同税务部门建立健全联合治税机制,确保应收尽收。坚持财源培育和强化征管并重,落实好有关支持高质量发展的财政奖补激励政策,主动服务市场主体,拓宽服务路径方式,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多渠道盘活国有资源资产增加非税收入,确保土地转让收入、罚没收入及时入库。配合发改等部门加大项目、债券对上争取力度,从而节约更多财政资金用于保民生、保重点项目上来。

(二)优化支出,保障民生重点。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按照分月资金需求计划报备机制,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严格落实财政直达资金要求,当好“过路财神”,始终把“三保”支出放在财政支出优先位置,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入力度,加快推动民生实事落实落地。

(三)服务部门,提高理财水平。坚持用制度管人、按流程办事为着力点,加大财政管理改革力度,加快财政流程梳理再造,对财政预算、执行、监督全链条夯实,对资金统筹、分配、使用实施全环节监督,加快推进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建设,推动建立完善的支出控制体系、高效的资金拨付体系和有效的预算执行监控体系,构建现代财政管理改革新局面。

关闭窗口
下载Word 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