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索 引 号  luozhuangqulz202/2020-000012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执行效果评估:《关于罗庄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成文日期  2020-12-24
 公开日期  2020-12-24  发布机构  罗庄区发改局
执行效果评估:《关于罗庄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决策事项名称

《关于罗庄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实施单位

罗庄区发展和改革局

执行情况

及效果

2019年,在区委坚强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进中向好,聚焦“1366”总体思路,纵深推进“5656”行动计划,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进展。

1、综合经济稳健发展。2019年,我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市前列,在2019年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获得第4名,创五年来最好成绩。其中,我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6.82亿元,增长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2亿元,增长5.1%,税收占比93.7%,居全市第1位;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77元。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全市第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居全市第2位;完成进出口总额28.7亿元,实际使用外资总量3042万美元,居全市第3位。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94亿元、431亿元,累计新增贷款196.7亿元。

2、动能转换初见成效。关停淘汰企业109家,转型升级企业135家,单位GDP能耗降幅全市第一。“五新产业”实现总产值229.3亿元,同比增长22.3%;实施工业技改项目44个,新增省技术创新项目21个、高新技术企业6家。服务业全年完成市场交易额360亿元,电商交易额243亿元。推动农业向“新六产”发展,完成21处特色农业园区、7个省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市级龙头企业增至37家,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0%。梳理谋划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171个。全区60个省、市、区级在建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85.6亿元,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3、城乡建设强力推进。全面启动“三湖一城”开发,累计完成投资57.6亿元,拆迁2894户,腾空土地3510亩;6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速推进,5400套安置房开工建设。国际百花城、花木博览城、盛能湖片区中小学等项目加速推进。“五路工程”取得突破,湖北路、南环路、罗程路、沂册路东段建成通车,沂蒙南路全面开工。完成49公里城区破损道路大修,新建改造县乡、村级公路270公里。有序推进“十百千万”示范工程,打造40个精品村、300个重要节点、4000户“美在农家”,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片区)7个,文明村镇覆盖率达到80%。完成农村改厕7300户,新增农村清洁取暖4918户。

4、三大攻坚成效明显。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完成危房改造719户,20个省级扶贫重点村实现饮水安全;集体收入3万元以下自然村实现清零,5万元以上自然村达到96%。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信访件全部销号。污染防治考核获全市第1名。全区不良贷款率降至1.5%。实现全年无安全生产事故。依法治区单项考核获得全市第1名。

5、改革创新活力迸发。率先启动开发区体制改革。成立罗开集团公司,完成发债1.6亿元,盘活存量土地884亩,熟化土地445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沂蒙帮办代办红色阵地全覆盖,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4万户,增加注册资本208.5亿元。全年双招双引签约项目14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68.2亿元。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省级引智示范平台3个,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35个。

6、民生福祉持续攀升。全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5所,累计化解大班额426个,夏季高考本科进线达到2103人,进线率70.3%。全年新增国家级卫生乡镇3个,基本实现省级卫生乡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新增城镇就业633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全区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9%以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15年提高,城市、农村特困人员救助金分别提升至9900元、6540元。

应急保障、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史志、档案、外事、侨务、民政福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存在问题

领军企业偏少,在疫情影响下稳企业的压力增加,小微企业发展困难,外贸进出口面临较大挑战;新旧动能转换不够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相对滞后,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偏低,研发投入占比亟待提升,大量“空笼”急需“换鸟”;重大产业项目谋划不足,高端要素集聚能力不强,开工率、达产率不高;住房、教育、医疗、养老、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市政基础设施欠账较大

解决措施

1、抓转换、强动能,深耕“3+X”产业体系,统筹实施“四压四上”、腾笼换鸟、变革赋能,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大力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服务业多元发展。

2、抓项目、促投资,把投资拉动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项目为王”,聚焦痛点堵点,千方百计优环境,抓招引,强保障,促达产:营造清新营商环境;实施精准高效招引;配置最强要素保障。

3、抓城建、提能级,坚持以“宜居宜业宜游、现代生态特色”为主攻方向,精建细管,提升城市品质和服务能级:加速片区开发建设;完善城市基础配套;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4、抓乡村、促振兴,立足打造城郊型乡村振兴样板,聚焦聚力“五个振兴”,努力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推动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推动人居环境提档升级;推动农村改革提速深化。

5、抓弱项、守底线,强化底线思维,盯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挖根源、疏通堵点,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赢风险防范攻坚战。

6、抓民生、谋福祉,突出就业、教育、健康、社保四件大事,抓好普惠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落实就业优先政策;补齐教育配置短板;推进健康罗庄行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关闭窗口
下载Word 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