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罗庄区信访局按照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信访部门要求,统筹推进抓源头、控增量、减存量、防风险,努力抓好信访积案化解、信访业务规范、越级访控制等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构建“访调对接”多元化解新机制、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罗庄新实践》一文被《山东信访》作为典型经验刊载推广。
一、2020年工作情况
1、信访基础业务规范有序。将信访基础业务规范化纳入全区信访工作考核,认真落实“来访必登、登录必办、办必规范”的工作要求,安排专人专职负责,每日对临期案件提醒预警、定期通报工作问题,留出提前量、打好主动仗,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信访部门受理率、责任单位受理率)均为100%;信访事项按期办结率(按期答复率、按期复查率)均为100%,与河东、沂水、费县、平邑等县区同处于全市最高水平。
2、信访积案化解成效显著。2020年,先后开展积案化解“春暖行动”和“十大领域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对全区信访问题进行全面排查、集中交办,逐案落实包案领导、逐案组建工作专组,对红日化工公司职工安置等疑难复杂问题由区级领导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将信访案件化解情况纳入全区“底线筑牢”擂台赛,坚持每日通过工作微信群通报进展、每周通过“擂台赛”展示情况、每月进行“比武打擂”总结评比。目前,国家、省、市共交办信访积案179件,已化解167件,化解率93.3%;其中国家、省交办17件(国家信访局交办1件四个重点案件、省领导包案1件、省信访局交办15件),化解14件,化解率82.3%;市级交办162件,化解153件,化解率94.4%。我区自行排查案件299件(含上级交办积案),已化解289件,化解率96.7%。10月份开展的十大领域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共滚动排查交办十大领域信访案件402件,已化解325件,化解率为80.8%。
3、重大活动安保顺利。各级“两会”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期间,全区提前启动战时机制,严格落实“六个坚决防止”、“六个第一时间”和“三个不发生”的要求,信访部门组织对重点人员进行全面排查,及时通报情况;各街镇发挥主力军作用,与公安机关全力配合,对重点人员落实严格管控;各有关部门单位紧密协作,全面收集情报信息,第一时间落地核查,确保问题妥善处置。全区重点信访人员赵某花于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刑满释放,存在重大的维稳隐患,区委有关领导多次召集研判会,发动司法局、信访局、公安分局、检察院和罗庄街道组成数十人的强有力工作队伍,采取妥善有效的工作方式进行管控,确保了该名重点人员的稳定。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期间,我区实现了进京走访“零登记”。
4、群众诉求代办工作有序推进。在全区建立群众诉求代办工作机制,通过在基层村居设立代办员,履行问题排查、矛盾调解、心理疏导、诉求代办、情况反馈等职能,实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矛盾源头化解的功能,努力将走访替代为网络信访,减少越级走访和集体走访,实现“减存量、控增量、努力杜绝越级访”的目标。目前,群众诉求代办工作已在册山街道、傅庄街道试行,下一步将在全区全面推开。
5、区级领导接访工作常态化开展。罗庄区坚持区级领导公开接访制度,实行随机接访和预约接访并重的接访模式,区级领导根据接访日程安排轮流到接访室值班,随时接待来区走访群众,并提前对所分管领域、联系街镇、包保案件进行梳理,确定接访案件,协调相关部门,定好具体时间,通知信访群众进行公开接访。截至2020年12月底,区级领导共接访60起314人次,化解36起,化解率59%;区委书记高永胜同志主动带案下访,到红日化工股份公司约访下岗职工,督促解决职工安置等问题。
6、信访法规宣传持续进行。开展国务院《信访条例》修订实施15周年暨《山东省信访条例》颁布5周年系列宣传活动。6月11日,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共出动宣传车60余台次,制作展板100余块,悬挂条幅300余条,发放宣传材料5多万份;各街镇在人流密集场所建设信访条例宣传一条街,拍摄制作微视频,组织撰写主题征文,开展集中学习培训,有效扩展了信访法规的覆盖面和知晓度,在全区上下营造“保护合法信访,解决合理信访、教育无理信访、惩处违法信访”的良好氛围。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群体性信访隐患较大。受近年经济形势变化、环保政策趋严、基层村居换届临近等因素影响,我区企业关停、职工下岗、项目烂尾等情况较为普遍,由此产生多批次群体性信访问题,如红日化工公司职工安置、名嘉广场业主维权、嘉豪华庭项目烂尾、双语学校建设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大埠东社区群众信访等问题,情况复杂,涉及群体大、持续时间长、处置难度大,形成多批次越级集体访和进京走访,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问题仍然持续存在,发生越级走访的风险较大。
二是信访事项群众评价满意率较低。“群众满意率”作为衡量信访基础业务的基本指标,群众对信访部门参评率为54.38%,全市13个县区中最低;满意率为92.28%,全市13个县区排名倒数第2(仅好于高新区);对责任单位参评率为52.24%,满意率为89.93%,全市13个县区全市13个县区均排名倒数第2(仅好于高新区)。
三是信访案件化解不彻底。信访案件化解较慢,上级交办积案有23件未化解,十大领域信访突出问题有90件未化解,信访人性格执拗、诉求表达方式较为激烈,容易形成越级上访;部分信访积案存在程序性化解、阶段性化解的情况,问题没有实际解决,信访隐患仍然存在,形成信访人签订息诉罢访协议书后再次上访的现象。
四是信访工作基础不够牢固。基层信访工作循旧、被动,坐等问题上门,从源头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积极性不高;对越级访重“防控”甚于“化解”,“重维稳、轻维权”的思想仍然较为明显,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消除隐患的主动性不强;街道、部门信访工作存在单打独斗现象,从接访、调查、处理、反馈直至疏导、稳控等环节,信访科室与其他科室、站所配合不强、衔接不快,工作效能较低。
三、2021年工作打算
2021年,全区信访工作围绕“降量退位”基本目标,统筹基础业务和重点任务,强本固基、标本兼治,抓牢源头、抓实基层、抓好重点、抓强优势,实现信访形势有效好转,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环境。
1、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提高信访工作水平。一是规范信访基础业务,高度重视初电、初网、初信、初访办理工作,着力提升信访业务“三率”(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加强对基础业务监督,提升个案办理的规范化水平;二是强化群众诉求代办工作,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的矛盾纠纷排查和源头化解机制,做到矛盾源头发现、源头解决,通过诉求代办实现以“网络投诉”代替“走访反映”,减少问题上行;三是推行信访事项听证工作,建立以简易程序听证为主、普通程序听证兜底的听证工作制度,对群众持有异议的信访事项进行听证,让信访人参与到调查处理过程中,提高信访处理程序的公开性、权威性;四是坚持区级领导公开接访制度,按照随机接访和预约接访结合的模式,不断提高领导接访的针对性、问题解决的时效性,促进信访问题尽快解决。
2、强化问题解决,着力减少信访问题存量。一是开展十大领域信访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对十大领域信访突出问题进行滚动排查、动态交办,通过日通报、周展示、月评比的方式,强化问题攻坚解决。二是开展“结案连心”活动,通过区级领导联系街镇、区直部门单位和街镇联系村居(社区),具体负责指导属地开展群众诉求排查,对所有案件落实包保责任,牵头推动案件化解,切实发挥“找理、指路、落地、兜底”作用,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镇、矛盾不上交”。三是坚持重点信访问题攻坚,对群体性信访问题逐案建立区级分管领导牵头、主责部门为主、涉事部门参与的工作专班,常态化开展工作,综合施策、形成合力,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全力推动案结事了。
3、深化越级访治理,着力减少问题人员上行。一是全面梳理隐患,对全区不稳定因素进行全方位深度排查、梳理,全面托清底数,将各类信访重点人员,特别是存有进京访隐患的重点人员,全部纳入信访预测预警系统,确保对可能发生的进京访苗头,做到早发现、早稳控、早处置,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二是强化集体访和越级访处置,到区5人以上集体访,由相关街镇、责任部门分管负责人到场接访;到市去省集体访,由街镇一名党政主要负责人到场接访;大规模集体访,由区级有关领导召集涉事部门进行联合接访、会商处置;进京访由责任单位分管领导带队赴京劝返处置,集体进京访由主要领导带队劝返处置。三是加快越级访案件化解,将所有去省进京越级访案件纳入十大领域信访问题台账,由区级领导包案、责任单位一把手主抓、工作专班靠上,一体化做好稳控、化解工作,既要确保不发生重复访,又要想尽办法化解问题。四是充实驻京值班值守力量,实行“8+N+1”工作模式,即以8个街镇驻京人员为基本力量,以失控进京人员所属街镇、部门分管领导牵头、多名人员组建的工作专班为机动力量,以1名区级领导为包案责任人,共同做好进京人员的劝返、处置、化解工作。五是做好重大敏感时期维稳工作。紧盯基层村居换届和建党100周年大庆活动,尽早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提前排查隐患、落实措施,确保敏感时期平稳过渡。
四、工作意见建议
一是从全区层面统筹抓好遗留问题解决。对于全区持续存在、未彻底解决的群体性、普遍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部署,配齐配强牵头领导和工作队伍,配套落实政策制度,协调协作形成合力,从全局角度、全方位地推动问题解决。
二是从社会治理层面抓好问题源头解决。利用基层村居换届等有力时机,解决部分村居班子不健全、软弱涣散等问题,建立坚强有力的基层战斗堡垒,真正实现村级班子运转有序、决策公开、办事公道,杜绝因村居干部不作为、乱作为引发的信访问题;推动村级层面发现问题、解决矛盾,真正把问题解决在源头、控制在基层,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