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工作情况
2020年,罗庄大队按照支队工作部署,全力保安全、全员保畅通、全面降事故。在市交安委“平安行·你我他”和全市交警系统综合考核中预估均进入前三名。
(一)始终坚持畅通是第一目标,立足实际抓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一是深化勤务模式改革。随着我区“五路一河”战略工程的逐步通车,全区道路基础建设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交通管理工作任务日益繁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大队不等不靠、主动作为,严格落实“片长、路长、段长”三长负责制,推行“扁平化”指挥和“高峰站点强疏导、平峰巡线保畅通、低峰纠违防事故”的管理方式,真正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和警保合作工作,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效率提高约10%,方便了群众出行。二是城区道路通行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大队积极应对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道路供给基本饱和的矛盾,深耕道路资源,做到信号配时分秒必争、道路渠化寸土不让。城区沂河路、湖北路等多个路口信号灯实现智能化远程控制,实现全天候精准配时,最大限度缓堵保畅。对沂河路和清河南路实施双向绿波协调控制,平均停车次数减少三分之一,协调相关部门改造拥堵节点3个,通行效率显著提高。三是始终保持对重点交通违法行为的高压严管态势。实行全警上路查违法,切实做到警力跟着交通流量走,跟着交通事故、交通违法多发时段走,做到“白天见警力,夜间见警灯”,切实提高路面见警率和民警管事率,维护良好的通行秩序。全年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9万余起,有效的净化了路面交通环境。四是严格规范管理中心城区三轮车。三轮车治理工作是一个社会工程、系统工程。大队立足本职多措并举抓好管控工作。向辖区117所学校,发放宣传单4万余份,倡导不乘坐三轮车上下学。深入学校开展专题教育43次,着力提升广大师生交通安全意识。录制宣传广播,在全区283个行政村、社区大喇叭反复播放。对于三轮车载多人的违法行为,一律对其进行机非鉴定,顶格进行处罚。年内因三轮车导致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5%。
(二)始终坚持安全是第一要务,多管齐下做好事故预防和案件侦破工作。今年,全区道路交通事故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受伤人数下降6.9%、经济损失下降4.5%,死亡逃逸案件侦破率100%。一是加大源头管理工作力度。以“两客一危一货”为重点,进企业、进住户逐人逐车督促,坚决杜绝有隐患车辆上路行驶。农村面包车、重型货车和挂车报废率均达100%,重点驾驶人审验率达99.583%,稳居全市第一,从源头上消除了事故隐患。二是加强对隐患路段的整改力度。大队加大交通设施排查力度和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在城区和街镇11路口新增智能监控系统。安装交通标志牌297处,施划路面交通标线9.6万平方米。向街镇部门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92件。三是突出打击重点违法行为。重点加强夜间和清晨时段的巡逻,定人、定时、定路段。有效预防疲劳驾驶、超载等违法行为,交通事故起数明显下降。组织开展重型柴油货车、渣土车和商砼车、三轮车集中整治及酒驾醉驾夜查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客车超员、货车超载、疲劳驾驶、故意遮挡号牌等重点交通违法行为整治。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各种专项统一行动111次,共查处酒醉驾837起、办理危险驾驶案242起、刑事拘留229人、查处面包车超员4060起、货车超载2614台、货车改型434台次,查处数量位居全市前列,有效遏制了各类交通事故发生。
(三)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责任,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性。一是大力开展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交警部门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按照“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强措施”的原则,认真研判,周密部署,全警上路,对闯禁区的重型污染车辆进行顶格处罚。联合交通、城管和环保等部门,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启动全天候24小时勤务。积极开展“闭环工程”和“敲门行动”,确保整治行动取得实效。今年以来,共查处重点交通违法行为192003起,其中,现场查处各类货车闯禁区15303起,查扣渣土车332台。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警企合作”、“警保合作”。我大队承担了全市车管工作放管服改革试点工作,形成了车驾管业务“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的工作格局。现罗庄辖区共有10家服务站、1家驾校、10家检测机构均正常开展相关业务,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根据上级交通管理部门和人保财险公司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交警大队积极和罗庄人保财险公司对接,在各街镇建立16处警保合作劝导站,延伸交通安全宣传和服务群众的触角。三是扎实开展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回访工作。围绕群众反映较多的交通拥堵、查处酒驾、超速等诉求,坚持问题导向,明确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截至目前,共收到群众诉求7111件,比去年下降了471件,回访满意度达到98.89 %,比去年提高0.01个百分点。四是打击非法“带路”行为。根据区公安分局的统一部署开展了“雷霆行动”,严厉打击“车虫子”、“路虫子”等违法犯罪行为。目前侦破案件8起,治安拘留8人,有力打击了盯梢、蹲守等方式妨碍执法的违法犯罪行为。
(四)始终坚持防控是第一警情,确保全警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是在防控前期加强疫情站点防控工作。抽调城区中队警力,在汤庄、黄山设立疫情防控站点,配合辖区派出所对外省车辆和人员做好登记、劝返,共劝返1636辆次,劝返外省籍车辆随车人员1091人。疫情得到控制后,按照上级要求全部撤销检疫站点。二是加强对“两类重点车辆”查控。年初,大队按照上级部署,开启集成指挥平台内重点省份车辆预警功能,对支队推送的经鄂返鲁车辆进行研判分析,对鄂牌机动车进行拦截查控劝返,对相关人员进行回访,对在本地活动的拦截检查,期间共回访281人。三是加大对辖区医院、车站、商场、小区等重点区域周边的防控力度。对车辆聚集拥堵区域进行快速疏导,防止因门口停放车辆过多而导致拥堵。四是加强对生产、生活、应急车辆通行保障。对持有有效“通行证”车辆和运输生活物资、生产物资物流车辆一律立刻放行,对其他货车适当放宽进城条件,减少限行区域和限行时间,保障疫情期间城市邮政、快递、外卖等物流车辆24小时通行。五是做好服务复工复产工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大队积极落实上级15条交通管理服务措施,拓宽车驾管网上办理渠道,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车驾管等业务网上服务保障工作。积极落实机动车检验标志电子化等6项公安交管改革便民利企新措施,今年以来共办理各类业务302439笔。
(五)始终坚持宣传是第一方法,增强倡导文明安全出行的自觉性。一是加强与知名媒体的合作。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先后和“凤凰网”、“今日头条”等多家知名媒体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加大对重点交通违法行为曝光力度。开展“微提示”、网络直播等活动,加强与网民的沟通。通过网络直播三轮车治理、酒驾醉驾查处等行动,引起较大反响。二是强化媒体宣传引导。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通过开展警营开放日、邀请记者随警作战等方式,集中报道各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和后果,不断提高全民交通守法意识、安全意识和公德意识。三是巩固宣传教育阵地。今年以来,共举行文明交通主题宣讲22场次,邀请媒体随警参与行动22次。利用“双微”、交管12123短信平台、手机短信平台,推送短信1736万余条。在客货运企业、全部村居社区设置交通安全专栏186幅,形成新媒体宣传矩阵效应。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经济结构稳步转型,全区人民思想观念逐步转变,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交通管理工作面临的任务艰巨繁重,还有很多亟需加强完善提升的方面。
(一)道路交通供需刚性矛盾依然突出。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截止今年10月31日,我区机动车驾驶人有20 7893名,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0 3967辆。并且还在以每年约8%的速度增长,道路和车辆的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今年下半年,双月园路、沂蒙南路、通达南路、罗七路和南大路北段等主次干道同时封路施工,较为明显的降低了高峰时段的通行效率,对我区交通带来新的挑战。
(二)道路交通管理资金预算仍然紧张。2020年,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城区道路交通设施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但掣肘于交警单个部门预算支出等系统环节,仍然面临部分路段交通设施缺失(如信号机智能化程度低)、执勤人员明显不够等问题,交通管理人力、物力存在短板。
(三)农村地区执法力量亟待充实加强。目前,我区南部广大农村地区执法力量单薄,管辖区域大且人员不足,农用车载人、面包车超载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四)满足群众需求做好服务还有欠缺。“放管服”各项工作刚刚起步,服务触角仍然延伸面较小,政务服务、网上审批等新的要求带来新的挑战,少数民警的服务意识和方式方法仍跟不上群众需求,各项举措亟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五)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有待提高。近年来,全区开展了大量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我区群众文明交通意识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受长期形成的从众习惯及社会环境影响,交通违法现象和不文明交通行为仍然较为突出,特别是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开展以来,我市采取划定禁区、处罚查扣报废超标车辆等有力措施,由此也造成管理过程中部分群众对我们工作的不理解和偏见。
三、下一步打算及工作措施
2021年,我们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影响全区道路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各级领导部门的决策部署,真抓实干、迎难而上,全面提升政府交通管理部门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坚持立足实际抓好交通管理工作。一是继续深化勤务模式改革。严格落实全警上路和“高峰站点强疏导、平峰巡线保畅通、低峰纠违防事故”的管理方式,真正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二是保持对重点交通违法行为的高压严管态势。做到警力跟着交通流量走,跟着交通事故、交通违法多发时段走,做到“白天见警力,夜间见警灯”,切实提高路面见警率和民警管事率,维护良好的通行秩序;三是积极争取区政府的支持。重点克服警力不足的问题,最大限度屯警路面,努力解决疏导力量不足和巡逻防控力量不足的问题。
(二)坚持多管齐下做好事故预防工作。一是加大源头管理工作力度。以“两客一危一货”为重点,进企业、进住户逐人逐车督促,坚决杜绝有隐患车辆上路行驶,从源头上消除了事故隐患;二是加强对隐患路段的整改力度。虽然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大队将持续加大交通设施排查力度和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同时有效利用交安委这个平台,联合街镇和部门实行隐患整改销号制度;三是突出打击重点违法行为。冬季来临,交通事故迎来多发时期。近期将重点加强夜间18时--20时、清晨5时--7时的巡逻,有效预防疲劳驾驶、超载等违法行为。组织开展重型柴油货车、渣土车和商砼车、三轮车集中整治及酒驾醉驾夜查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客车超员、面包车违法载人、货车超载、疲劳驾驶等重点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交通事故发生。
(三)坚持靠前一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大力开展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认真落实研判,周密部署,全警上路,对闯禁区的重型污染车辆实施顶格处罚。联合交通、城管和环保等部门,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确保整治行动取得实效;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目前我区初步形成了车驾管业务“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的工作格局。下一步将继续延伸服务触角,强化网上政务处理审批,积极探索向广大农村偏远地区设置服务站点,为群众提供更加多样的交通管理服务,真正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三是扎实开展群众满意度回访工作。围绕群众反映较多的交通拥堵、查处酒驾、超速等诉求,坚持问题导向,明确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最大限度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四)坚持宣传先行唤起群众安全意识。一是加强与知名媒体的合作。加强与“凤凰网”、“今日头条”等多家知名媒体合作,加大对重点交通违法行为曝光力度。开展“微提示”、网络直播等活动,加强与网民的沟通;二是强化媒体宣传引导。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通过开展警营开放日、邀请记者随警作战等方式,集中报道各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和后果,不断提高全民交通守法意识和安全意识。
(五)争取支持促进交通管理科学发展。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针对目前存在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和城区拥堵问题,特别是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配合整改、有关部门切实履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职责的工作,交警部门将尽快促成党委政府作出决策,努力提升全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科学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