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决策公开 > 专项规划 > 正文
 索 引 号  luozhuangqulz204/2021-000018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罗庄区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  成文日期  2015-03-30
 公开日期  2015-03-30  发布机构  罗庄区教体局
罗庄区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

“十一五”以来,全区教育系统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市教育局的大力指导下,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科学发展、与时俱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5年基础教育基本普及,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教育总体水平大幅整体提升,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区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省、市、区统一部署,编制和实施符合我区实际、顺应时代要求、反映群众愿望的《罗庄区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指导全区教育体育系统在今后五年抢抓发展机遇、深化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纵深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体育事业健康、快速、协调、持续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全区教育系统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内涵发展,注重城乡均衡,统筹发展各类教育,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了全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教育环境全面改善,整体实力明显提升,全区91%的学校实现了楼房化,69%的学校迈入了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和教学示范学校的行列。五年来,我区先后荣获“山东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山东省学前教育先进区”、“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区”、“山东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区”和“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各类教育谱写新篇章。一是学前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在突出抓好街道中心幼儿园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集体园建设,完成了4000平方米的区直机关幼儿园建设任务,现有省“十佳”幼儿园1处、省级示范幼儿园9处、市“十佳”幼儿园6处。全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5.8%,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9.8%。二是义务教育注重均衡发展。学校规范化办学水平快速提升,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区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均达10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7%,小学、初中在校学生巩固率分别达到100%、98.6%。三是高中教育突出内涵发展。全区高中学校坚持走“管理创新、特色发展、名牌突破”的内涵发展之路,有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高中段教育普及率达89.2%。四是职业教育实现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大了职业学校招生宣传力度,使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高中段教育在校生的比例稳步提高,落实了毕业生满意就业率达98%的预定目标。

素质教育取得新进展。一是学校管理品质全面提升。全区各学校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健全完善了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教代会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扎实推进了“环境文化”、“精神文化”、“课程文化”和“管理文化”建设,促进了民主治校,落实了科学管理,突出了特色建设,提升了管理品质。临沂第二十中学的有担当的新生活教育、临沂高都小学的科普教育、傅庄街道中心小学的经典诵读等特色建设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实效德育”构建深入推进。大力实施“五动”德育策略,不断完善德育生活化模式,加强了德育活动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了家长学校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三是学校艺体教育扎实开展。坚持每年举办中小学生艺术节和体育节,进一步强化了艺体活动的育人功能,全面提升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四是“高效课堂”建设成效显著。坚持以“自能高效课堂”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整体推动了各学段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2006至2010年,我区连续五年荣获“临沂市小学、初中、高中教学工作先进县区”称号。

办学条件跃上新台阶。一是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全区城乡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实现同一标准,2010年,全区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已分别提高到530元和795元。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06年以前的债务已全部化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全区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的贫困生救助比例分别占到了在校生总数的8%和10%。进一步完善了“校财局管”体制,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覆盖。2006-2010年,全区共投入学校公用经费及校建资金403847万元,达到了“三个增长”的要求。二是学校标准化建设快速推进。坚持将学校标准化建设与学校布局调整、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成功对接,整体推进了育人环境的优化提升。五年来,全区共投入校舍建设资金13114万元,新建和改造校舍167076平方米。全区街道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基本完成了多功能报告厅、标准化食堂、水冲式厕所和高标准塑胶操场建设任务。三是教育技术现代化工程扎实推进。加强了教师、学生微机配备和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建设,使全区中小学教师微机达到人手一台,中学达到每12名学生一台、小学达到每15人一台,建成校园网的学校占到了学校总数的93.4%,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开出率均达100%。在此基础上,又为全区中小学新添置了90余套黑板液晶一体机、247套电子白板系统和431套大屏幕投影教学系统,目前所有城区学校以及近半数的农村学校实现了多媒体教学“班班通”。四是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扎实推进。制定并落实了《罗庄区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三年规划》,投入440万元,对全区中小学的教学仪器进行了更新充实,使实验课开出率达到了100%。

教育形象实现新提升。一是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升。秉承“爱至深”、“艺至精”“境至远”的发展目标,切实加强师德师能建设,促进了全区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有1名校长被评为“齐鲁名校长”,2名教师被评为“齐鲁名师”,3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8名教师被评为“沂蒙名师”。同时,全面推进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和全员竞聘上岗制度,健全完善了教师补充和流动机制,近五年来,全区共选聘了543名新教师充实到农村中小学,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二是平安校园创建成效显著。加强了安全组织建设,区教育局设立了安全科,街道以上学校设立了安全办公室并配备了专职安全办主任,使学校安全工作实现了专人管理;全区中小学均设立了警务室,聘请了专兼职保安,配备了安保设施,为平安校园创建提供了坚实保障。三是教育行风建设深入推进。坚持实行局领导班子成员、机关科室联系学校制度,广泛开展机关科室深入基层学校“下水调研”活动,指导和帮助学校研究、解决问题。同时,认真及时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的招生、考试、收费、规范办学行为等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连续五年被区委、区政府授予“最佳服务单位”称号。

“十一五”期间,全区教育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破解。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艰巨,亟需进一步加大投入。二是城区义务教育资源非常紧张,亟需进一步拓展。三是学前教育整体办园条件比较薄弱,公办幼儿园比例偏低,亟待进一步提升。四是素质教育推进、教育质量提升离广大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亟需进一步努力。五是职业教育普及程度不高,亟需加快提升。

二、“十二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是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教育体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为此,全区教体系统要认真落实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体育发展水平,在全市率先实现“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力促进教育公平,纵深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努力实现“高水平均衡发展、高质量内涵发展、高品位特色发展”,为建设富强、生态、和谐罗庄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发展战略

1.高位均衡战略。在国家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和基本均衡的分段目标指引下,率先在全市基本实现义务教育的高位均衡,即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师资队伍、教育质量达到较高水平的均衡,基本消除择校现象,有效满足全区居民就近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2.品牌引领战略。弘扬罗庄文化传统,践行现代教育理念,积极促进区域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公平、多元、开放的区域教育特色;鼓励学校个性办学,注重培育、提炼、推介办学特色,用特色品牌引领全区教育科学发展,全力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3.人才强教战略。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深化教干、教师人事制度和绩效管理改革,优化人才引进环境;加大教干、教师培训投入和工作力度,强化校本培训,持续提升校长办学水平和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积极探索“教育家型”校长、教师的成长路径,全力打造人才高地。

4.信息推动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管理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使信息技术成为实施现代教育管理、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推动力量。

5.科研兴教战略。建立健全“科研兴教”导向机制、参与机制、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学校为基础的“校本研修”制度,强化“问题研究”策略,把学校发展规划、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培育和课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科研和教育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局面,全面提高科研服务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

(三)目标任务

到2015年,把我区建设成为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优质均衡,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教育体育强区。

1.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

(1)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提高工程,到2015年,全区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到95%以上,学前一年儿童入园率达到100%。强化政府主导责任,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机制,促进学前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加大政府投入,加快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到2015年将公办幼儿园占全区园所总数的比例提高到70%。进一步规范园所管理,不断强化办园质量的监测与指导,引导幼儿园严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特点,实施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2)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不断扩充义务教育资源,加快推进城区初中学校和滨河片区配套学校建设,到2011年底完成城区初中建设任务,到2015年滨河片区新增三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整体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努力缩小城乡、校际差距,到2015年,全区初中、实验小学、街道(镇)中心小学及50%以上的村级小学全部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全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保持100%,初中入学率保持100%、巩固率达99%以上。

(3)创新发展高中教育。优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总结提升选修课程开设、校本课程开发、走班制教学、学分制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建立健全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突出抓好“名优学生”培养,不断改进培养方式,大力提升“绿色升学率”,更好地满足学生进入高等院校深造的愿望。突出特色建设,鼓励学校根据高中教育性质任务、学生发展要求与教学现状,形成自身文化和教学特色,努力创建在省市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特色品牌高中。全面提高高中段入学率,到2015年达95%以上。

2.统筹发展职业教育、民办教育

(1)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扩大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到2015年,全区高中段教育职普比达5:5。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结构,打造骨干品牌专业,促进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相融合、与终身学习相衔接。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使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办学效益上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发展激励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2)规范提升民办教育。探索和完善民办教育发展模式,做优、做强民办教育,努力打造区域特色品牌。积极动员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投资办学,建立健全民办教育激励和风险防范机制,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3.大力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实施学习型城区建设工程,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网络、居民终身学习平台和社区学校建设,逐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动社区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老年教育全面发展,促进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广泛建立,初步形成学习型社会基本框架。实施学校、社区共建计划和社区全员培训计划,建立社区教育培训中心和农民工培训基地,对社区居民和进城务工农民提供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力争将我区建设成省级社区教育先进区。

4.纵深推进素质教育

(1)全面落实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化“生本德育”研究,探索德育生活化模式,切实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品德、知识与能力全面发展。加强德育课程建设,以思想品德课为依托,形成中小学互相衔接、逐层递进的思想品德课程体系,打造具有罗庄特色的德育课程品牌。构建德育开放体系,探索“双导师”制,大力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行动”,建立健全学校、社区、家庭合力育人的德育机制,基本形成立体化德育工作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拓展德育活动阵地,全面建设乡村少年宫,新建一处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和一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创新德育评价机制,突出评价的全面性和多元化,将定性与定量、自我与他人、结果与过程评价有机结合,为德育工作有效开展和青少年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全面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突出课改重点。以提高校长的课程规划与领导力、教师的课程开发与执行力和着力改善学生的发展状态为重点,全面深化课程改革,通过5年左右时间,力争实现“管理上水平、质量上层次、学校上品位”的综合目标。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重点在规范、有效、均衡上下功夫,努力实现课程管理规范、课业率先减负、课堂教学高效、校际发展均衡的工作目标;高中课程改革重点在优质、特色、内涵上下功夫,努力实现教学质量稳定、办学特色鲜明、学校文化深厚的发展目标。

加强课程建设。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与方案,开齐、开足、开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深入推进国家课程的二次开发行动,努力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不断提高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大力开发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努力实现“选修课程多样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充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

建设“高效课堂”。组建学术研究团队,深入推进“自能高效课堂”建设,修订完善高效课堂评价标准,构建切合自身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切实做到“以增效促减负,以减负促高效”,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建立健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控制作业数量,提高作业布批质量,督促和引导教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规范社会教育机构办学行为,引导广大学生家长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生活,尊重孩子有益的兴趣爱好,充分保障孩子的休息时间。

(4)全面提高教科研水平

积极创新教科研工作思路,不断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进一步加强应用研究,大力实施“问题课题化”研究策略,围绕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选准教科研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着力抓好课程实施水平提升、高效课堂建设、作业减负改革、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家长学校机制完善、家长委员会作用发挥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努力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质量。

(5)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顺应时代要求和发展形势,大力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社会为配合的新型发展格局。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权利和责任,不断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健全校务公开制度,全面提升学校内部管理水平。推进家长委员会建设,进一步激发学生家长参与学校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重视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充分凝聚全社会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强大合力。

(6)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强化质量核心意识。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努力提高办学效益,不断提升区域教育及学校办学的社会影响力。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健康教育,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加强美育,丰富艺术教育内容和形式,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重视学生实践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优化质量评价体系。以破解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思想道德建设、个性和谐发展等难题为核心,切实关注并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健康水平、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加强各学段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测和管理,建立教学质量过程监控数据库,探寻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历程和成长因素,使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更为理性、科学的提升。

全力打造教育品牌。深入实施品牌引领工程,加快推进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继续深化“实效德育”构建、“高效课堂”建设和“生态校园”打造等项目研究,培育一批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品牌学校,到2015年全区80%以上的学校基本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初步形成“优质均衡、特色鲜明、多元开放”的区域品牌效应。

5.进一步提高教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积极培育“教育家型”校长。探索“教育家型”校长成长路径,采取多元培植方式,整合高等学校、研究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资源,通过“校长深度研修班”、“校长论坛”和“名校长个性化培养计划”等,切实提高校长的教育领导力,努力培育一批“教育家型”校长。进一步完善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绩效考评制,逐步推行校长职级制,增强校长的办学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调动学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完善师德考核长效机制,坚持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努力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深入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进一步健全校本研修制度,不断完善“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突出抓好新教师岗前适应性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抓实抓好在职教师提高性培训,5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360学时;加大名师培养力度,依托“名师工作室”,抓好各级骨干教师、名师、特级教师培养,努力培养一批省内外知名教师。

(4)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完善教师全员聘用合同制度、竞争上岗制度、职务聘任制度,加快用人制度、评价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有效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实现“爱至深、艺至精、境至远”的发展目标。

6.扎实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加快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到2015年,完成新建、加固校舍面积17.5万平方米;全面推进学校内部设施配备工程,进一步提高图书、仪器及其他教学辅助设施的配备标准,加强学校功能室建设,充分发挥各类功能室的使用效益;通过各方积极努力,全区所有中小学均达到省定办学标准。

7.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1)完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加大学生微机配备和多媒体教室建设力度,到2015年,全区中小学“生机比”达到10:1以上,多媒体教室拥有率达到100%。完善与升级校园网工程基础设施,分期建设适应教育信息化需求的教育宽带专网,形成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基础网络环境,实现全区学校光纤接到互联网,100%的学校达到“班班通”,50%以上的学校建有数字图书馆。加强区教育信息中心机房建设,使其能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的需要。

(2)加强“校园通”、“局校通”区域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现代网络资源优势,建设区域教育管理、学校管理多功能、集成化管理平台,提高学校和区域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益。以“罗庄教育信息网”为基础,建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中心,完善虚拟学校和远程教育工程,建成全区中小学校教学视频(会议)工程。

(3)全面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广泛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改革与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水平,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到2015年,使100%的教师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每所学校拥有1至2名专业对口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建设一批省级教育信息技术示范学校。

8.全面提升体育工作水平

(1)健全体育事业发展机制。加强组织机构建设,设立区体育中心,强化人员配备,完善管理机制,为推动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加大体育事业投入,确保体育经费足额及时拨付。

(2)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坚持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突出抓好区体育馆、学校体育活动场所和社区体育场地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多种经济形式及大型厂矿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建体育设施,为社区居民健身活动创设良好条件。

(3)抓好全民健身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全民体育健身条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到2015年,实现体育健身工程“村村有”。全力抓好社区体育,确保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合格率10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85%,全区居民身体素质有明显提高。

(4)强化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加强学校体育设施配备,确保体育设施配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严格遵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科学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和锻炼,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锻炼习惯。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坚持举办“中小学生体育节”,保证全区中小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加强学校卫生监督管理,完善学校卫生室建设,规范学生食堂软硬件建设,提倡合理膳食,改善学生营养状况。健全学生健康体检制度,确保青少年学生每年都能进行一次全面健康检查,使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普遍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逐步完善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5)大力发展体育产业。认真搞好体彩发行,积极培育体育市场,鼓励、支持组织和个人依法开展体育经营活动,增强体育自身发展活力。

(四)保障措施

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区委、区政府进一步确立教育在全区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坚持将教育发展置于全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优先位置,深入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加大对教育政策的支持力度和教育成果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认识,为教育发展创设良好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

2.切实增加教育投入。建立健全财政保障体系,确保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确保生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至2015年,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达到750元,初中生均公用经费达到1000元。将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费作为专项收入,依法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使用。逐步建立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机制,推动学前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建立健全中小学(幼儿园)校舍维修改造、设施配备、教师培训等专项经费保障机制,拓宽教育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促进教育投入的多元化,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3.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坚持依法行政,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依法履行教育职责。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及时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害受教育者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等行为,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权益。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依法治校,引导学校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办学,从严治校,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尊重教师权利,加强教师管理。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对学生实施的奖励与处分要符合公平、公正原则。开展普法教育,促进师生员工提高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自觉知法守法,遵守公共生活秩序,做遵纪守法的楷模。

4.强化政府职能责任。区政府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从财政、编制以及政策等各个方面确保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区教育体育局制定规划实施的具体方案,编制经费项目预算,向区政府适时汇报规划实施与落实情况。相关部门加强配合、统筹协作,认真履行实施规划的职责,积极接受上级组织的督察、评估与考核。建立教育决策咨询论证制度,确保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实施教育重大改革与发展问题的社会公示制度,建立决策信息的收集反馈机制。深化学校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专项评价与多元评价相结合的学校发展性评价体系。

5.深化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幼小一体化”管理体制,切实发挥街道中心幼儿园的管理、辐射功能。积极探索义务教育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进一步创新和完善高中段教育管理体系,探索建立中等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管理,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机制。

6.提高督导评估效能。完善教育督导机制,优化督政工作,深化督学工作,科学促进综合督导与专项督导相结合、结果性评估与发展性评估相结合。逐步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包括社会第三方评价在内的各类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以督导评价结果为主要依据的公报、通报、表彰等制度。探索构建对各级示范学校、先进学校实行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教育评估的引导、诊断和激励作用,建立健全学校办学特色评估机制,推动学校在规范化基础上实现特色化、个性化办学,整体提升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水平。

7.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坚持“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思路,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争做沂蒙教育先锋,努力建设教育强区”为载体,扎实推进教育党建工作。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提高班子成员学习、决策、创新及驾驭全局的能力。抓好基层党组织队伍、阵地和制度建设,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逐步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大力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关闭窗口
下载Word 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