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索 引 号  luozhuangqulz202/2023-00000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关于罗庄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成文日期  2023-02-08
 公开日期  2023-02-08  发布机构  罗庄区发改局
关于罗庄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3年1月10日在罗庄区第二十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区二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非常特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疫情反复冲击、经济整体下行、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重点企业关停等影响,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下,聚焦“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件大事,强力抓攻坚,全力破难题,聚力提质效,经济发展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富强精美现代化新罗庄”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齐心协力战疫情、稳增长,经济大盘总体平稳。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认真执行落实各项优化防控措施,科学精准高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系统谋划出台了一系列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建立“日调度、月分析、季评价、年考核”的经济运行机制,全力推动中央、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稳住了经济基本盘。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9.5亿元,同比增长3%,可比增长5%;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6亿元,同口径增长3.8%,可比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5.6亿元,增长0.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速,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约束性指标。

(二)一以贯之固根基、提质效,动能转换取得突破。立足振兴实体经济,坚持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并举,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存量变革、增量崛起。产业转型提质。出台支持单个产业专项政策的“钢20条”“医20条”,全面兑现“罗九条”。设立1亿元财政奖补资金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华为工业智能创新中心成功落地。不锈钢、医养健康、机械装备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52%,较去年提升8个百分点。园区配套提档。经济开发区“九通一平”建设全面推进,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精准谋划11个专业园区,探索实施“飞地经济”,入园企业20个,总投资33.5亿元。企业培育提能。全年16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完成产值473.9亿元。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7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科技“领军”企业1家、科技“小巨人”企业3家。罗欣自主研发的山东省首个国家I类化学创新药“替戈拉生片”获批上市,入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成果,入选全市高质量发展“十大好项目”。重点项目提速。坚持精准招商,全年新签约项目53个,总投资364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50个、世界500强和央企投资项目5个。苏科医药产业园、金马再生铝、中科智谷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开工建设,圣戈班新材料、TPS中空玻璃、利信机械零部件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现代服务业提效。实体市场与网红经济、直播电商加速融合,申通现代分拨中心、东森物流等项目主体顺利施工,中国(临沂)国际智慧粮油商贸城等项目建成运营。国华新城、新谷直播获批山东省电商直播基地,国华新城二手车直播交易基地投入运营。罗庄花谷集聚区获批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市场交易额、物流总额、网络零售额分别增长8.8%、18%、91%。

(三)精准发力抓统筹、提品质,城乡发展加快融合。围绕“一区三城”整体构架,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城乡一体化加快建设。规划引领更加突显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步形成中期成果,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统筹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有效保障全区未来发展空间。片区开发纵深推进。加快推进“三湖一城”片区开发建设,拓展和整合优化城区结构,完成投资32亿元。盛能湖片区提升城市品质的典型经验做法被全省推广。城市配套持续完善。沂河路高架全线通车,14条道路完成提升改造。改造雨污合流管网22公里,新建供水管网11.5公里、燃气管网15.1公里、供热管网25公里。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改造提升老旧小区7个,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双月湖公园顺利开园,百花湖公园入选“全市十大城建好项目”;新建提升综合公园、口袋公园27处,新增绿地42.5万平方米。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坚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回头看”活动。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8家,认证“三品一标”24个,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市级美丽乡村8个、长三角农产品供应基地6家。新改建“四好农村路”35公里。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1.2万户、农村改厕3006户,新建农村公厕95座。册山街道入选“省级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镇”;高都街道、褚墩镇入选“省级农业产业强镇”。罗庄区在全市乡村振兴现场观摩中取得历年来最好成绩。

(四)坚定不移促改革、优环境,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坚持深化改革增活力、科技创新添动力、优化环境促发展,高质量发展迸发更大生机。改革力度深化。对标省“十大创新”行动,完成6个省级以上试点改革任务,14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省推广。罗庄“大花木产业模式”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创新驱动强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2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达到104家。新增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临沂职业学院“红色•丝路”成功备案国家级众创空间,成为全区首个国家级科技孵化平台。主持修订国家标准1项,新增发明专利100件,罗欣药业、华盛农业药械列入市专利导航项目。营商环境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51项政务服务事项通过窗口前移等方式委托街镇实施;完善“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体系,持续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全力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黄山镇全省首创“数字窗口·云办亭”跨域通办服务模式。持续落实企业减税降费、纾困惠企政策,累计减税降费15.9亿元。大力推进信用信息归集,营造知信、用信、守信的经营环境,新增市场主体1.9万户。

(五)全力以赴抓安全、促稳定,一排底线坚守筑牢。坚持把底线思维、问题导向贯穿始终,全力强弱项、补短板、防风险。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深入推进“四减四增”行动,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0.6%,优良天数264天,同比增加26天。省市控重点河流断面水质持续改善。8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和6个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圆满完成。安全生产稳定向好。全面抓好国务院“十五条”、省政府“八抓二十条”创新举措落实,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区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零发生”。金融风险平稳可控。深入推进“金安工程”,“一企一策”推动风险处置化解。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群众诉求百日攻坚行动,有效化解信访积案和突出问题。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高质量完成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任务。

(六)全心全意办实事、求实效,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扎实推进10项重点民生实事,全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5%。教育事业再创佳绩。新建续建中小学、幼儿园15所,新增学位1.25万个;中高考实现数量、质量双突破,普通本科进线率达86.6%。医疗服务提质扩容。区人民医院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启动5家精品国医堂和20家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建设。社会保障坚实有力。新增城镇就业6430人,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3567人。九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再提高10%,低保等救助标准实现13年连增。新建敬老院1处,新增床位444张,有效缓解养老服务需求。各项事业更加协调。国防动员、国家安全、人民武装、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史志、妇女儿童、公益慈善、助残、供销、通信、保险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问题和短板。新旧动能转换步伐不够快,传统产业转型成效不够突出,战新产业基础薄弱,现代服务业培育不足,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够多,要素供需矛盾仍然较为突出。创新资源吸引力和集聚力需要进一步加强,营商环境仍需提升。城市基础设施仍有短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社会民生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群众身边事关心事亟需加快解决。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增强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充分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准备得更周密一些,努力在应对变局、破解问题中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及重点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起步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聚焦“争当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定位,锚定“一区三城”目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年”“作风建设提升年”双年活动,全力实施“六大攻坚突破行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开创“富强精美现代化新罗庄”建设新局面。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外贸进出口促稳提质,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约束性指标。

为确保以上目标顺利完成,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攻坚突破行动,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竞争力。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兴区”战略,突出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高端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再造工业发展新优势。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数字赋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启动百企转型升级和企业上云计划。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超过30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超过20家。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20个以上,年内新增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2家、省级智能工厂1家。持续推动产业迭代升级,力争全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6%以上。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构建“1351”产业体系,成立由区级领导任链长、区级部门牵头负责的产业专班,推动技术进链、企业成群、产业入园。力争全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超过55家、过10亿元企业超过10家。全链条发展不锈钢产业,重点抓好“两主两园”,依托盛阳、宏旺两大链主企业,改造提升美鑫不锈钢地产品产业园,开工建设盛阳不锈钢智造产业园。多元化发展医养健康产业,加快打造“一企一园两平台”,支持罗欣药业依托国家I类新药替戈拉生全国首创项目开足马力生产,加快推进苏科医药产业园项目建设,加快沂蒙山实验室分中心、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集群化发展机械装备产业,抓好“一园一基地七项目”,加快建设羲和未来汽车产业园和新能源汽车零配件生产基地,加快推动金马再生铝等7个项目建设落地。大力发展战新产业。积极开辟新能源汽车、光伏、氢能、储能、钠电池、生命健康、工业机器人等产业发展新洼地,大力推进国安新材料、氢装路运港、华能临沂储能电站等项目建设,推动战新产业产值比重稳步提升。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坚持以商带工、以工兴商、工商联动,打造服务业升级版。坚持内贸与外贸、现货与电子交易相结合的改造路径,打造建材、建陶、花木、汽配、农贸“五个商圈”。全力融入“商仓流园”一体化,加快推动不锈钢、医药等地产品“接二连三”,加快申通现代分拨中心、东森物流等项目建设。扶持壮大电子商务,以旭兴科技、麦粒电子商务等企业为引领,持续推进“电商+”战略,探索“垂直电商平台+实体市场+地产品供应基地”模式,做大做强直播基地。培育总部经济,坚持培育和招引并举,支持罗欣药业等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成全国总部;支持高盛科技、慧民云医、油气平台等签约总部项目,加快落地运营。增强文旅发展活力,加快推进湖南崖文旅综合体、罗庄公社等一批文旅项目,提升“乡遇半山”“乡遇东蔡”民宿集聚区,叫响“城南乡舍”区域民宿品牌。

(二)全力实施招商引资攻坚突破行动,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强化招商引资“生命线”意识,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着眼“上争可批、外引可谈”,找准发展坐标,全力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拉动即期增长、增强发展后劲、优化产业结构。做精招商图谱。聚焦“3+X”产业,重点招引建链、补链、强链项目,紧盯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以及央企国企等大企业、大集团,精准绘制落地地图、政策导图、线索云图、流程全图“四张图谱”,招引一批带动型、支撑型、税源型优质项目。力争招引过亿元项目30个、过10亿元项目6个以上,50亿元、100亿元项目有新突破,到位市外资金100亿元以上。做优园区载体。完成开发区十一个园区产业规划、控制详规等工作。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启动不锈钢片区综合管网工程;修建盛阳不锈钢智能智造园区道路、设施配套,全方位打造项目招引落地园区载体。做大飞地经济持续实施“飞地经济”政策,建立部门、街镇“飞地经济”联动发展机制,定期会商研究,综合协调项目落地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摸清园区外搬迁入园企业、项目,出台对应扶持政策,深入挖潜“飞地经济”主体,提升企业投资再建设意愿。做强招商保障。围绕打造“区级领导+专班+部门+街镇+离岸孵化器”五位一体招商引资新格局,灵活运用好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亲情招商、园区招商、以企招商、国企招商、带图招商等招商模式,形成大抓招商、实抓招商的浓厚氛围。

(三)全力实施项目建设攻坚突破行动,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围绕产业链聚集、价值链高端、财税链回报,坚持抓新开、抓续建、抓增量、抓储备,促进有效投资持续增长。攻坚一批能够迅速支撑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筛选论证一批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重大项目,年内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17个。树立“项目进度就是效益”的理念,实行责任分解、节点控制、专项督导、定期调度、考核奖惩,及时解决手续办理、拆迁、土地、资金等制约瓶颈,确保引进项目早动工、动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受益。储备一批有后发潜力的重点项目。紧盯国家、省投资新导向,重点围绕智能制造、基础设施“七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持续谋划争取一批专项债券、预算内投资、金融工具、设备贴息贷款项目,形成覆盖全面、结构合理、梯次分明、质量优良的项目储备库。强化一批助推项目建设的要素保障。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探索设立重大项目投资引导资金和企业贷款风险资金池,以多种形式撬动更多资金投放。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和融资能力,争取罗开控股公司通过2A级认证。坚持土地跟着项目走,开辟重大项目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力争完成征收土地1000亩、供应土地2000亩,处置批而未供、闲置低效土地2500亩。谋划一批促进区域合作的重点项目。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主动融入鲁南经济圈、淮海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精准对接长三角科创大走廊,寻求合作、招引项目。加大传统外贸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推进华飞日用瓷、奥特拉斯环保科技等外资项目建设。

(四)全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攻坚突破行动,增强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围绕“一区三城”整体框架,加快城市更新,提速城镇化进程,推动乡村振兴,打造宜居宜业品质城市。持续做好顶层规划。扎实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巩固“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携手临沂高新区协同发展高新产业,做好全域8个街镇和罗西街道的“三区三线”城镇开发边界及工业园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工作,全力保障项目落地。持续完善城市配套。加快建设通达南路、罗六路等14条道路,畅通城市脉络。推动城区雨污管网工程建设,新增污水管网45公里、排水箱涵1.7公里。新增供热管网29公里、供水管道11.4公里、供气管道23公里。实施增绿补绿行动,建成开放百花湖公园,启动建设罗盛公园,新建口袋公园60个。持续开展城市更新。推进“三湖一城”建设,加快7个棚改项目建设,完成10个老旧小区改造。深入开展中心城区绿化和环境卫生“双提升”行动,深化违法建设、停车秩序等专项整治,做好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新建停车设施50处,新改建公厕16座。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严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稳产增收。落实好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创建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长三角供应基地4家,培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家。做好美丽乡村、乡村振兴两个市级示范片区建设,争创省、市级美丽乡村8个。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家庭农场、合作社200个以上。新建提升“四好农村路”95公里。深化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抓好清洁取暖改造、改厕、危房改造等工作。持续推动消费升级扩容。办好“远通汽车展”“花木展销节”等大型活动,大力发展首店经济、体验经济等新业态,打造一批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培育中高端消费,引进建设、改造提升一批知名品牌旗舰店、城市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区,加快临沂环球港项目建设,带动全区商超转型和升级换代。大力发展街镇商贸中心,让城乡烟火气更足、生活味更浓。

(五)全力实施守牢底线攻坚突破行动,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承载力。强化底线思维,持之以恒抓好“一排底线”,筑牢安全发展屏障。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双碳”行动,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在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上实现示范引领。统筹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空气质量“掐尖削峰”、河流断面“一面一策”,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提升水环境质量、土壤质量。着力提升安全发展水平。坚定落实上级关于安全生产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应急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进一步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坚决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发生。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入实施“金安工程”,完善“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防控机制,加强对重点企业、金融机构、非法集资等领域动态监测,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着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落实“乙类乙管”总体方案以及“把握节奏、控制进程、拉平曲线、推后峰值”的要求,强化群众防护知识普及、疫苗接种、就医用药保障、医疗救助服务,确保平稳渡过流行期。着力推进平安罗庄建设。巩固加强社会治理,认真抓好信访工作,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抓好普法责任落实,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

(六)全力实施民生实事攻坚突破行动,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凝聚力。聚焦百姓操心事、烦心事,大力提升民生工作精准度,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以营商环境温暖民心。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持续深化“一网通办”“24小时自助服务区”“无证明城市”建设,畅通政务服务路径。用好“12345·罗庄首发”平台,发挥“12345+网格”作用,认真解决群众诉求。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双公示”数据归集全覆盖,持续提高信用修复率。以公共服务促进民享。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改续建中小学、幼儿园10处,加快罗庄区职业学校项目建设。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推进区人民医院建设,完成街镇公立卫生院改造提升和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省市级示范化卫生室覆盖率达到20%以上,省级卫生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建设中医特色卫生室10家。继续完善全民健身体系,新建街镇级场馆3处,农村健身广场20处。以创业就业带动民富。积极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就业服务活动,精准帮扶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就业5000人,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3000个。以社会保障化解民忧。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社会保险扩面提质,扩大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

关闭窗口
下载Word 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