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索 引 号  luozhuangqulz202/2021-000000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关于罗庄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成文日期  2021-02-10
 公开日期  2021-02-10  发布机构  罗庄区发改局
关于罗庄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1年2月8日在罗庄区第十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罗庄区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区十九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和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全区上下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打造“临沂现代活力城”目标定位,紧紧围绕“1366”总体思路,纵深推进“5656”行动计划,共克时艰、真抓实干,国民经济运行趋稳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十三五”圆满收官、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一)化危机、担使命,经济发展稳步复苏。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组建指挥部,展开了罗庄区历史上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度最大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始终保持了“零疫情”。在全市率先出台支持中小企业渡难关“15条”等措施,我区成为全市复工复产最早的县区之一。慎终如始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复苏,成效好于预期。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2.2亿元,超额完成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任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4亿元,居全市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居全市第2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4亿元,居全市第2位;实际利用外资7953.7万美元,增长16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41元,增长4.2%,高于地区生产总值2.2个百分点。

(二)调结构、促转型,动能转换提档加速。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坚持存量变革、增量崛起并举,扭住“四新”“四化”核心关键,做深做透“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文章,三次产业占比调整为2.6:40.3:57.1。工业转型全面起势。纵深推进工业发展“1516”计划,全力支持新材料、新装备、新医药等主导产业集聚发展,三大主导产业总产值占比43%,4个项目列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耗下降38.1%,能耗“双控”成效居全市第一。梯次培植企业“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年内新增“四上”企业96家。现代服务业升级提速。积极培育消费新业态,龙潭尚街“点亮”罗庄夜间消费,申通跨境电商直播小镇正式运营,亚洲电子商务生态大会在我区召开。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12.7亿元,实现网络零售额27亿元。金融支撑持续发力,全区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22.5亿元、505.9亿元,新增存款和贷款分别为48.9亿元、78.4亿元。现代农业质效并增。新增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4个,提升优质农产品基地21个,省市级龙头企业达到39家,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区”。项目支撑更加有力。全年滚动谋划“四个一批”项目353个,萨克米新天地陶瓷、房德科创园等138个重点项目顺利推进,60个省、市、区在建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88.6亿元,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路运港智慧物流装备产业园、国际百花城等项目建成投产,金马轮毂项目入选全市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十大好项目。

(三)重统筹、促融合,城乡区域协同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细节入手强基础、扩内涵,城乡面貌和管建水平持续提升。城乡规划更科学全面启动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分类布局编制,科学有序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道路交通更通畅。全力实施道路提升计划,京沪高速改扩建和罗岚高速建成通车,清河南路、祝丘路等11条道路完成改造。乡村振兴更扎实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安置1201户、改厕1665户、清洁取暖5225户,完成133个村居26万人通水入户。全面推进“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创建“美在农家”示范村30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2个、市级示范片区1个。城市管理更精细实施城市管理“绣花工程”,依法整治各类城市乱象,清理违规占道经营1万余起,拆除违法建设568起、59万平方米;建筑垃圾治理专项考核居全市第1位。强化智慧城管建设,年均处置城管智信案件5000余件。

(四)破瓶颈、增活力,改革开放优势凸显。聚焦省市改革任务,直面体制机制瓶颈,抓改革、谋创新、促开放,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897项政务服务事项和139项行政权力事项“三集中三到位”,在全市率先实现“只进一扇门、可办所有事”。新增市场主体13208户、注册资本208.3亿元。高标准运作经济开发区。全面启动各类重点区域规划,精准规划12个专业产业园区。“管委会+公司”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务实创新开展“双招双引”。全年签约项目22个,签约额217.7亿元,同比增长76.2%;到位市外资金83.5亿元,超额完成市级任务。新增各类省级科技平台1个,市级科技平台4个,以启迪之星(临沂)孵化基地为载体,招引科技、金融、人才等项目127个。

(五)补短板、强攻坚,发展底线安全牢固。坚持把底线思维、问题导向贯穿始终,全力强弱项、补短板、防风险,三大攻坚战取得积极进展。脱贫成果有效巩固。扎实开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巩固提升全区10423户2254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141户322名即时帮扶人口脱贫成效,并顺利通过省市遍访核查验收。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全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4.5%,优良天数同比增加34天,PM10浓度改善24.3%,居全市第一位。全面落实“河长制”,市控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超过95%。重大风险平稳可控。严密防范金融风险,不良贷款率控制在0.85%以内,全面启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创建。集中开展“春雷”“疾风”等专项执法行动,全年累计检查企业300余家次,立案110起。

(六)强保障、增福祉,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倾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优先保障民生支出。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选项,全年完成民生支出22.4亿元,增长17.5%。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新建续建中小学23处、幼儿园12处,本科进线2299人,创历史最好成绩。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新增城镇就业58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控制在4%以内;启动区立医院和疾控中心建设,新建改建村级卫生室53家。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8%;发放城乡低保金、特困供养金、健康扶贫兜底保障金1747.5万元,补助标准全市领先。医疗保险参保54.2万人,启动职工长期护理险,贫困户等特殊群体纳入医保体系,医保扶贫工作全市领先。社会治理有序高效。创新推动“党建引领、民呼我应”社会治理改革,各级网格员全年上报问题办结率93.6%。持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全年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964名,破获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50余起,预警劝阻拦截诈骗900余次,止付资金7400余万元。积极开展积案化解“春暖行动”“十大领域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省以上交办积案全部化解,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均达100%。深入开展村级合同清理规范工作,全区村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自然村全部清零。其他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国防动员、国家安全、人民防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民族宗教、对台事务、外事侨务、机关事务、档案史志、妇女儿童、科协、公益慈善、助残、供销、通信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矛盾和明显短板。产业发展面临“鸟去笼空”“青黄不接”窘境,新旧动能转换任务繁重艰巨,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不强,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资源环境刚性约束趋紧,城乡区域发展仍不平衡、不充分,教育、医疗、养老、托育、住房等民生领域还有许多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及重点任务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当前,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经济仍然低迷,但经济全球化根本方向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区既有全国全省全市的“普惠”机遇,又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各种有利条件必将加速集聚,叠加形成罗庄再次崛起的“黄金期”。

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和我区阶段性发展特征,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建议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进出口总额增长高于全市,利用外资完成市级下达的任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任务。为确保以上目标顺利完成,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聚力抓产业发展,以更大力度推进动能转换。坚持以增量带存量、以“四新”促“四化”,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加快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新材料产业依托盛阳金属、宏旺集团、豪门铝业、利信铝业等龙头企业,发挥房德科创园孵化作用,积极招引吸纳下游深加工企业进驻,带动镍基、铝镁新材料向下游深加工产品延伸,促进集约、集聚、集群发展。新装备产业依托华盛中天、金马装备等企业,招大引强高端装备行业领军企业,重点发展户外动力装备、高端物流装备、智能农业装备、模具装备、汽车装备,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特色集群。新医药产业以罗欣药业为轴心,发挥罗欣上海张江科技园科研中心的研发优势,推动新医药产业向化学创新药、生物制药、生物酶仿生提取等领域迈进,实现高端化发展。围绕医药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种植加工、物流运输、医养康养、智慧医疗等产业。创新发展总部经济、现代金融、数字孪生、5G、电子信息技术和氢能源、第三代半导体等产业,着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3+X”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依托宏盛铸业、志强陶瓷等企业,有序推进铸造产业园规划建设,加快推动陶瓷向品牌化、高端化发展。抓好智能化改造,做好“科技建芯”“机器换人”“产品升级”三篇文章,全年完成技改投资50亿元,新建5G基站360个。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升规纳统,持续培育“龙虎榜”企业,全年新增“四上”企业60家,培育龙榜虎榜企业80家。全面促进服务业提能升级。主动融入临沂国家物流枢纽,完善物流服务网络,大力发展网红经济、直播经济、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年内实现市场交易额410亿元、电商交易额260亿元。积极发展特色商业街,推进万力盘活项目建设,构建多中心、集聚型的城市商贸业发展新格局。积极推进琅琊花木风情小镇建设,打造泛花木全产业链条。丰富夜间经济产品业态,提升夜间购物体验、夜间美食体验,打造网红旅游“打卡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争完成新增贷款20亿元。

(二)强力抓项目建设,以更实举措促投资稳增长。进一步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千方百计优环境,抓招引,强保障,促达产。靶向发力招项目。突出主导产业,聚焦产业地标,瞄准500强、行业龙头企业,集中精力开展大项目招引,力争全年引进过亿元项目12个、10亿元项目6个。完善机制促项目。进一步完善“13515”运行机制,全力推进罗开环保定制化、鲁苏金属产业园等区级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68亿元以上。紧盯项目开工、投产等关键环节,定期拉练评比,切实提高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滚动充实“四个一批”项目库,持续做好省市重点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新增投资、补短板等项目策划储备,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市重点项目盘子。配置要素保项目。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积极推进“标准地出让”,事前定标准、事中作承诺、事后强监管,大力推进“拿地即开工”。引导金融资金、财政基金“精准滴灌”,全面落实企业信贷支持、减税降费政策,为项目建设提供最大保障;试行“主动服务、容缺受理、有诺免责、失信追责”模式,建立绿色审批通道;加大环境容量、煤炭消费、综合能耗等资源指标统筹力度,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

(三)合力抓城乡融合,以更高标准提升城市品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管并重、全域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持续推动“城市双修”。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有序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压茬推进尚屯、孟园、八块石、参茬窑等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用地拆迁。实施沂河路快速化改造、罗三路南段贯通等12项道路提升工程。持续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城市雨污分流体系及老旧管网改造行动,完成城镇雨污分流管网改造19.8公里。实施城区增绿补绿工程,新建一批“口袋公园”,新增城区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持续推进百花湖、银凤湖、盛能湖三大片区开发工程,走好组团发展、深度融合的城市有机更新之路。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完善“一抓到底、一网通办”的智慧城市管理新体系,深入推进“三长一会”工作,构建网格化社会治理新模式。持续开展占道经营、餐饮油烟、违法建设、广告牌匾等城市乱象专项整治,进一步消除管理盲区。加强城市道路精细保洁,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完善乡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提高城乡环卫管理水平。加快老旧设施改造提升,优化夜间景观亮化效果,全面彰显城市特色。推进城市立体绿化建设,提高园林绿化管理养护水平,打造精致园林景观。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农业“新六产”示范创建,建设提升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33个,培育区域和企业品牌4个。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创建10个省市美丽乡村,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25%以上。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持续巩固农村饮水安全。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高标准,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12公里、改造危桥5座。

(四)全力抓改革创新,以更高水平促进开放。坚持以改革破难题,创新增活力,开放拓空间,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打好深化改革组合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更多事项“一趟不用跑”,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全流程网办”和“不见面审批”,进一步优化从“一网通办”到“一网办好”的网上政务服务,推动行政审批效率再提速。全面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评价和“红黑名单”管理制度,提升全民诚信意识和市场契约精神。突出抓好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建设项目审批三个领域,实行全程代办、高效贴心服务,营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拓宽开放合作新空间。抢抓“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进口试点城市的重大机遇,大力培育新兴贸易业态,确保进出口总额保持稳定增长。奏响创新驱动主旋律把服务产业发展作为方向,重点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共同体,力争新增省级企业研发机构5家以上,实施科技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壮大人才队伍,力争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0个,培养技能人才1000名。

(五)用力抓三大攻坚,以更强责任补齐发展短板。强化底线思维,打好重点战役,全力以赴巩固攻坚战果。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完善长效精准帮扶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扶贫政策总体稳定和延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实施产业扶持、就业帮扶等一揽子举措,提升增收能力,拓宽增收渠道,防止返贫、致贫。继续推动污染防治。抓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进一步降低PM10、PM2.5、SO2、氮氧化物浓度,空气优良天数稳步提升。落实“河长制”,实施“一河一策”精准整治,严格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确保省市控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巩固“土十条”行动成果,深入开展土壤污染修复。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转移、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等违法行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力推进26个行业领域的集中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完善“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应急管理体系,加强消防、道路交通、危化品等风险管控,确保事故数量、死亡人数持续下降。加快应急管理科普基地场馆建设,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建好用好“金安工程”,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应对处置机制,突出抓好企业担保圈风险防控,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以内;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筑牢金融安全“防火墙”;从严规范政府融资行为,有序处置存量债务,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大力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六)尽力抓民生保障,以更大决心增强民生福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突出就业、社保、教育、健康四件民生大事,办好解民忧、纾民困、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好事。千方百计稳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城乡困难人员、返乡农民、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就业岗位5000个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集中力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8所,新增学位8235个。全面实施“健康罗庄”行动。加快推进区级公立医院项目建设,完成2家基层卫生院、53家卫生室改造提升,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坚决守护人民健康。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全民参保登记成果,扩大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多举措推进社会保险征缴。努力维护治安稳定。深化“平安网格”建设,突出打击黑恶势力和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和网络、电信诈骗等新型犯罪,坚决整治“黑、拐、枪”等各类突出治安问题,全面提升侦查破案能力和执法办案水平。协同推进残联、老龄、军民融合、双拥、妇女儿童、红十字、爱国卫生、贸促、粮食、物价、市场等工作。

2021年2月8日

关闭窗口
下载Word 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