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索 引 号  luozhuangqulz202/2020-000004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关于罗庄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成文日期  2020-06-04
 公开日期  2020-06-04  发布机构  罗庄区发改局
关于罗庄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区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发展形势严峻复杂,发展任务繁重艰巨。在区委坚强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进中向好,聚焦“1366”总体思路,纵深推进“5656”行动计划,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进展。

(一)聚力“稳中求进”,综合经济稳健发展。一年来,我们主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坚定落实“六稳”举措,稳妥推进环保治理、产能退出、动能转换等各项工作,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6.82亿元,增长4.6%;三次产业占比调整为2.39:43.46:54.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2亿元,增长5.1%,税收占比93.7%,居全市第1位;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77元。三大需求协同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居全市第2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居全市第2位;完成进出口总额28.7亿元,实际使用外资总量3042万美元,居全市第3位。金融支撑持续发力。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94亿元、431亿元,累计新增贷款196.7亿元。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我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市前列,在2019年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获得第4名,创五年来最好成绩。

(二)聚力“腾笼换鸟”,动能转换初见成效。统筹做好“去、增、提”三篇文章,坚持走高质高效发展之路。工业转型步伐加快。纵深推进工业转型升级“1516”计划,加快落后产能出清,关停淘汰企业109家,转型升级企业135家,压减煤炭消费379万吨,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4.2%,降幅居全市第一。加快构建“3+X”产业体系,“五新产业”实现总产值229.3亿元,同比增长22.3%;盛阳不锈钢智造中心、宏旺彩钛新材料等项目投产运营,罗欣药业成功上市。实施工业技改项目44个,新增省技术创新项目21个、高新技术企业6家,创新驱动效应日益显现。服务业发展活力迸发。依托“五城崛起”,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科创智慧城、国际粮油城、环球链谷等项目落地开工,全年完成市场交易额360亿元,电商交易额243亿元。现代农业提质升级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推动农业向“新六产”发展,完成21处特色农业园区、7个省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市级龙头企业增至37家,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0%。重点项目支撑有力按照“四个一批”要求,梳理谋划了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171个。全区60个省、市、区级在建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85.6亿元,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三)聚力“宜居宜业”,城乡建设强力推进。坚持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区域协同、组团开发,城乡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片区开发“提质”。全面启动“三湖一城”开发,累计完成投资57.6亿元,拆迁2894户,腾空土地3510亩;6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速推进,5400套安置房开工建设。国际百花城、花木博览城、盛能湖片区中小学等项目加速推进。基础建设“提速”。“五路工程”取得突破,湖北路、南环路、罗程路、沂册路东段建成通车,沂蒙南路全面开工。有序启动城乡道路改造提升,完成49公里城区破损道路大修,新建改造县乡、村级公路270公里,“路畅罗庄”行动取得显著成效。乡村振兴“提标”。有序推进“十百千万”示范工程,打造40个精品村、300个重要节点、4000户“美在农家”,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片区)7个,文明村镇覆盖率达到80%。完成农村改厕7300户,新增农村清洁取暖4918户。城乡管理“提效”。投资3150万元,新增保洁车辆91台;拆除违法建设2182起、174.8万平方米,实现新增违建零增长、存量负增长;开展市容秩序整治行动,案件处置率达到99%以上。

(四)聚力“牢守底线”,三大攻坚成效明显。盯紧精准脱贫、安全环保、社会稳定等领域,精锐尽出、克难攻坚,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脱贫攻坚精准有力。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完成危房改造719户,20个省级扶贫重点村实现饮水安全;建立4类贫困人口“数据库”,实现贫困户动态全监测;清收各类承包租赁费1.17亿元,集体收入3万元以下自然村实现清零,5万元以上自然村达到96%。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力以赴抓好问题整改,279件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信访件全部销号,红日化工磷石膏堆场修复完成。全面开展“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打好污染治理7场硬仗,污染防治考核获全市第1名。严格落实“河长制”,完成河湖清违84处,市控断面水质达标率超过95%。风险隐患总体可控。实行“政银企”三方联合纾困,全区不良贷款率降至1.5%。着力破解安全风险,检查企业9100余家次,整改隐患3万余项,实现全年无安全生产事故。深化“访调对接”,省交办信访积案化解率达到98.9%,市交办信访积案化解全部完成。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治区单项考核获得全市第1名。

(五)聚力“改革创新”,发展活力蓄势迸发。直面体制机制瓶颈,抓改革、促开放,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不断深化。率先启动开发区体制改革。成立罗开集团公司,完成发债1.6亿元,盘活存量土地884亩,熟化土地445亩,成功引进萨克米新天地陶瓷、宏盛合金制造等项目。营商环境明显优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沂蒙帮办代办红色阵地全覆盖,全年完成帮办事项970余项,306项涉企行政审批实现“证照分离”,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4万户,增加注册资本208.5亿元。双招双引成果丰硕。全年签约项目14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68.2亿元。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省级引智示范平台3个,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35个。

(六)聚力“共享普惠”,民生福祉持续攀升。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倾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社会事业更加普惠。坚持教育优先,盯紧大班额化解,全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5所,累计化解大班额426个,夏季高考本科进线达到2103人,进线率70.3%。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年新增国家级卫生乡镇3个,基本实现省级卫生乡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新增城镇就业633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全区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9%以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15年提高,城市、农村特困人员救助金分别提升至9900元、6540元。社会治理更加高效。打造“罗庄区大数据指挥中心信息平台”,“四化全科”网格治理体系完成构建,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坚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于一切,全面完成“利奇马”台风灾害防御任务。各项事业更加协调。应急保障、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史志、档案、外事、侨务、民政福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主要是:领军企业偏少,在疫情影响下稳企业的压力增加,小微企业发展困难,外贸进出口面临较大挑战;新旧动能转换不够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相对滞后,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偏低,研发投入占比亟待提升,大量“空笼”急需“换鸟”;重大产业项目谋划不足,高端要素集聚能力不强,开工率、达产率不高;住房、教育、医疗、养老、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市政基础设施欠账较大,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及重点任务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是实现“两个翻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之年,是“十四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冲击,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区经济发展“稳与变”“危和机”同生并存。我们既要充分考虑疫情、企业关停等各类影响因素,把困难预计地更全面一些,把措施谋划地更精准一些;也要充分看到,国家正以强力的宏观调控应对疫情影响,为我们利用重大资源、重要政策开启了新的窗口;疫情也催生了新经济、新业态,为我们发展数字经济、培育未来产业提供了新契机。我们要深入研究此次疫情给全区经济社会带来的新变化,围绕建设临沂“现代活力城”“富强美丽新罗庄”的目标,乘势而为,抢抓机遇,创新举措,力争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目标双胜利。

基于以上分析,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建议如下: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亿元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进出口保持稳定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任务。为确保以上目标顺利完成,计划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在抓转换、强动能上全力攻坚突破。深耕“3+X”产业体系,统筹实施“四压四上”、腾笼换鸟、变革赋能,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大力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对接“中国制造2025”,围绕“3+X”产业,切实做好“强链、延链、补链”文章,在优化产业链上狠下功夫,集中力量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以盛阳集团、宏旺集团、豪门铝业、利信铝业为龙头引领,聚焦下游深加工领域,逐步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发挥房德科创园招商孵化器作用,孵化招引大批关联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医养健康产业:以罗欣药业为核心,围绕生物制药、特医食品等重点领域,招引知名药企入驻,努力壮大医药产业规模。装备制造产业:以环球链谷、金马汽车装备制造、跃驰新能源专用车项目为依托,实现装备制造产业集聚高质发展。着力发展总部经济、现代金融、数字孪生、信息电子技术、科技孵化等产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3+X”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落实焦化产业退城入园,有序推进铸造、陶瓷转型升级。实施智能化技改三年行动,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区块链等新技术指导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全年完成技改投资50亿元。推进现代服务业多元发展聚焦“五城崛起”,推动“互联网+”与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消费新热点,支持快递物流园区建设,年内完成物流额400亿元、电商交易额260亿元。加快联合金谷、山东金融金谷建设,引进金融机构50家以上。启动“点亮罗庄”夜间消费计划,发展“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推动消费转型。

(二)在抓项目、促投资上全力攻坚突破。把投资拉动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项目为王”,聚焦痛点堵点,千方百计优环境,抓招引,强保障,促达产。营造清新营商环境。探索“开门决策”,建立全方位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信用评价及“红黑名单”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快推进流程再造,全面推行“一站办理、一链办结、一次办好”,试行“主动服务、容缺受理、有诺免责、失信追责”,构建项目“全链通”服务体系,切实当好新时期的“店小二”。实施精准高效招引。加强项目谋划,突出新增中央投资、地方专项债、补短板项目,制定“四个一批”清单,补库纳新、动态管理,形成常年筛选、滚动储备态势。充分用好招商地图、落地地图,以医养健康、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主导产业为重点,突出产业链招商,落实“飞地政策”,力争引进50亿元项目1个、10亿元项目5个、“飞地项目”8个以上,到位市外资金80亿元、外资4000万美元。配置最强要素保障。进一步完善“13515”运行机制,全速推进国际粮油城等138个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145亿元。坚持“要素跟着好项目走”,试行园区“标准地出让”“拿地即开工”模式,全力保障土地供给;引导金融资金、财政基金“精准滴灌”,全面落实企业信贷支持、减税降费政策,为项目建设提供最大保障;构建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加快前期审批、手续办理工作进度,为项目建设提供一站式服务。

(三)在抓城建、提能级上全力攻坚突破。坚持以“宜居宜业宜游、现代生态特色”为主攻方向,精建细管,提升城市品质和服务能级。加速片区开发建设。启动八块石、尚屯、小白衣拆迁,花木博览城西扩拆迁,罗程路以北临矿集团老旧小区拆迁工作,用好用活片区封闭开发政策,持续推进百花湖、银凤湖、盛能湖“三大主战场”开发建设,打造产城融合的科创活力区。完善城市基础配套加快沂州路、三江路、南环路西延等12条道路建设,实施通达南路、湖东路排水改造,打通关键断头路,加强破损路整治和改造;配建一批公交换乘中心、农贸市场、城市驿站、口袋公园,全力优化公共服务,打造让群众在家门口、细微处感受城市温度的“15分钟生活圈”。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以社会治理中心为依托,完善“一抓到底、一网通办”的智慧城管新体系,构建网格化社会治理新模式。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持续开展“五治三创”行动,保持拆违控违高压态势,全面清理违规经营行为。深化“红色物业”创建,加强无人管理小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四)在抓乡村、促振兴上全力攻坚突破。立足打造城郊型乡村振兴样板,聚焦聚力“五个振兴”,努力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推动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打造“花木生态谷—陷泥河沿线”特色产业带,深化农业“新六产”示范创建,建设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个,培育区域和企业品牌4个。推动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完成10个市级“美在农家”示范村、150户五星级示范户、8个美丽乡村(片区)创建。推动农村改革提速深化。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持续抓好“三资”清理,实施农用地、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修复,推进土地全域综合整治。

(五)在抓弱项、守底线上全力攻坚突破。强化底线思维,盯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挖根源、疏通堵点,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严格“四个不摘”要求,继续落实好“控辍保学”、基本医疗险、“扶贫特惠保险”等政策;持续在“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方面查漏补缺,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全面抓好危房改造、产业扶贫等巩固提升工程;密切关注脱贫监测户、边缘户,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稳妥推动脱贫减贫。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全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拳打击“散乱污”企业,进一步降低PM10、PM2.5、SO2、氮氧化物浓度,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22天以上。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对23条河流实施“一河一策”精准整治,实施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智能化动态监控、集中处理、达标排放,确保市控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Ⅴ类标准,年内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切实保障垃圾分类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全面开展土壤污染修复,严查“固废”违法倾倒、垃圾填埋行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积极推进“林长制”,年内完成新增林地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0.5%以上。坚决打赢风险防范攻坚战。加强“双体系”建设运行监测,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智能化升级;持续抓好危化品、煤矿、建筑施工、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严格落实安全事故“四项制度”,压实压紧企业主体责任。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应对处置机制,突出抓好企业担保圈风险防控,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5%以内;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筑牢金融安全“防火墙”;从严规范政府融资行为,有序处置存量债务,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加强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加大防疫、防洪、防旱、防震等防灾战略物资储备,保障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领导接访、约访制度,推行首问负责制,依法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年内化解90%以上的信访积案,矛盾纠纷发生率下降50%。

(六)在抓民生、谋福祉上全力攻坚突破。突出就业、教育、健康、社保四件大事,抓好普惠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积极应对疫情和关停企业影响,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年内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800人,力争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补齐教育配置短板。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年内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0所,新增学位2.3万个,全面消除“大班额”;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2所,普惠率达到80%以上。推进健康罗庄行动。推动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持续“防输入、防集聚”,统筹做好应急演练、物资储备、负压病房建设等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总体战。加快推动公立医院开工建设,完成2家基层卫生院、53家卫生室标准化改造提升,实现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年内改造提升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42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不断提高社会保险参保率。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对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等特殊群众关怀帮扶,确保失能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

关闭窗口
下载Word 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