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索 引 号  luozhuangqulz202/2018-00000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关于罗庄区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成文日期  2018-08-10
 公开日期  2018-08-10  发布机构  罗庄区发改局
关于罗庄区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8年7月25日在区第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罗庄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刘克区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政府委托,我向区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报告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上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按照“1366”的总体思路,把握“突破罗庄、走在前列”目标要求,加快实施“5656”行动计划,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积极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

(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8.11亿元,居全市第3位;增长8%,居全市第5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92亿元,居全市第2位;增长33.35%,居全市第1位,高于年度计划24.35个百分点;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94.3%,居全市第2位。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2亿元,居全市第2位;增长8.5%,居全市第4位。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1:57.86:40.13,三产占比提升0.44个百分点,居全市第6位。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去年同期、好于全市、好于对标县区(淮安市淮阴区)。

(二)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加快。积极对接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一批重大政策纳入省、市重大布局。《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支持我区设立省级经济开发区,27个“罗庄元素”纳入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完成《全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确立了建设“现代生态产业新区、高品质产城融合发展区、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的发展定位,明确了“两轴、两带、四区、多节点,组团发展、整体推进”总体布局,全力实施“五大动能转换工程”。今年全区有2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占全市的1/4;20个项目(企业)列入全市“三个一百”工程(7个新旧动能转换项目、6个高成长性企业、7个创新载体平台)。上半年,“四新一高”(医药健康、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实现总产值77.8亿元,增长55%。规上企业研发经费突破1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家,罗欣正在申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清华启迪之星、海尔海创汇、沂蒙智库与新材料院士中试基地等平台相继落户,必将引领我区产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生产增势明显上半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24家,比去年增加5家,完成产值250.3亿元,增长36%,其中产值过10亿元企业8家,完成产值207亿元,增长41%。全区27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2亿元,增长23.1%;利税27亿元,增长58.6%;利润17亿元,增长103.5%。八大主导产业累计完成产值226.3亿元,增长28.8%。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居全市第3位。服务业加速发展。全区市场主体发展到43445家,增长18.4%。实现市场交易额246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94亿元,物流总额137.5亿元,分别增长5.6%、17.4%、7.9%。房地产开发投资19.6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52万平方米、销售额32.6亿元,分别增长95.8%、70.8%、118.1%,创历史新高。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达到383.6亿元、396.5亿元,较年初分别新增47.6亿元、71.3亿元。农业稳步发展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2个,提升优质农产品基地3万余亩,新建优质农产品产业园2处,新增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共11家。

(四)城乡面貌进一步提升。实施组团改造、路域开发、连片建设,全面打造罗庄城市建设升级版。“五路一河”工程推进有序,沂蒙南路拆迁达到98%,完成土地预审、立项等手续;湖北路完成投资6000万元,雨污管网敷设29%;罗程路完成投资2.2亿元,主路面完成95%;南环路开工建设;陷泥河完成划线评估、规划设计、项目入库等工作。区二污改扩建工程,完成投资7360万元,占总工程量的30%,区一污正在编制可研报告;修建城乡道路134.3公里;敷设污水、供热、燃气管网16.5公里、1.5公里、14.7公里。

(五)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坚持铁腕治污,关停淘汰12家陶瓷企业、23家化工企业。上半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6.77,同比改善9.1%,改善幅度居全市第7位。全面落实河长制,完成6条市级骨干河道“一河一策”设计,清理各类河道31条、76公里,河流断面达标率为88%。实施全域增绿,完成环城生态防护林带777亩,农田防护林网1000亩,平原造林2291亩,荒山绿化180亩,补植道路、水系绿化64公里、28.5公里。能源消耗持续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用电量分别下降4.2%、0.4%,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3%。

(六)群众福祉进一步增强。坚持把保民生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上半年,民生支出9.8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2.11%。全力解决大班额问题和“全面改薄”,目前1所学校已经竣工、2所完成主体工程、2所正在建设,3所纳入首批PPP项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征缴收入分别完成年度计划103%、106%。实施产业扶贫项目8个,总投资1400余万元。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6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06%,低于全市3.5%的控制目标。同时,全区平安建设、安全生产、档案史志、民族宗教、普法、妇女儿童、体育健身等工作均取得了新进步、新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区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新旧动能转换任务繁重,存在“产业重”(能耗总量占全市的1/4以上,煤炭消耗总量占全市的40%以上,工业用电量占全市的1/5以上)、“产业链条短”(近80%的企业处在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布局散”(3019家“散乱污”企业需转型升级、集聚发展)的转换压力。固定资产投资不振,今年以来,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一直在负增长区间运行,6月份才转负为正,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低于全市2.4个百分点,低于年度计划7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4位。7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工4个,开工率仅为57.1%;40个区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仅为29.7%。工业技改投资同比下降12.8%,落后节点任务26.7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12亿元,增长-11.3%。同时,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四供两排”设施不配套;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与群众需求还有较大差距;资源环境约束不断趋紧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等。对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精准有力措施加以有效解决。

二、完成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措施

(一)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做强新型工业。聚焦“生态产业”目标,实施产业重构、要素重组、动能重聚、生态重塑“四重奏”,推动钢铁、水泥、电解铝、陶瓷、铸造等传统产业向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新装备、新陶瓷“五新产业”发展,构建省级开发区、新材料智造产业园、现代医药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陶瓷转型升级创新示范园、环保科技产业园“一区五园”发展布局,加快实现工业脱胎换骨、蝶变新生。力争年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增长15%、17%、17%。做优现代服务业。实施“五城崛起”,建设智慧快递物流城、汽车文化创意城、国际花卉城、特色农业生态城、国际工业品采购城,打造现代服务业高端化、集聚化、国际化发展高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企业走出去共建“海外仓”和“边境仓”。力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左右,实现物流总额33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170亿元。做精特色农业。实施“城郊乡村振兴”工程,推进“1655”计划,打造全市城郊乡村振兴示范区、样板区。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年内提升优质农产品基地4万亩,培育沂蒙优质农产品品牌2个、新增绿色食品认证5个。

(二)推进高质量发展新突破。加大优质投入。立足全区产业定位,筛选70家国内龙头企业对标看齐,采取专业招商、企业招商、委托招商、市场化招商等方式,力争年内利用区外资金60亿元。发挥北京、上海动能转换服务工作站作用,力争年内引进各类院士、专家学者30余人。实施“双七零”计划。引导企业嫁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力争年内筛选70家以上企业,完成技改投资70亿元。加快项目攻坚紧盯总投资150亿元的40个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用好分线作战、调度运行、限时办结、清单管理、督导考核“五项机制”,落实16个指挥部、400余名干部帮扶责任,推动项目建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与北京化工大学、中科院等40余所高校院所深度合作,组织7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力争新增企业技术中心12家、工程研发中心6家、重点实验室2家。

(三)打造城乡统筹新格局。坚持城区、街镇、乡村振兴一体布局,产业发展、综合交通、城乡建设、生态保护一体设计,打造城市建设升级版、宜居宜业新城区。有序推进百花湖、银凤湖、盛能湖、宝泉湖、双龙湖“五湖”生态组团开发,扎实做好投资主体确定、规划设计、土地征收、基础配套、产业招商等工作,打造具有水城特色、产城融合发展的城市新貌。加快湖北路、沂册路、罗程路、沂蒙南路、南环路等重点道路建设,建设7条56.7公里县乡农村公路、9条道路绿化亮化美化工程、8处道路景观节点;新增集中供热面积80万平方米,敷设燃气管网52公里;加快留邻庄、䅟茬窑等9个棚户区改造,全力改善城乡面貌。

(四)开创绿色发展新局面。推动高耗能、高排放企业逐步退出城区,力争年内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分别改善6.5%、7.6%、8%、4.5%以上。加快实施“气代煤”“电代煤”工程,积极落实“去产能”政策和集群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建陶行业退城进园和“散乱污”企业整治,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入落实“水十条”,严格落实河长制,综合治理陷泥河、青龙河2条河流,整治汪塘38个,建设湖北路、罗程路等5条17.5公里道路污水管网,打好绿水保卫战。贯彻落实“土十条”,开展土壤污染调查、风险评估、治理修复,抓好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危险废物治理、涉重金属企业清理整顿等专项整治,打好净土保卫战。

(五)聚力守住底线新攻坚。按照中央“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要求,着力化解23家企业债务风险,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清零行动”,抓好107件中央环保督察、122件省市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特别要抓好红日渣子山磷石膏污染修复工作;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重点开展危化品生产、建筑施工等行业安全整治,抓好近期排查出的5000余个安全隐患整改工作;集中精力化解市区级信访案件、劳动仲裁案件、城市开发案件,夯实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稳定根基。

(六)书写民生改善新篇章。加快推进解决大班额和“全面改薄”工作,完成“七建六扩”规划布局,改扩建十八中、双月湖等5所学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5家公立卫生院,推进村级卫生室“省级标准化”建设;加快建设3家养老机构,新增养老床位300张以上。促进就业创业,年内新增城镇就业46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00人次。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快“全面脱贫”行动,确保剩余70户158人今年全部脱贫。

关闭窗口
下载Word 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