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法规文件 > 文化旅游 > 正文
 索 引 号  8243458-12_A/2018-010300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罗庄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7年工作要点  成文日期  2018-01-20
 公开日期  2018-01-20  发布机构  罗庄区文化和旅游局
 统一编号    
罗庄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7年工作要点

罗文广新[2017]1号

罗庄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7年工作要点

2017年,全区文化系统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以满足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为目标,立足“六个着力”、实现“六个突破”,不断提升文化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中的贡献度,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着力围绕党建首要任务,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上求突破

一是强化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继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各级党代会特别是党的十九大精神活动。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改进党组、党小组学习方法,严格执行考勤、档案和通报制度。

二是健全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从严从实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健全和规范“三会一课”、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加强督导落实。强化党员奉献意识,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开展“干部作表率,党员争先锋,共迎十九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三是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好任务分解,明确职责分工。广泛开展正面典型教育、警示教育、重点岗位廉政教育,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加强监督检查,持之以恒反“四风”、转作风。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构建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在全局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风气。

二、着力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在推动基层文化服务供给上求突破

一是补齐街镇文化服务短板落实街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和设备配置标准,科学合理划分功能区。推进街镇文化站建设,全区街镇综合文化站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6个、国家二级标准2个。落实人员编制、加大经费投入,创新服务形式,重点解决街镇文化站设置不合理、设施不配套、使用率低等问题,实现“定人、定岗、定责、定经费”,加强督导检查,提升文化服务效能,切实改变街镇文化站服务短板的问题。

二是建设提升村社区文化设施按照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五个一”的标准,建设提升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6个,覆盖率达到80%。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建设提升村社区文化广场10个,行政村社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完善室内文化中心功能和文体广场配套设施,配备专兼职人员管理,扩充文化队伍。全面实施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按照市、区部署要求,进一步推进应急广播“村村响”建设。

三是提高文化窗口服务水准加大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力度,扩大特殊人群服务覆盖面。细化文化窗口服务单位服务标准,提高场馆人员综合素养和服务水平。创新运行模式,全面推进区图书馆、文化馆总分管制建设,积极发展数字公共文化服务,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建设,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从“传统型”向“数字型”、“科技型”转变。 全力做好第六次全国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确保区图书馆验收顺利通过。加强尼山书院建设,继续推进实施“图书馆+书院”模式和乡村(社区)儒学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学文化体验活动,发挥国学传承、影响、带动作用。

、着力用好文化惠民政策,在文化民生上求突破

一是持续打造文化惠民活动品牌推进“一村一月一场电影”、“一村一年一场戏”工作,推行公益电影放映新模式,提高放映质量,年内公益放映2000场次,推行“群众点单”服务,年内完成送戏下乡119场次。重视“一团一场”工作,加大村级戏台建设力度,力争年内新建戏台剧场3处。

二是创新群众文化活动载体积极参加市级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依托“春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丰富活动内容,组织开展灯会、庙会、民间秧歌会等大型主题性文化活动。发掘民间戏曲艺术人才,举办“票友大赛”展示民间戏曲艺术水平,努力扩大覆盖面和辐射力,提升群众参与率。引导广场舞健康发展,对全区广场舞队伍,采取划片服务、结对帮扶、培训指导等多种方式,举办广场舞培训班,发挥广场舞在活跃城乡居民文化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三是突出抓好文化精准扶贫继续推进农村公益电影标准化放映,贫困村群众每年能够至少看到一场戏、增加1至2场电影,确保贫困村覆盖率达到100%。继续推进贫困村文化活动室建设,省定贫困村文化活动室覆盖率达到80%以上,鼓励扶持省定贫困村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对空场、废弃地、街心进行整理,建设小广场,为群众提供活动场所。查漏补缺、分类推进,配齐贫困村拉杆式音箱、锣鼓家什等文化器材。加强培训确保每个贫困村有3-5名广场舞领头人,年内实现80%的贫困村有广场舞队伍。加强贫困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组织文化志愿者到贫困村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和培训活动,采取多种方式支持贫困村组建本村的演出队、庄户小剧团,开展文化宣传活动。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建设,为贫困村配送地面数字电视接收设备,统筹有线、无线、卫星技术,贫困村覆盖率达到100%。发挥“乡村记忆”助推旅游,非遗技艺项目保护性生产的作用,推动贫困群众致富;发挥非遗手工业者作用,实现贫困户脱贫。

四、着力推进优秀文化传承,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上求突破

一是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紧紧围绕“陶瓷小镇”建设,依托朱陈古瓷窑遗址,筹建“朱陈古瓷窑博物馆”,打造齐鲁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做好革命文物征集展示,对年久失修的鲁南战役指挥部旧址予以保护性修缮,周边恢复原有历史风貌,打造具有鲁南特色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配合做好吴白庄汉画像石墓考古发掘工作。配合市局做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新发现成果展工作,扩大文物保护宣传效果。

二是推进“乡村记忆”工程深入推进“乡村记忆”工程,加强“乡村记忆”工程普查成果的巩固利用,积极申报省级第二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单位。完善历史展示室工程,加快推进街镇、村居两级历史文化展示,鼓励有条件的街镇或村居依托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完善提升街镇历史文化展示室,新建8个村情民俗展示室。

三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文化遗产日,开展非遗图片展、新春秧歌会等活动。做好省级第五批非遗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召开全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座谈会,开展非遗抢救性保护,发掘非遗项目。做好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推介、保护与传承等方面的工作。加快手工艺发展,召集全区手工艺人成立手工艺协会,促进民族手工艺从个体化向组织化发展。

五、着力加大文化创新力度,在文化产业发展上求突破

一是抓好重点文产项目培植积极申报省文化新闻出版发展宏观调控专项资金,争取利用好各级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扶持政策,落实区委、区政府“快手抓项目、重拳抓投入、保增长”的工作要求,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以项目为支撑,推进罗庄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大家名家艺术区的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艺术、文化培训等文化产业发展。

二是实施文艺精品创作组织专业和业余作者深入社区农村,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召开、庆祝建军90周年、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重要时间节点,创作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积极参加全市第三届原创小型戏剧展演。

今年,每个庄户剧团创作1-2件新作品。

三是做强基层庄户剧团。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庄户剧团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在认定管理、硬件投入、文艺创作、创新模式、人才培养5个方面采取具体措施,推动庄户剧团发展壮大,打造一条涵盖剧目创作、舞美设计、商业演出、人才培训等多种业态的演艺产业链。今年,新成立庄户剧团3家。

四是继续抓好“三引一促”发挥文化自身载体优势,在文物保护、艺术创作等方面,加强人才引进。与江西桐青金属工艺品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完善手续,邀请省内专家论证,建设“朱陈古瓷窑博物馆”,计划总投资4.6亿元。

六、着力围绕提高效能,在加强保障供给上求突破

一是加强信息宣传调研。把握正确导向,加强区文化系

统微信建设,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宣传文化工作,加大信息整理上报力度,提高质量,拓宽渠道,扩大工作影响。实施“调研先行”,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扩大文化消费等文化调研课题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二是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面向街镇、村社区,组织文艺骨干参加各类培训,举办文艺骨干培训班,培训300名文化业务骨干,选拔860名文化志愿者备案管理,推动基层文化活动。依托现有庄户剧团,不断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升演职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艺术功底。人员加强非遗、产业、广场舞等人才培训,培养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领头人。争取引进、扶持1-2名具有较高造诣、热衷公益文化事业的专家级人才。

三是全力完成包抓任务。深入所包项目、企业认真调研,掌握项目、企业发展第一手资料,制订节点任务,明确包抓人员责任,每周一调度,每月一小结,确保全面包抓任务。

四是强化安全生产意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树立“安全生产无淡季”理念,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五是搞好工作督导落实建立健全工作落实督查机制,实施项目管理,细化分解任务,建立工作台账,及时跟踪问效,确保工作成效。加强统筹协作,坚持上下沟通、左右联动,积极整合文化系统内外资源,凝聚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合力。

2017年1月19日


罗庄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办公室 2017年1月19日印发

(共印20份)

关闭窗口
下载Word 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