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府公文 > 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索 引 号  luozhuangqulz201/2022-000002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罗庄区人民政府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成文日期  2010-01-16
 公开日期  2010-01-16  发布机构  罗庄区政府办公室
 文号   有效性  有效中
罗庄区人民政府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 工 作 报 告

——2010年1月15日在临沂市罗庄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罗庄区区长 刘淑秀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各种困难的考验,区政府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科学务实,积极作为,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201亿元,增长15.4%,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57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4.2亿元,增长22.3%,增幅居全市第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万元和6200元,同比增长10.8%和14%。在市里考核的3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我区地方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16项指标总量或增幅居全市前三位。我区先后被评为“新中国60年最具投资价值县区”、“中国最具投资竞争力区”和“2009山东最佳投资城市”。

工业经济质效同增。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积极主动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成立了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的调度指导,扎实有效地开展了“百企帮扶”活动,在全省县区中率先设立了2000万元的企业还贷周转金,帮助多家企业提供近4亿元贷款支持,较好地解决了企业的困难和问题,实现了工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45亿元、利税55.9亿元,分别增长14.5%和10%。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增长26%,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其中技改投资48亿元,占工业投资的80.1%。实施过亿元工业项目24个,完成投资45亿元,增长28%。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增规模企业43家,产值、利税过亿元企业分别达到56家和8家,华盛江泉集团连续8年进入全国500强。华宇铝电二期、临钢三期、罗欣药业水针剂、新光毛毯扩建、美鑫管业一期、沂州高档抛光砖、金汇管业、博林建材等项目建成投产,新增产值81亿元,有效拉动了全区经济的增长。狠抓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和淘汰落后产能措施的落实,完成了年度节能降耗目标任务。企业的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62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1.7%,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我区再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华盛中天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年新增中国名牌产品1个、山东省名牌产品3个,中国驰名商标1件、山东省著名商标2件。

服务业发展迅速。立足区域特点,坚持补位发展,以“三带、四城”为龙头的特色服务业亮点凸显,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5.3亿元,增长17%。沂河路、通达南路、东部滨河片区三个“十公里经济带”开发建设步伐加快,先后引进了名嘉购物广场、青啤家园、海纳企业家俱乐部、华创·金桂园等22个项目,总投资达160亿元。“汽贸城”新建4S店16个,总数达60个,年交易额突破90亿元,成为鲁南苏北规模最大、品牌最全的汽车销售中心,成功举办了全国汽车下乡万里行首站启动仪式暨汽车下乡产品展示会。豪德光彩贸易广场一期完成投资3.52亿元,完成工程量的75%以上,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北方最大的陶瓷集散物流基地。资源整合后的鲁南国际粮油物流城辐射整个华东地区,年交易额达80亿元。鲁南花卉市场发展成为国内花卉流通的重要枢纽,成功举办了中国临沂首届国际奇石盆景花卉根艺博览会。投资12亿元的华盛江泉城大酒店建成运营,成为省市区一大亮点,极大地提升了我区的对外形象和知名度。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努力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将20多个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整合到政务大厅办理,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努力克服税率调整等因素影响,不断强化税收征管措施,大力开展税源挖潜和集中稽查,促进了地方税收的增收,确保了财政收支平衡。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29.3亿元和8.29亿元。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和审计监督,完善规范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制度,审减、节约资金7200多万元。积极推行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商标专用权质押等新型金融服务手段,助企融资29.6亿元。深入开展“投引资突破年”活动,千方百计引项目、促落地、抓推进,招商引资实现了新的突破。全年引进区外项目55个、市外资金23亿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6510万美元,三项指标均居全市前列。完善和落实扶持外经贸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巩固扩大传统市场,着力开发新兴市场,对外贸易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5.8亿美元,其中出口1.9亿美元。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新批境外投资、增资项目7个,境外投资达到4673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233.7%。

城乡建设亮点纷呈。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全面加强城乡建设管理。全年共投资8.2亿元,实施城建重点工程21个,城乡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路网体系进一步完善。投资3.6亿元,对沂河路东段、湖北路东段、通达南路中段、双月湖路等9条道路进行了全面改造提升,整修道路47公里,并对部分路段实施了强弱电下地,安装路灯1900余盏。新修了南环路二期、江傅路二期、祝丘路一期,新增通车里程35公里。投资3.5亿元,对通达南路、罗程路等16条道路进行了绿化提升,特别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仅用18天就高标准完成了15公里沂河路的绿化、亮化改造提升,为全省城镇化会议提供了高质量的现场,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完成了陷泥河带状公园、青龙河带状公园、垂钓公园和铁路沿线综合整治,新建环卫设施45处,超额完成了2万亩空闲地的绿化,绿化覆盖率达到6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7平方米,为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制定出台了交通秩序、垃圾处理等政策措施,理顺了体制机制,突出抓了主要道路、重点河道和街道驻地、重点社区村庄的整治,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启动了31个村庄民房整村改造,新建居民楼115栋、民房7000户,改造危房800户,农民住房条件逐步改善。

生态建设初见成效。深入开展“生态区建设年”活动,聘请专家对我区的生态环保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规划,并以最大的决心全力组织实施,全年用于环保治理的投资达7亿多元,其中财政投资近5亿元。集中力量建设了区第一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中水回用、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五里河污水处理厂等15项迎淮重点工程,并积极协调配合建设了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新增配套管网49公里,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13.5万吨。上述工程全部运营后,区内所有污水都能得到有效处理。开展了南涑河、陷泥河、五里河等重点河流综合治理,清淤疏浚河道86公里,生态护岸13.08万平方米,重点河流水质持续改善。加强了工业点源治理,大力开展企业风险评估隐患整治,拆除土小企业194家,治理隐患企业166家。加快了陶瓷行业水煤浆炉燃烧、焦化行业循环池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了重点企业废水达标排放。进一步强化对企业的监管,开展全方位的巡查和即时监控,严厉打击偷排偷倒废水等违法行为,严肃查处了多起违法排污案件。狠抓了燃煤污染、工业窑炉粉尘污染、建筑工地扬尘污染的治理,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6%,可吸入颗粒物减少20%,大气质量逐步好转。

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积极开展抗旱双保,粮食总产量达到8.16万吨,实现了丰产丰收。积极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品牌化经营,有机稻米、有机草莓、有机蔬菜等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到2.2万亩,新增花卉苗木1100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85家。畜禽存栏量稳步提高,标准化养殖小区发展到40个。高标准实施了小埠东灌区续建配套与末级渠系改造、5000亩中低产田改造和3万亩土地整理等工程,恢复改善灌溉面积5.17万亩,新增和补植完善农田林网3万亩,农业生产综合条件不断改善。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农机购置等各类补贴1663万元,有效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民增收。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日用品连锁店和农资便民店发展到217家,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更加完善。

民生质量明显改善。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4.78亿元,增长3.96%。10项为民工程全部完成。投资1.5亿元,完成了城区供暖、城区排水和引自来水入区建设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区供暖和积水问题。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被评为“山东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区”。下大力气开展了计划生育清底子、扫尾子等专项活动,基层基础工作更加扎实稳固,顺利通过了省市全面考核检查。公共卫生体系继续完善,疾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控制。食品药品综合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市场秩序有效改善。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93万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覆盖面分别达到60%和99.7%。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新增就业488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人。文化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增全民健身场所36个。农村社区化水平稳步提高,被评为“山东省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区”。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罗庄建设水平明显提高。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政府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狠抓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各位代表,去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区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复杂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极为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和衷共济、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和全区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业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保持经济增长任务繁重;产业层次相对较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任务艰巨;环境承载压力较大,企业环境风险隐患还没有彻底解决,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任重道远;政府自身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0年政府工作的目标任务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以较快的发展速度、较高的发展质量为基本要求,以巩固和提高“南工重地”为定位,大力开展“工业经济提升年”和“特色服务业发展年”两项主题活动,突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民生保障”四项工作重点,确保全区经济增速和质量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工业经济保持全市领先水平,努力把罗庄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区、特色商贸区、科技创新区、生态和谐区”。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方生产总值达到233亿元,增长1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亿元,增长30%;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3亿元,增长1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亿元,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00元,增长1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14%,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6%和5%;城市化水平达到6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41‰以内。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巩固临沂“南工重地”的主导地位。深入扎实开展“工业经济提升年”活动,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增创工业发展的新优势。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华能2×35万千瓦热电联产、罗欣药业西厂区扩建及二期物流城、布鲁斯达特种玻璃、久泰化工三期、华盛30万台园林机械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年内投产达效。突出抓好临钢四期、钢特精密轴承、凯迪乳制品、银东铝型材、博林不锈钢等项目的协调推进,力争尽快开工建设。全年争取完成投资过10亿元项目5个,过亿元项目10个,以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完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继续实行区级领导、部门包扶制度和定期调度、考核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及时做好立项、规划、环评等手续办理,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搞好项目的策划、包装、申报和跟进,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上级计划盘子。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把调结构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制定重点产业技术改造规划,发挥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作用,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争全年完成技改投入50亿元,发展市级以上技术中心6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5家,争创省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3个。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创建省级优质陶瓷基地为主线,加强优质陶瓷品牌的培育,做强做优陶瓷产业,争取年内陶瓷产业产值过100亿元。加快钢铁企业高炉压差发电、余热综合利用等技术改造,开发高档管材、镍铁合金等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品升级转型。实施焦化企业干熄焦技术改造,重点抓好煤气、煤焦油等深加工,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壮大企业规模,组织开展争创“工业50强”活动,重点在技改投入、技术创新、品牌培育等方面为企业搞好资金、信息等服务,促进企业规模扩张,力争华盛江泉集团产值过200亿元。继续组织企业家赴清华、北大等知名院校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进一步提高企业家素质。

加强园区平台建设。把园区作为项目建设的第一平台和重要载体,完善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园区的规模和档次。继续做好罗庄工业园西扩工作,加快西部“六通一平”等基础设施配套,提高园区吸纳项目的能力。抓住我区被列为全市循环经济试点县区的机遇,尽快启动南部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规划建设,打造循环经济项目集聚区。力争现有项目分期分批向园区集中,新上项目全部落户园区。

(二)立足特色优势,加快繁荣发展服务业。深入开展“特色服务业发展年”活动,促进服务业拓展领域、扩大总量、提升层次、加快发展,努力建设临沂城南“特色商贸区”。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制定完善市场产业发展规划,做大做强“三带”规模,打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名片。沂河路经济带,突出抓好房地产开发、汽车超市、陶瓷市场、花卉市场、粮油市场建设,加快构建高档精品住宅区、现代商贸物流区,力争汽贸城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通达南路经济带,重点发展高档餐饮、商贸、物流等服务业,加快推进名嘉购物广场、临沂长途汽车站南站等项目,打造特色鲜明的“商贸一条街”。滨河片区经济带,重点发展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商贸居住等项目,打造生态宜居长廊、观光旅游长廊。

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坚持把房地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来抓,对房产项目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认真落实有关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沂河路、通达南路、东部滨河片区的凤凰水城、青啤家园、华创·金桂园、东山小区、海纳曦园、宝丽一号、金泉花园等一批房地产项目,促进房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研究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打造独具特色的陶瓷文化、汽车文化和花卉文化,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加快宝泉寺公园、盛能游乐园等景点的深度开发和提升,打造罗庄旅游亮点。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中介服务、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

(三)全面加强城乡建设管理,着力改善城乡环境。按照“拉开框架、完善功能、打造亮点、提升品位”的思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继续完善城乡规划。以规划引领城乡建设,按照“高起点、有特色、重实用”的理念,加强全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科学规划功能分区,优化空间布局。加快编制道路交通、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等专项规划,完善滨河片区、沂河路、通达南路、罗程路、湖北路、南环路、206国道等重点区域和重点路段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搞好4个街道驻地规划、30个中心村和35个整村改造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高规划的覆盖面。严格规划管理,严查违法建设行为,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继续完善路网体系。改造提升临册路、罗七路和俄黄路,完成滨河路二期和祝丘路二期建设,全年新建、改造道路34公里。支持配合临枣高速公路建设,确保优良的施工环境。抓好南环路东段、湖北路东段等重点路段的绿化提升,新增绿地65万平方米。实施公共事业延伸工程,加快东部滨河片区供暖、供气、供水等设施配套。稳妥推行市场化运作,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投向城市建设,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全方位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住房建设。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突出抓好206国道、通达南路、罗程路、南环路等主要道路以及中心城区、街道驻地、重点村居等部位的综合整治,并逐步向外拓展,努力提高村居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五化”水平。加强园林绿化、城乡道路、市政设施的维护管理,狠抓交通秩序整治,强化城管执法,不断提高城乡管理水平。扎实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加快35个村居的整体改造步伐,新建居民楼231栋。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水、电、路、通讯等设施配套,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

(四)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切实提高招商成效。把对外开放作为促增长的主动力,加大招商力度,创新招商方式,强化招商选资,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数量、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加大考核奖惩力度,明确任务、明确职责、压力到位。不断完善招商引资政策,着力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突出产业招商,立足产业优势,重点围绕不锈钢、铝型材、机械铸造等产业,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高、项目产出高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链项目,大力引进和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以增量促进存量的调整优化。创新招商方式,采取以企招商、小分队招商、网上招商、代理招商等招商方式,促进粗放型招商向专业招商、高层次招商转变。力争年内完成招商引资36亿元,引进过亿元项目10个以上,过10亿元项目2个以上。

努力提升外经外贸水平。创新利用外资方式,着重在企业上市融资、股权并购、利润转投资等方面做文章,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实际利用境外资金7000万美元。扎实做好优势企业上市培育,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力争1—2家企业上市。认真落实出口退税、参展补贴、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扶持优势企业、出口大户、重点产品扩大出口,促进出口稳步回升。年内实现进出口总额6.6亿美元以上,其中出口突破2亿美元。积极促动企业“走出去”,扩大境外投资,拓展发展空间,年内完成境外投资5000万美元。

(五)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把节能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中心环节,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

狠抓节能降耗。加强源头控制,认真落实节能评估和新增能耗等量淘汰制度,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突出抓好62家重点用能企业的监测监控,加快钢铁、焦化企业的余热、煤气收集等节能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低碳经济试点,拉长罗庄工业园、华盛江泉工业园产业链条,抓好盛能集团等9家省市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的提升,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水平。

强化环境保护。坚持“高点定位、突出亮点”,扎实做好迎淮检查工作,全面完成迎淮水污染治理任务。突出抓好污水处理项目的运营和管理,实现区内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继续深化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整治,严格落实管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巡查力度,加强在线实时监控,依法严惩超标排放企业,确保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全面治理大气污染,重点抓好污染企业袋式除尘、脱硫除尘等治污设施的安装运行和监管,对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实行停产整治,切实改善大气质量。

严格土地管理。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用地指标,保证重点项目用地需求。鼓励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方式,盘活存量闲置、低效土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将土地增减挂钩与土地整理、农村住房改造相结合,加大工作力度,增加土地指标,保障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严厉打击违法占地,规范土地市场秩序。

(六)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壮大农业和农村经济

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特色高效优质农业,加快优质农产品品牌培育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提高农产品集约化、标准化和品牌化水平。争取3年内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到4万亩,年内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个。继续抓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新增小区14个。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年内新增4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高标准抓好小埠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高都6000亩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8万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努力建设生态林场,新造林7000亩以上,补植完善农田林网2.3万亩,巩固扩大绿化成果。

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执行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真正做到该给的利益给足、该搞的服务搞好。加大“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年内培训农村劳动力3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000人。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健全农村流通服务网络,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力争农村商品配送率达到60%以上。

(七)抓好财税金融工作,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继续完善税源控管体系,全力抓好税收征管方式改革,积极推行税务公开、阳光税赋。扎实开展税务稽查活动,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强化社会综合治税,依法严厉打击偷逃骗税行为,努力做到应收尽收。进一步完善税收增收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各方面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加快推进企业二三产业分离,大幅提升第三产业税收比重,优化税收结构,壮大地方财力。

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坚持突出重点、有保有压,严格财政预算管理,大力压缩公用经费和一般性开支,努力降低行政成本。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资金评审等制度改革,加强审计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努力改进金融服务。进一步深化银政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疏通贷款渠道,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年信贷投放总量达到150亿元以上。实施江泉小额贷款公司二次注资,力争列为全省首批村镇银行。扩大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和企业还贷周转金业务规模,继续推行动产抵押、股权质押等服务措施,为经济发展融通更多的资金。

(八)着力改善民生,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卫生监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改造提升街道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服务站。进一步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100元提高到120元。进一步强化计划生育基层基础,提升管理水平,下决心解决薄弱环节,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重点完善街村基层文化场所,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新建37处全民健身工程,繁荣群众文化体育生活。认真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真实的依据。

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各类保险费征缴力度。认真落实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积极争取纳入全省试点。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1000元提高到1200元。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新建、扩建3处街道敬老院,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认真落实部门、街道和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积极推行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突出抓好重点行业、企业的安全隐患治理,防止各类责任事故发生。深入推进“平安罗庄”建设,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村级调解工作室建设,不断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确保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强化基层政权建设,认真组织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各位代表!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我们将继续把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财力向民生倾斜,尽最大努力改善民生,做到真心关注、真正落实、真见成效!

2010年,区政府在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落实的同时,本着抓重点、促全面的原则,重点实施10件为民工程:

1、206国道、通达南路改造提升工程。投资1.8亿元,对26.5公里的206国道、通达南路实施绿化、亮化、排水等基础设施配套和沿途建筑物立面改造,提升道路功能,繁荣路域经济。

2、临册路、罗七路和俄黄路改造工程。投资1.4亿元,改造道路28.8公里,方便群众出行,促进经济发展。

3、滨河路和祝丘路二期建设工程。投资3900万元,建设5.7公里的滨河路和3公里的祝丘路二期工程,实现滨河路罗庄段全线贯通,加快滨河片区开发进程。

4、湖北路东段改造提升工程。投资1.1亿元,改造提升6.1公里的湖北路东段,加快城区与滨河片区的对接融合。

5、环境质量改善工程。抓好污水处理厂的规范运营和企业点源监管,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全面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力促大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6、南涑河、陷泥河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南涑河、陷泥河二期综合整治工程,提升流域生态质量,改善沿途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7、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程。继续抓好35个村居民房整体改造,新建民房7000户,改造危房800户,进一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改观农村面貌。

8、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投资3200万元,改造中小学校舍3.7万平方米,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9、社会保障工程。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力争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全部享受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推行农村干部养老保险,调动农村干部积极性。

10、南部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规划建设工程。规划启动南部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更加繁重的工作任务,我们将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强化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和争先意识,鼓实干之劲,尽为民之责,不断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水平。

坚持勤政为民,建设服务政府。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增强执政为民意识,坚持把政府工作的重点、政策支持的重点、财力保障的重点向民生倾斜,认真解决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养老、住房、上学、就医、治安等问题,千方百计把群众最关心、最需要和最能促进发展的事情办实、办好。进一步

精简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搞好建设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的整合,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提升行政效能。

坚持转变作风,建设务实政府。继续扎实开展“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完善“立说立行、马上就办”的工作机制,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大力推行电子政务,下决心精简会议和文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用心谋事、勤勉干事,凡是向群众承诺的事项,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以实干聚民心,以实效促发展。建立绩效量化考核责任制,实行行政问责,强化政务督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全面落实《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依法行政工作的实施意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公开办事流程,公开行政执法和决策过程,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完善重大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使政府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更加顺民心、合民意。坚持向人大报告工作和向政协通报情况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的舆论监督。切实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坚持从严治政,建设廉洁政府。深化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倡导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降低行政成本。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等制度,加强对重点专项资金、重大投资项目、重点部门的审计和监察。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加强行政效能监察,促进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廉洁高效行政,树立和维护政府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大力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凝心聚力,扎实工作,为把罗庄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区、特色商贸区、科技创新区、生态和谐区”而努力奋斗!

罗庄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秘书处 2010年1月13日印

关闭窗口
下载Word 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