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府公文 > 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索 引 号  luozhuangqulz201/2022-000002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罗庄区人民政府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成文日期  2007-12-14
 公开日期  2007-12-14  发布机构  罗庄区政府办公室
 文号   有效性  有效中
罗庄区人民政府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7年12月11日在临沂市罗庄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罗庄区区长 姜玉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的回顾

2003年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五年来,经济发展好快同步,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预计2007年全区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50亿元、区域财政总收入2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17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2.8倍、7.8倍和3.3倍;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80亿元、增加值99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7倍、6.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分别是2002年的1.6倍、1.7倍;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209.26亿元。在2007年前三季度市委、市政府对全市12个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考核中,罗庄区列全市第二位。在全省140个县区中,罗庄区地方生产总值、人均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由2002年的全省第81位、48位、61位和111位提高到2006年的第54位、37位、33位和84位,财政总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和自营出口创汇分别跃居全省第26位、37位和48位。罗庄街道办事处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千强乡镇”,全区8个街道办事处均被评为临沂市经济发展“明星乡镇”和“先进乡镇”。

——五年来,经济结构趋向优化,三次产业层次提升。预计三次产业比例由2002年的5.6∶71∶23.4调整到2.7∶70∶27.3,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267家,净增167家。华盛热电、华宇铝电、久泰化工、华盛中天、鲁南国际粮油城等一批投资过亿元项目相继竣工投产,逐步形成了以北区、华盛江泉两大工业园为龙头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预计2007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86亿元、利税41亿元、利润25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7.6倍、10.5倍和9.7倍。华盛江泉集团连续六年进入全国500强,位置持续飙升。在过去是全国重要的陶瓷产区的基础上,罗庄区成为华东重要的冶金基地、全国最大的小型汽油机和植保机械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新型清洁能源二甲醚研发生产基地。大力推动技术进步,全区科研机构发展到6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总量位居全市第一,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节能降耗初见成效,全区万元GDP能耗稳步下降。第三产业繁荣发展。培育和壮大以陶瓷建材、汽车超市为代表的专业市场,建设了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花卉市场。预计2007年实现三产增加值37.5亿元,是2002年的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亿元,是2002年的2.9倍。

——五年来,外源经济活力增强,对外开放成就辉煌。五年累计引进区外资金90.6亿元,引进区外项目362个,其中新批利用外资项目26个,实际利用外资4.9亿美元。与世界500强法国圣戈班公司、全国500强中铝集团成功合作,罗欣药业、久泰化工、烨华焦化3家企业先后在境外上市,全区上市公司达到5家,累计融资45亿元,上市公司数量和募集资金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境外上市公司的个数全省第一。五年来设立境外生产企业、贸易公司18家,累计达到40家,境外总投资超过5000万美元。预计2007年完成进出口总额4.15亿美元、自营出口创汇2.5亿美元,分别是2002年的3.8倍和4.1倍,连续四年实现实际利用外资、自营出口创汇“双过亿”,2007年受到市政府贺信嘉奖。

——五年来,宜居城市规模膨胀,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以“一创六建”为契机,积极实施“西扩、东进、北接、南展”战略,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五年累计完成建设投资16亿元,北区工业园、沂河路汽车超市一条街等区域初具规模,美澳花园、观天下花园、清水湾花园、财税大厦、广电大楼、江泉大厦等一批精品工程陆续建成或基本建成,城市化水平达到59%。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累计改造、修建城乡道路350公里,修建了滨河大道罗庄段,完成了沂河路绿化整治、蒙山大道南段改造、陷泥河整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等20多项重点工程,城市的承载力进一步提高。城区绿化美化继续推进,新增绿化面积12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8%,绿化覆盖率达到35.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30.2平方米,双月湖公园被评为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大力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整治,集中拆除土炼焦窑、石灰窑、小瓦盆窑和粘土砖窑等土小企业3000多处,治理整顿大气和水污染企业2000多家,分别削减粉尘、二氧化硫(SO2)、化学需氧量(COD)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2.67万吨、2.07万吨、0.41万吨,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顺利通过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检查验收。

——五年来,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安定和谐深入人心。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听取工青妇、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500余件,办结率为100%。深入实施“依法治区”战略,“四五”普法任务完成,“五五”普法全面启动,干部群众法治意识明显提高。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平安罗庄”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及时妥善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有力地维护了全区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被评为“全省平安创建模范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五年来,为民工程惠及大众,幸福指数连年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再就业岗位1.4万个,转移农村劳动力3.3万人。社会低保补助标准逐步提高,弱势群体救助更加广泛,五年累计发放低保金、救助金1500多万元,救济救助困难群众近1.5万人次。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73万人、2.1万人和2.8万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积极实施了“百万农户致富”、“奶牛富民”、“村村通硬化路”、“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有线电视”、“环城森林”、“富民生态家园计划”等惠民工程,发放小麦直补、农资综合、小麦良种、农机购置等补贴资金2032万元,发放致富工程贴息贷款7100万元;建成丰产林7万亩,被省政府评为“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投资3亿多元,新建、改造一批电力设施和农村低压电网,被评为“全国电气化建设先进县区”;在全市也是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第一个取消了农业税及附加,农民负担全市最低;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自来水”,解决了115个村、16万农民群众的吃水问题。

——五年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加快了“创新型罗庄”建设步伐,科技项目申报数量和争取资金数量稳居全市之首,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义务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提高,高考本科进线万人比连续四年位居全市第一。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步开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1‰以内。2007年分别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山东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荣誉称号。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有效防止了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疫病的发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初步通过省级验收,强化了疾病预防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推进了社区卫生服务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农合”村居和农民参合率分别达到100%和95%。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开展全民健身特色工程建设,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做好“双拥”工作,2007年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评为“省双拥模范区”。加大社区建设管理力度,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区”。政府法制、人事、史志、审计、监察、统计、民族宗教、兵役、供销、粮食、物价、机关事务、旅游、技术监督、盐务、烟草、通讯、邮政、金融、保险等其他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做好罗庄的各项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统揽全局。在实践中我们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理解,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转入又好又快、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好快同步的发展轨道上来。必须坚持以富民强区提升形象。坚持富民优先,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由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渡,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居民存款、家庭拥有轿车数量、人均住房面积均位于全市前列。必须坚持以争先创优引领方向。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率先发展的要求,我们对很多重点工作都高点定位,不干则已,干就干好干成,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争创活动,都取得了完胜,以一流的工作赢得了国家和省、市的众多嘉奖,提升了罗庄的对外形象。必须坚持以统筹协调造就和谐。我们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把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的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在科学决策中尊重民意,在加快发展中改善民生,在鼓励创业中激活民力,在文明创建中提升全民素质,让全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社会和谐、共创美好生活。

回顾五年的工作,我们深深感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央、省、市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的依法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和辛勤劳动。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向驻罗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中央、省、市属单位,向关心、支持区政府工作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成绩面前,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罗庄区发展中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要素特别是土地制约加剧,节能降耗任务繁重,治理污染任重道远,农村发展相对缓慢,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还比较多,等等。对此,我们一定会以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决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坚定不移地走集聚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全面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的奋斗目标是: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2012年力争达到33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亿元,分别年均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亿元,比2007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比2007年提高10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亿元,年均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3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以上,进出口总额力争突破10亿美元,出口创汇超过5亿美元,分别比2007年翻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达到10000元以上;万元GDP能耗年均降低5%以上;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控制在2000吨和10000吨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市化水平达到75%。

围绕以上奋斗目标,未来五年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发展区域经济,建设经济强区。以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为动力,整合资源,集聚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壮大区域经济。深化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大产业集群,培育大企业集团,加快“优质陶瓷生产基地”、“精品钢生产基地”、“煤化工基地”建设步伐,全力建设临沂“南工”基地,力争把罗庄发展成为鲁南经济带和淮海经济区中的工业名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积极发展城郊型农业,培育一批专业村、发展一批农产品生产基地、扶持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菜篮子”、“米袋子”工程,扶持蔬菜、花卉、食用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引导特种养殖规模化发展,发展壮大奶牛养殖基地,实现由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转变。以全市建设商旅城市为契机,加快北部和中部的开发改造,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汽贸城、陶瓷城、商贸物流城,扩大花卉集散地、粮油集散地等影响,发展现代零售业、餐饮业,建设一处全市规模最大的超市和两家以上五星级酒店,提升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实现由商贸辅助区向主体功能区转变。

(二)加快改革开放,争当沂蒙“窗口”。坚定不移地深化各项改革。推进企业改革,在更多的企业中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更多的企业上市融资,提高竞争力;深化财税、投资等体制改革,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拓展空间、增强发展动力的一项基本政策,把招商引资作为膨胀经济总量、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手段,更加注重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积极采取上市融资、利润再投资、股权转让、债权转股等方式吸引外资,争取到2012年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8家以上。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实施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扩大出口规模。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优势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在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

(三)打造宜居城市,建设魅力罗庄。继续坚持优化城区环境,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努力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环城路建设(东部滨河路、西部新206国道、南部南环路、北部金七路),高标准修建工业大道,改造提升罗四路、沂河路、罗岑路、俄黄路,打通罗程路,构筑起纵横交错、贯通全区、更为便捷的道路交通框架。加快以东部滨河片区、沂河路、罗四路、南环路的片区开发建设步伐,优化城区功能布局,整体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可以和市区相媲美的商住创业区、现代工业城。全面推进旧城旧村改造,成熟一个、改造一个,成熟一片、改造一片,由北向南、由东向西推进罗庄区新一轮的城市建设,让更大的区域和更多的群众实现由农村向城市、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全面加强安居工程、供排水、供热、供气、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做好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作,努力提高城乡综合管理水平,营造“天蓝、地绿、水清、街净、路畅、灯明、墙洁、楼美”的城市环境。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提高全社会公民的素质,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使老百姓享受城市环境、城市文化、城市文明,真正由名义上的城市化向实质上的城市化迈进。

(四)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认真落实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社会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全覆盖。建立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五年后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卫生事业,逐步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规划建设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五)加强民主法治,维护社会秩序。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落实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广泛征询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扎实推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完善村居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创新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建设新型村居。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和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以及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依法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建立科学规范的行政执法体制。认真做好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工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制观念。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大防控”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安定、百姓安宁。加强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经常化、制度化的人民内部矛盾调处机制,努力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三、2008年政府工作的目标任务

2008年是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十一五”规划实施的重要一年。我们初步确定本届政府开局之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全区地方生产总值达到180亿元,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20%、1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增长20%,力争增长25%;实现区域财政总收入25.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亿元,分别增长20%;实现进出口总额5亿美元,增长20%,其中自营出口创汇2.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亿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50元,增长1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万元GDP能耗降低5.3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5%和10%;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明年将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南工”战略,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以工业化的转型实现经济质态的提升。一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以现有项目区为载体,突出抓好一批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培育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和税收贡献多的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大力推进久泰化工四期、华宇铝电二期、三德钢铁三期、沂州宏达煤气化项目等一批过10亿元的项目建设,特别是重点扶持好久泰化工四期这个迄今为止临沂市本土企业投资最大的项目,确保尽快建成投产。计划全区全年完成工业新上技改投入50亿元。二是实施“结构优化”战略。以政策和市场为导向,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日用瓷行业主要发展骨质瓷、功能瓷、炻瓷、工艺瓷等中高档产品,建陶行业主要发展抛光砖、仿古砖、富离子砖等环保型、节约资源型产品,提高附加值,扩大市场份额,保持在全国十大主产区中的地位。冶金、焦化行业实行上大压小、等量置换,坚决关停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钢铁、焦化等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纺织、机械、食品等行业发展精深加工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三是实施“集群发展”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进一步做强优势产业,以主导产业为重点,划定片区、培育产业带,发展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加快骨干企业培育,壮大企业集团。进一步加大对华盛江泉、久泰化工、三德钢铁等企业集团扶持培植力度,重点发展一批领军型、航母型企业,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发展总部经济,通过技术、品牌、资金、项目的输出,合理配置、集聚生产要素,增强竞争力,实现裂变式的扩张。深入开展争创“工业20强”活动,对全区工业企业通过看经济总量、看税收贡献、看创新水平、看节能减排、看行业影响、看核心竞争力,重排座次,对20强企业物质上给奖励、发展上给政策,以此助推罗庄工业再振雄风。

(二)增强创新意识,建设“创新型罗庄”。坚持向科技要生产力,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靠投入拉动向靠投入和技术进步协同拉动转变。围绕陶瓷、冶金、焦化、热电、机械铸造等传统行业,选择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强的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发挥华盛江泉、久泰化工、华盛中天、银凤陶瓷等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紧跟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加快关键工艺、技术的引进和研发,推动产品升级换代,促进企业又高又强又好又快地发展。明确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下决心引进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加快研发中心建设,加强与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全年分别认定和申报区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3家,申请专利100件以上,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比重达到30%以上,力争年内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总量达到27家,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坚持品牌带动,继续加大对企业鼓励扶持力度,全面推进名优品牌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省级名牌或驰名商标,力争2008年新增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或免检产品3个,从而实现靠创新铸造品牌,靠品牌夺取市场。

(三)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专业分工、彰显特色”的要求,根据区位条件,制定完善全区第三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单项规划,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态,规划和培育特色街区、新兴业态,与市区商城不搞平面竞争和重复建设,坚持错位发展、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形成抱团优势。抓好三大片区的开发改造提升。一是全面改造提升罗四路沿线,将罗四路逐步建设成为档次较高的商贸一条街。二是以“西工、中商、东住”为目标,集聚规模,吸引更多的中外品牌汽车到沂河路两侧设店经营,提升规模和档次,并继续引进一批大型商贸项目,推动区域繁荣。三是全方位做好东部滨河片区开发,加快海梦园五星级大酒店等服务设施建设,发挥得天独厚的滨水优势,按照健身长廊、水上运动之城的定位,规划安插并逐步建设好一批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项目,构建集休闲、娱乐、餐饮、商住于一体的亲水、运动、生态长廊。打造四张城市名片。以开放促开发,扩大对区位优势和现有市场体系的宣传,加大招商力度,加快项目开发建设,建设和完善一批金字招牌式的、在鲁南苏北地区甚至更大范围内有广泛影响力的商贸物流项目,打造陶瓷城、汽贸城、花卉交易和粮油交易集散地等四张城市名片,使罗庄区真正成为创业福地、财富旺地。

(四)统筹城乡发展,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大支农惠农扶持力度。认真落实上级支农惠农的政策,及时兑现粮食、农资综合、小麦良种、农机购置等各项补贴资金,严格落实农民减负、土地延包等农村政策,让党和国家的各项涉农政策惠及农民。二是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投资1500万元,实施灌区节水改造,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9万亩,做好饮水补源水系规划,引水入城,补充水源供应,增添城区水韵。三是实施“水、气、田、林、技”五项工程。实施人畜饮水安全工程,投资260万元,解决16个村、2.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让群众喝上干净水;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建设农村户用沼气200户,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实施农业开发工程,投资1480万元,完成2.3万亩册山、高都中低产田改造;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加快绿色罗庄建设,新造林2000亩,发展花卉500亩,创建市级绿化示范村镇6个、区级26个;实施农业技术培训工程,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年内培训农村劳动力2000人次。四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1000亩有机稻米、3000亩有机蔬菜和5000亩优质草莓生产基地。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监管长效机制,推进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保障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确保各类农产品安全,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菜、放心肉”。

各位代表,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群众愿望先于一切,百姓福祉重于一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是政府工作的不懈追求,我们一定竭尽全力,全面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五)加强重大功能性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化水平。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为抓手,全面提高城市的建管水平。一是拉大城区发展框架。以规划为龙头,进一步完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突出抓好以东部滨河片区、沂河路两侧、罗四路两侧三个片区为重点的规划建设,按照最适规模、最适密度、最适分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建设富有特色的现代城区。二是增强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坚持多渠道融资,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按照“中心成网、外围成环”的目标和“七纵八横”的城市路网骨架,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重点修筑改造8条道路,完成南环路一期工程、滨河大道南段等重点道路建设,打通金七路、罗程路,启动罗四路、江付路、湖北路西段、化武路西段等道路改造。加快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力争2008年建成投入试运营。按照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要求,抓好双月湖公园改造、垂钓公园建设和沂河、南涑河两条水系的规划,加强城区绿化工作,对湖东二路、湖北路等现有街路和景观,进行合理密植补植,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实施城区亮化改造提升工程。对重点城区道路安装或更新路灯,搞好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景观亮化和楼体照明,展现白天整洁干净、夜晚流光溢彩的城市风情。三是加快街道驻地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各街道办事处要集中力量抓好道路、供热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和驻地绿化、亮化,方便群众生活。以项目为抓手,继续推进城区北部和东部片区的旧村改造,建设组团式社区,腾出土地发展商贸物流项目,为广大群众的置业、就业创造条件,尽快实现与市区的对接。各街道要选择有条件的村居进行旧村改造,抓好示范村、样板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四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城区环卫管理体系,进一步充实区、街道、村居的环卫力量,实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积极构建分工科学、责权明确、运行有序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充实市政、路政、城管执法力量,加大综合执法力度,扎实搞好重点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六)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一是抓好各项改革。全面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职能和管理方式,把工作重心真正转到规划建设、政策制定、统筹协调和维护秩序上来。加强和改进对第三产业、应急管理、重点项目建设、片区开发等工作的领导,提高工作效能。切实加强统计工作,做到依法统计、应统尽统。稳步推进企业改革,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区直企业和部分大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企业得以生存、发展和壮大。深入推行事业单位改革和用人制度改革,调动工作积极性。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采取BT、BOT等融资方式,实行市场化运作,加快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探索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既要盘活企业闲置土地,又要通过对挖损、塌陷等土地的复垦和农村城市化改造,置换盘活存量土地,为项目建设提供用地保障。二是积极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努力做好招商引资、选资工作,推进各类工业园区、项目区建设,拓展招商引资的平台。在招商引资区域上,国内重点针对浙、闽、粤一带,国外要坚持提升日韩、突破欧美、拓展港台东南亚,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基础设施、节能环保等领域,并逐步向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海外智力转变。同时更加注重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力争在上市融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上取得突破,加快新光纺织、银凤陶瓷等企业上市步伐,年内争取有1家企业成功上市。进一步优化外贸结构,着力培育10家进出口龙头企业。抓住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时机,把扩大进口和优化经济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结合起来,进口关键技术和设备,扩大资源性商品的进口,缓解资源压力。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广华盛江泉、新光纺织等企业集团的做法,围绕开发境外战略资源,围绕富余产能转移,继续引导优势企业通过境外办厂、设立境外办事处等方式开展跨国经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七)做好财税工作,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高度重视财政工作,提高经济增长转化为财政收入增长的能力。大力培植财源,强化税源征管,加强对零散税种和小税种的征管,严格执行上级政策,把土地使用税和城市建设配套费的征收作为重点,做到应收尽收。按照上级要求,全面做好区内相关企业二、三产剥离的文章,尽快在产业结构优化上有突破;完善综合治税,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进一步拓宽税源信息的来源和渠道。继续完善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区街财政体制,做到奖励和约束并重,利益和风险共担,充分调动各方面增收的积极性。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强化预算约束,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高效性。加强对政府投资的管理,实行政府投资项目立项审批和公示制度,严格资金拨付程序,建立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制度,规范政府投资行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坚决杜绝奢侈浪费。定期对财政预算执行、财务收支、专项资金使用以及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审计监督,加强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

(八)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减排,建设生态文明。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规范10家循环经济型企业和北区工业园、华盛江泉工业园两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按照“企业内部小循环、园区大循环”的循环经济模式,引导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向终端产品延伸,推动产业间的链条式发展。二是狠抓节能降耗。加强对全区60余家重点能耗企业的监管,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控制好单位能耗。进一步加强各级节能管理机构建设,在陶瓷、冶金等行业开展超标准用能管理试点工作,推进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耗管理规范化。认真贯彻上级治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行业发展的有关规定,淘汰落后产能,切实把能耗总量降下来。三是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积极适应国家不断提高的环保指标要求和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期望,以削减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提高燃煤电厂脱硫除尘、建陶、焦化等行业的治污减排水平,深化印染、化工等行业工业污水的治理再提高,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和环境体系认证,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废气和废水排放量。加大环保执法监管力度,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完善在线监控体系建设,严肃查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努力削减全区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九)坚持为民惠民关注民生,全力构建和谐社会。突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各类所有制企业养老、医疗、工伤保险的覆盖面,有计划地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民养老保险,突出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健全完善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体系,重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稳步提高教育质量,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教育事业适度超前发展。创新计生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加强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积极倡导科学文明的婚育观念,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快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健全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力争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覆盖。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保证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扎实推进“平安罗庄”建设。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抓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扩大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人民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坚持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制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提案,进一步提高办理质量。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切实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电子政务,逐步建设“数字罗庄”。

(十)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服务全区人民。一是高效执政。新一届政府将以加强政府效能建设和提高政府基础管理能力为重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促进政府工作提速,提高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和服务能力,切实将“执政为民、服务发展”这项永续工程引向深入。二是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按照规定、规范、规矩行使权利、履行职责,高标准、严要求,不越权、不渎职,树好形象、当好标杆。三是务实勤政。把发展经济当作第一要务,把保护环境当作第一责任,把关注民生当作第一使命,在现有的平台上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各位代表,罗庄区现已进入新一轮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时期,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党代会精神,同心同德,开拓奋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罗庄区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秘书处 2007年12月11日印

关闭窗口
下载Word 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