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面对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全区上下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防控总要求,深入落实省委、市委工作部署,全面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我们始终保持疫情为重的政治敏感。春节前就第一时间反应、快速行动,在全市率先建立战时指挥体系,完成队伍集结、全面动员,果断采取入户排查、封闭管理、取消集会等措施,构筑区、街镇、村三级防控网络,全区上下严防死守、严管严控。我们坚决落实最严格的防控举措。坚持“四早”“四集中”原则,按照区委“十盯十防”要求,全力推进联防联控、智防智控、闭环管控,创新推出“码上进村”“电子围栏”“网格兜底”,不断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最大限度堵住风险敞口,始终保持了“零疫情”。我们全面统筹双线作战的大战大考。立足“六稳”“六保”,树牢“防疫+”思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出台支持中小企业渡难关“15条”等措施,提前部署复工复产、复市复学,全面推行企业复工报备制、“驻场特派员”帮包制,成为全市复工复产最早的县区之一,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建立。
各位代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闻令而动、勇挑重担,广大社区工作者、基层干部不惧风险、坚守一线,广大群众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广大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冲锋在前,全区上下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筑起了抵御疫情、护佑生命的人民防线。在此,向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的全体市民,向关心支持疫情防控的社会各界,致以崇高敬意!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极具挑战,很不平凡。一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紧紧围绕“1366”总体思路,高效落实、创新突破,纵深推进“5656”行动计划,克服了一系列困难挑战,办成了一批实事难事,富强和美新罗庄建设迈出了更加坚实步伐。
——这一年,我们知难而上、负重奋进,经济发展顶压前行
面对经济下行、环保倒逼、产能淘汰、底线约束等多重压力,全区上下保持定力、坚定信心,全力落实“六稳”举措,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6.82亿元,增长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2亿元,增长5.1%;税收占比93.7%,居全市第1位。发展支撑更加有力,统筹推进60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居全市第2位。消费需求持续释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居全市第2位。外经外贸增势良好,完成进出口总额28.7亿元,增长16.5%;实际利用外资3042万美元,居全市第3位。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77元。我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市前列,获得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第4名、新旧动能转换项目现场交流第5名,较去年分别前移6个、4个位次,扭转了多年被动落后的局面。
——这一年,我们调旧育新、破立并举,动能转换全面提速
坚持“存量变革”“增量崛起”两手抓,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工业向“中高端”迈进。深入推进工业“1516”计划,综合运用“三个工具”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企业109家,转型升级135家,压减煤炭消费379万吨,落后产能有序出清,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4.2%,降幅全市第一;加快产业技术升级,实施工业技改项目44个,新增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21个、高新技术企业6家;着力构建“3+X”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向“五新产业”发展,“五新产业”实现总产值229.3亿元,增长22.3%。盛阳不锈钢智造中心、宏旺彩钛新材料等一批“链条”项目投产运营;银凤陶瓷等3家企业入围山东省制造百强企业;罗欣药业成功上市、荣获“第七届省长质量奖”。服务业向“现代化”拓展。纵深推进“五城崛起”,科创智慧城、国际粮油城、环球链谷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百花城、花木生态谷建设有序推进。全区完成市场交易额360亿元,电商交易额243亿元。金融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智慧金谷正式运行,24家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签约入驻。全区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94亿元、431亿元,较上年度分别增加28.4亿元、34.5亿元,贷存比109.4%。农业向“新六产”发展。市级龙头企业达到37家,新增家庭农场33家、农民合作社53家,培育特色农业园区21处、省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7个,新增国家“绿色产品”认证4宗,“沙沟芋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0%。
——这一年,我们高点定位、建管并重,城乡品质明显提升
坚持规划建设一盘棋、“面子”“里子”一起抓,推动“颜值”“气质”双提升。城乡规划更科学。启动国土空间规划,加快银凤湖等5个片区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完成沂蒙南路、罗程路两侧城市设计,编制各类专项规划15个。片区开发更有力。全力实施“三湖一城”片区开发,累计完成投资57.6亿元,拆迁2894户,腾空土地3510亩,市政府批准百花湖片区、盛能湖片区一期12.3平方公里区域为封闭运行区。实施6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安置房5400套,2005户群众出棚进楼。道路交通更畅通。全力推进“五路同筑”,湖北路、罗程路、南环路、沂册路东段建成通车,沂蒙南路全面开工。改造提升城区道路49公里,硬化户户通道路90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70公里,群众热切期盼的“路畅罗庄”变成现实。乡村振兴更扎实。推进“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打造40个精品村、300个重要节点、4000户“美在农家”,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片区)7个。完成农村改厕7300户,新增农村清洁取暖4918户。全面实施林长制,新造林3316亩。提升农村文化大院114处,建成“四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10个,文明村镇覆盖率达到80%,我区被列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省级试点县区。城市管理更精细。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投资3150万元,新增保洁车辆91台。依托智慧城管平台,加快处置城管案件,处置率达到99%以上。坚持新增违建零增长、存量负增长,拆除违法建设2182起、174.8万平方米。全市城区建筑垃圾治理试点等2个现场会在我区召开。
——这一年,我们守稳底线、集中攻坚,发展底板更加牢固
全力强弱项、补短板、防风险,三大攻坚战取得积极进展。脱贫成果有效巩固。把精准脱贫作为政治任务,整合资金3469万元,完成危房改造719户,20个省级扶贫重点村实现饮水安全,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四个全覆盖”,10901户23750人稳定脱贫。开展村级集体合同规范清理1.37万份,清收各类承包租赁费1.17亿元,集体收入3万元以下的自然村全部“清零”、5万元以上的自然村达到96%。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坚决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279件环保督察信访件全部销号。实行“1+7”工作专班分线作战,全力打好工业污染源整治等7场攻坚战,查处各类环境信访案件822件、环境违法案件198件,249家企业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全市扬尘污染防治、涉气企业管理、散煤整治等3个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污染防治考核全市第一。严格落实河长制,完成河湖清违84处,市控断面水质达标率超过95%,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全市前列。投资8000万元启动武河湿地提升改造;投资6172万元实施红日磷石膏堆场修复,彻底解决了积存近20年的历史遗留问题。重大风险平稳可控。科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帮助25家企业化解不良贷款16亿元,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降至1.5%,下降3.5个百分点。构建“大安全”格局,开展“大快严”、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专项整治行动,检查企业9146家次,整改隐患36870项,实现全年无安全生产事故。深化“访调对接”,省交办积案化解率达到98.9%,市交办积案全部办结,5年以上信访积案全部“清零”;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治区考核全市第一,社会环境保持和谐稳定。
——这一年,我们厚植载体、创新突破,发展活力有效释放
做实园区、招商、服务三个平台,聚焦体制、政策、环境深度发力,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园区建设迈出新步伐。高标准完成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编制,科学布局新材料、新医药、新装备等优势产业,“一带一心四园区”发展格局基本定型;在全市率先探索开发区市场化运营模式,成立罗开集团及4个子公司,完成发债1.6亿元,盘活存量土地884亩,熟化土地445亩,“七通一平”加快推进;多方寻求合作,萨克米新天地陶瓷项目成功迁入,罗开环保装备、宏盛合金制造等项目顺利落地,开发区建设破题起步。双招双引取得新成效。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高,全年签约项目14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68.2亿元;做强做优招才引智平台,启迪科创大厦、沂蒙院士新材料中试基地建成使用,新增院士工作站3家、省级引智示范平台3个;成立人才发展集团,与上海博尔捷集团共建人才资本产业园,引进人力资源服务企业14家、高层次人才团队35个。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推进双向开放,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深度融合,全区97家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全年实现境外投资5436.5万元,总量居全市第2位。营商环境得到新优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广沂蒙红色帮办代办,在全市率先推行免费刻制公章,完成帮办事项972项,306项涉企行政审批实现“证照分离”,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4万户,增加注册资本208.5亿元。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监督,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结率100%。“12345”热线诉求办结率100%,综合考核连续两年全市第一。
——这一年,我们聚焦民需、改善民生,幸福指数稳步攀升
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全年民生支出20.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5%。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新建、改扩建中小学5所,新增学位3720个,累计化解大班额426个,夏季高考本科进线2103人、进线率70.3%。公共服务持续优化。积极促进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6338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35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提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新增国家级卫生乡镇3个,基本实现省级卫生乡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落实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15年提高,城市、农村特困人员救助金分别提升至每人每年9900元、6540元,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全市最高;医保覆盖率达到99%,居全市第3位。进一步落实文化惠民,完成送戏、送电影下乡1944场。社会治理高效有序。坚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于一切,全面完成“利奇马”台风灾害防御任务。创新开展“五小为民”“五帮为企”“互联网+”新能源公务用车改革,经验做法被《大众日报》专题报道。实施“党建统领、民呼我应”社会治理改革,打造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健全“四化”全科网格治理体系,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各项事业协调推进。工会科协、妇女儿童、民族宗教、供销粮食、食品药品、史志档案、供电通讯、物价、烟草、保险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进展。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各项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站稳立场、把准方向。认真执行区委决议,确保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只要我们政治坚定、同心同向,就一定能攻坚克难、开拓前行。必须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把高质量作为发展的主基调,坚定不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咬紧牙关、迎难而上,以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加快产业重构、要素重组、动能重聚、生态重塑,推动罗庄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只要我们基调不变、主线不偏、布局不乱,就一定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必须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底线守不住,发展就是空话。必须守稳底线,集中攻坚,全力化解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社会维稳、风险防控等各类隐患,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只要我们保持定力、精准施策,就一定能行稳致远、进而有为。必须始终坚持勤政为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民生为重,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直面难点痛点,多干实事好事,以实干实效取信于民。只要我们倾注真情、忠诚履职,就一定能凝聚民心、赢得支持。必须始终坚持担当实干。大力弘扬新时期罗庄精神,时刻保持坚定政治力、坚韧落实力、坚强战斗力、强大组织力、高效执行力,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切实提振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精气神”。只要我们勠力同心、砥砺前行,就一定能突出重围、共创未来。
各位代表!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一年来,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栉风沐雨、披荆斩棘,经受了考验、守住了红线底线、保持了良好态势。成绩的取得,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关心关怀的结果,是区委科学决策、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罗庄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人武部、政法干警和中央、省、市驻罗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罗庄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致以崇高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政府防控债务风险依然艰巨;新旧动能转换接续不畅,重大项目少,“空笼期”过长,新经济发展不快;安全生产基础还不牢固,生态环境尚未根本好转,社会治理仍存在薄弱环节;民生短板比较突出,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还不足,公益基础设施欠账较大;营商环境还不够优化,部分干部创新意识、担当精神不够,法治思维、服务意识、专业素养、行政效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等等。对此,我们一定直面问题、正视差距,高度重视、全力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要围绕建设临沂“现代活力城”“富强美丽新罗庄”的目标,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十四五”规划,做到远近结合、近有目标、远有方向,凝聚人心、指导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和省、市工作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攻坚突破年”和“打擂攻坚”为抓手,全力落实“5656”行动计划,重点实施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治理“两大行动”,扎实推进重点任务落实、重大项目突破、重要事项创新“三重攻坚”,做好“六稳”工作,守住“六保”底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疫情以来,中央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省市加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刺激拉动经济增长;同时疫情也催生了很多新业态和新模式。“机”与“危”同生共存。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和罗庄实际,统筹兼顾“稳”与“进”的要求,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亿元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进出口保持稳定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任务。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到“六个聚焦”。
(一)聚焦“动能转换”时代潮流,增创高质量发展优势。坚持以“四新促四化”,做好“腾笼换鸟”“搭笼育鸟”“扩笼壮鸟”“筑笼聚鸟”四篇文章,纵深推进“1516”计划。
加快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沿链聚合、集群发展,抓好“3+X”产业体系落实。快速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抓好铝质新材料、镍基新材料两个链条,发挥盛阳、宏旺、豪门等“链主”企业引领作用,加快宏旺彩钛、房德科创园、利信生态科技园等项目建设,推动企业迈向“高精尖”,形成产业规模和集群效应。放手发展新医药产业,围绕中医中药、生物制药、医疗防护、特医食品等重点,从源头到末端进行打造,加快临沂健康城项目建设,招引知名医药企业入驻,支持罗欣药业进军化学创新药、生物制药等高端领域,形成大医药产业生态。集聚发展新装备产业,应用数字网络、人工智能、远程控制等先进技术,重点发展物流装备、专用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智能化农机等高端制造业,加快建设金马汽车装备制造、环球链谷、跃驰新能源专用车等项目,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特色集群。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现代金融、数字孪生、5G、信息电子技术等产业,着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3+X”产业体系。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实施“四压四上”,坚决取缔“散乱污”,出清“僵尸企业”,有序推进钢铁、焦化企业退城入园,加快陶瓷行业向品质化、品牌化发展,推动铸造行业“四个一批”改造提升。实施智能化技改三年行动,强化“零增地”技改激励,抓好“百企百项”技改工程,推进科技换芯、机器换人、产品换代、链条换节,全年完成技改投资50亿元。突出百亿企业、规上企业、小微企业梯次培植,打好“稳规进规”组合拳,推动企业“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年内新增“四上”企业8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50家;接续实施“龙虎榜”培育计划,支持华盛江泉集团加快动能转换,鼓励圣戈班、富中机械做大做强,推动罗欣药业、宏旺集团向百亿级迈进。研究制定支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坚决落实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省25条”“市12条”措施,实施百企高管培育计划,建立青年企业家人才库,支持本地企业家做大做强,鼓励罗庄籍企业家回乡创业,吸引外来企业家投资兴业,为罗庄区转型发展、再创辉煌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现代服务业提质增量。主动融入临沂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建设,加速“五城崛起”,年内完成物流交易额400亿元、电商交易额260亿元。加快盘活万力广场、万城绿洲、全球商品交易中心,积极培育消费新热点新业态。支持建设直播电商小镇,推进阿里申通项目建设,推动快递物流企业扩容升级,建设临沂快递物流园区。制定鼓励金融业发展政策措施,加快联合金融、山东智慧金谷项目建设,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引进金融机构50家以上。启动“点亮罗庄”夜间消费计划,年内至少培育一条夜间消费示范街区。做好“旅游+”文章,提升东蔡民俗村、姑婆婆康养小镇等文旅项目,打造江北花谷3A级旅游景区,加快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各位代表,新旧动能转换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早转早主动,不转走不动,我们将调集资源向转换集中、要素向转换集聚、基础向转换集成,努力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二)聚焦“项目为王”时代需求,筑牢高质量发展支撑。项目是投入的载体、发展的基石。必须旗帜鲜明地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主抓手和“一把手工程”,全力推动项目落实落地。
全力以赴招项目。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以“3+X”产业为重点,绘制招商地图、落地地图,灵活运用以商招商、专业招商、平台招商等方式,聚焦重点区域,着力招引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力争引进50亿元项目1个、10亿元项目5个,到位市外资金80亿元、外资4000万美元。推进“飞地园区”模式,按照“谁引进、谁受益,谁承接、谁受益”原则,建立财税收入、统计指标分享机制,调动招引项目积极性,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实行“专班+园区”“街镇+部门”捆绑考核,形成招商引资工作合力。
坚定不移推项目。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实体化运作区高质量发展指挥部,健全“13515”运行机制,全力推动萨克米新天地陶瓷、国际粮油智慧城、罗开环保装备等138个项目投资建设,力争年内完成投资145亿元。持续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新增投资、补短板等项目策划储备,接续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重点项目,确保投资有效衔接、稳定增长。完善“周碰头、旬会商、月点评”运行机制,推进干部帮包、清单管理、联审联办、问题解决、跟踪服务、挂图督办“六制服务”,紧盯项目开工、投产等关键环节,定期拉练评比、打擂攻坚,切实提高项目开工率、竣工率、投资完成率、省外资金使用率。建好重大项目可视化智能管理平台,实施360°在线监管,努力实现政策通、数据通、项目通。
千方百计保项目。坚持“要素跟着好项目走”,全力保障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用足工矿废弃地复垦政策,加快盘活处置僵尸企业占地和低效闲置用地,挖潜各类用地指标2000亩。推行园区“标准地”出让,从源头上保障土地资源有效供给。探索多元化融资模式,深化“政银保担企”合作对接,发挥好新旧动能转换等基金作用,用好政府专项债,更好地借助政策、银行、民间资本力量,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加大环境容量、煤炭消费、综合能耗等资源指标统筹力度,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试行“主动服务、容缺受理、有诺免责、失信追责”模式,建立绿色审批通道。构建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全程对接、跟进服务,切实当好新时期的“店小二”。
(三)聚焦“城乡协同”时代趋势,打造高质量发展载体。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精建细管,统筹推进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品质罗庄”。
以“工匠”精神建设城市。强化规划引领,配合市里高起点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高水平编制村庄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进一步优化功能定位。用足用活片区封闭开发政策,加快“三湖一城”开发,打造省级城市品质提升试点片区,建设产城融合的科创活力区。加快沂州路、三江路、南环路西延等12条道路建设,实施通达南路、湖东路等排水改造工程,铺设“四供两排”管网196.8公里,全力提升城区配套水平。谋划实施“五湖”连通等3个工程,加快推进水系连通。扎实做好节点增绿、小区补绿、沿路沿河造绿、裸露土地覆绿,新建一批“口袋公园”,新增城区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优化配建一批公交换乘中心、农贸市场、城市驿站、社区书房等便民设施,让群众在家门口、细微处感受城市温度。
以“绿色”理念振兴乡村。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打造城郊型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1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争创省级“农产品质量监管示范区”。深化农业“新六产”示范创建,建设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个,新增“三品一标”认证10个,培育区域和企业品牌4个。推进“美在农家”创建活动,创建市级示范村10个、五星级示范户150户。推动科普助力乡村振兴,打造省级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科普示范工程等5处。实施农村道路“户户通”工程,年内硬化村内道路280万平方米。坚持串点连线、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加快“一线两体三片十园”建设,建设省市级美丽乡村(片区)8个。
以“绣花”功夫管理城乡。组建区城市管理委员会,整合相关部门职能,推行网格化管理,构建“权责明晰、界限清楚、实用高效”的“大城管”格局。强力治违控违,落实巡查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对新增违建实行“零容忍”,推进违法建设防控全域化。深入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提质升级行动,巩固建筑垃圾分类处置试点经验成果,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开展城市出入口、背街小巷、户外广告等专项整治,深化“红色物业”创建,打造“精致、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以“五治三创”为抓手,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树立“不创则已、创则必成”理念,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四)聚焦“全面小康”时代任务,守住高质量发展底线。坚持把底线思维、问题导向贯彻始终,千方百计“托底”“守底”“保底”,高质量打好三大攻坚战。
一鼓作气抓脱贫。把决胜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扎实开展“回头看”,在“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方面持续查漏补缺,认真整改各级验收评估反馈问题,巩固好三年脱贫攻坚成果。完成新排查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深化“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带贫模式,增强脱贫质量和可持续性。坚持“四个不摘”,坚决落实产业、医疗、住房等各项扶贫政策,不断优化政策供给,让政策落实更加有力有效。严把贫困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建立即时发现即时帮扶机制,高度关注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减少和防止新贫返贫现象,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检验。
一抓到底治污染。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求,坚决打赢“四减四增”、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收官之战。全力保护好蓝天。持续开展全域禁烧、道路扬尘、工业废气等5大领域专项整治,强化控排、控尘、控烧、控煤、控车“五控”措施,年内PM2.5、PM10、SO2、氮氧化物浓度持续改善,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22天以上。全力爱护好碧水。从严落实河长制,对23条河流实施“一河一策”精准整治,加快22个入河排污口整改提升,完成24个村污水治理任务,市控、区控河流断面全部达到V类标准,年内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全力守护好净土。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行动,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积极落实林长制,年内新增造林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0.5%以上。
一以贯之防风险。严密防范金融风险,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加大重点风险企业处置力度,推动担保圈破圈断链,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5%以内;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恶意逃废债等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树牢“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压紧砸实企业主体、街镇属地、部门监管三个责任,突出抓好危化品、建筑施工、道路运输等15个重点领域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四项制度”,实行隐患排查整改闭环管理,推动双重预防体系、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两个全覆盖”,切实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加大防疫、防洪、防旱、防震、防灾等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公共突发事件预警、反应和处置能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聚焦“改革创新”时代脉搏,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坚持改革闯关、开放探路、创新赋能,聚焦省九大改革攻坚行动、市十项重点改革任务,攻克关键环节,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
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开发区改革,推行“管委会+公司”体制,健全扁平化、大部门管理,加快配套政策落地,推动开发区聚焦主业、创新发展。组建罗庄产业发展集团,助力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完善“党建统领、民呼我应”社会治理体系,全力打造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防范风险的坚实堡垒、维护稳定的前沿阵地。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三资”管理体系,着力提升农村改革成效。实施农用地、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全力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深化财税改革,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区级“政府公物仓”,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配置水平。
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潜能。深化“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全面推行分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用好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和群众满意度,年内“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到90%,行政审批效率再提速50%以上。常态化开展“六优六制”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打造清新优美的营商环境。全面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启用二代征信服务系统,建立信用评价和“红黑名单”管理制度,提升全民诚信意识和市场契约精神。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让“包容审慎”成为政府监管新常态。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加大企业信贷支持力度,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坚决把该减的减到位、该降的降到位、该保的保到位,为企业带来更多真金白银的实惠。
持续深化创新驱动战略。做实创新平台,依托清华启迪之星、沂蒙院士新材料中试基地、海尔·海创汇创新中心,拓展院士经济、平台经济,引进更多优质科研资源和高新技术项目,年内转化科技成果100项以上;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年内新增省市级研发平台25家。壮大创新主体,全面落实市人才金政22条,发挥区人才智汇中心作用,完善市场化柔性引才机制,集聚万名乡土人才、千名产业人才、百名高端人才,建设智力经济特征明显的人才高地。培育创新生态,健全对科研主体、科研人员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着力营造公平包容的创新创业环境。
(六)聚焦“兜底普惠”时代追求,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接续实施“民生保障六大行动”,集中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倾力保障基本民生。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年内新增就业2800人,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以农民工、个体从业人员、民营企业职工等为重点,巩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对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等特殊群体关爱服务,特困人员、失能和半失能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配齐配强防控人员队伍,落实精准防控措施,坚决守护好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努力繁荣社会事业。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推动义务教育优质扩容,年内改扩建中小学10所,新增学位2.3万个,全面消除“大班额”;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2所,普惠率达到80%以上。加快推进区级公立医院项目建设,完成2家基层卫生院、53家卫生室改造提升,实现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实施母婴安全、健康儿童行动计划,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改造提升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42家,织密“一老一小”健康保障网。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打通农村饮用水入户“最后一公里”,累计实现208个村居、35万人通水入户。
致力建设和谐罗庄。强化信访源头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诉源诉中治理,妥善调处矛盾纠纷,年内化解90%以上的信访积案,矛盾纠纷发生率下降50%以上。深化平安罗庄建设,不断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持续发力打霸治痞、打伞破网、打财断血,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七五”普法,扎实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创新食品药品监管方式,强化安全源头治理,全力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市。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完善基层文化阵地,开展双拥共建、道德模范评选、乡村移风易俗等活动,弘扬社会新风,倡导文明风尚。
各位代表!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不管财力有多紧,困难有多大,我们一定言出必行、有诺必践,整合一切资源,发动一切力量,用尽一切办法,办好民生实事,交好民生答卷,让全区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美满!
三、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初心如磐,使命如山!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驰而不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一)以高度的自觉强党建。把党的建设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对党中央决策和省、市委部署闻令而动,对区委安排部署坚决执行,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把主题教育成果融入到思想感情里、体现在政策措施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以政府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二)以法治的思维履职责。把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坚持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和集体决策制度,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建议、提案。强化制度意识,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权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以政府的“法治指数”提升社会的“公平指数”。
(三)以担当的精神抓落实。把敢于担当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干字当头、实干为先,以钉钉子精神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坚决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亮剑,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完善正向激励、容错纠错、尽职免责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实干者撑腰,让干事创业蔚然成风。推行年度任务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管理,做到“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以政府的“效率指数”提升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数”。
(四)以严实的作风促廉政。把廉洁从政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坚决整治民生领域的“微腐败”、包庇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倡树新风正气。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压减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以政府的“清廉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指数”。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将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市委、市政府和中共罗庄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建设临沂“现代活力城”“富强美丽新罗庄”、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而努力奋斗!
区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秘书处 2020年5月30日
名 词 解 释
1、十盯十防:疫情期间采用的10条防疫措施,如:紧盯外来人员,严防疫情输入;紧盯网格化管理,严防漏管失控等。
2、“3+X”产业体系:“3”是指新医药、新材料、新装备产业,“X”是指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孵化经济、人才经济等新兴业态。
3、五新产业: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新装备、新陶瓷产业。
4、三湖一城:百花湖、盛能湖、银凤湖、科创智慧城。
5、四个全覆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扶贫特惠保险。
6、“1+7”:“1”是指“四减四增”三年行动;“7”是指环保督察整改、落后产能淘汰、农村环境整治等7场攻坚战。
7、一带一心四园区:“一带”是指沿新206国道产业发展带;“一心”是指南涑河两岸科创服务中心;“四园区”是指医养健康产业园、高端装备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绿色转型示范园。
8、五小为民:在全区开展的编制小规划、发展小产业、建设小设施、解决小问题、完善小服务“五小为民”活动。
9、五帮为企:在全区企业中开展的帮发展、帮合作、帮解困、帮政策落实、帮化解“五帮为企”活动。
10、现代活力城:新时代罗庄区城市发展定位。“现代”,一方面是目标,指实现现代化;另一方面是导向,用现代化手段推动发展。“活力”是发展动力,对罗庄而言,指“老城区、老工业区焕发新活力”(产业、城市、人才、业态、服务、机制等活力迸发)。“城”,罗庄区是临沂中心城区重要组成部分。
11、富强美丽新罗庄:新时代罗庄发展新方位。建设百姓富裕、经济富强、环境美丽的宜居宜业新罗庄。
12、腾笼换鸟:实行“产业链、点对点”精准招商,招大引强新兴产业。搭笼育鸟:按照孵化、中试、产业园“三位一体”模式,培育5G、区块链、物联网等未来产业。扩笼壮鸟:坚持全链条打造,加快建链补链强链,培优壮大产业集群。筑笼聚鸟:加快片区开发组团发展,打造中央商务区、智力区、活力区,吸引优势产业项目入驻。
13、四压四上:压旧上新、压小上大、压低上高、压散上整。
14、“13515”运行机制:高质量发展指挥部运行机制,“一办”,即综合协调办公室;“三组”,即招商引资、要素保障、督查考核3个工作组;“五专线”,即工业和技改、基础设施等5条专线;“十专班”,即现代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10个工作专班;“五机制”,即分级分类帮包、清单控制管理、联审联办、问题协调解决、督查考核5个机制。
15、一线两体三片十园:一线:陷泥河沿线;两体:花卉苗木盆景产业、绿色生态菌菜产业;三片:傅庄、册山、黄山3个市级乡村振兴服务队片区;十园:塘崖贡米、乐采册山丰喜园、宇霖果品等10个园区。
16、五治三创:治五堆、治污水、治旱厕、治破损道路、治私搭滥建;创美丽村庄、创美丽家庭、创清洁田园。
17、六优六制:优化政策环境,建立“五帮为企”机制;优化项目环境,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优化生产环境,落实“企业宁静日”制度;优化诚信环境,建立诚信“红黑名单”机制;优化法治环境,建立文明执法、规范执法机制;优化审批环境,建立“保姆式”审批、“店小二”服务、“零跑腿”帮办代办机制。
图解:罗庄区人民政府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