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本级文件 > 正文
 索 引 号  luozhuangqulz202/2022-00001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罗庄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印发《结对帮包两年规划》的通知  成文日期  2018-08-03
 公开日期  2018-08-03  发布机构  罗庄区发改局
罗庄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印发《结对帮包两年规划》的通知

罗发改字〔2018〕27号


各科室、单位:

为落实《中共罗庄区委关于优化提升结亲连心工作助推我区乡村振兴的意见》文件精神,经局党组研究,现将《结对帮包两年规划》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罗庄区发展和改革局

2018年8月3日


结对帮包两年规划


根据《中共罗庄区委关于优化提升结亲连心工作助推我区乡村振兴的意见》有关要求,特制定区发改局与沂堂镇后大埠村结对帮包两年规划。

一、结对帮包村概况

罗庄区沂堂镇东大埠社区位于沂堂镇西南,与兰陵县西大埠村搭界,由前大埠、后大埠两个自然村组成;该社区共711户2463人,党员69名,“两委”干部7名。该社区耕地面积共6980亩,集体收入7.9万元,主要来源于山地承包,无经营性收入。村民主要依靠种植、养殖和外出打工为主,收入微薄。

结对帮包村-后大埠村现有526户1713人,党员41人,村“两委”干部4名,班子健全团结。全村面积4200余亩,其中,村庄占地800余亩,耕地面积2100亩,丘陵地1300亩(耕地、丘陵地土地性质全部为基本农田)。该村集体收入2.9万元,主要来源于土地承包费,无经营性收入。全村主要农作物有大蒜、小麦、花生、玉米等,丘陵地以桃、核桃为主。村内有7—9户养猪散户,3—5家养羊散户,1家养牛户(2头),1处代加工车间(吨包)。全村多数青年人外出打工。

二、结对帮包村主要特点及优势

(一)交通日趋便利。该村距离沂堂镇驻地约2公里,距临枣高速兰陵出口约1.5公里,沂册路西延工程紧邻村庄驻地,将是罗庄乃至临沂通往外县、外省的重要南部出口之一,区位交通优势逐步凸显。

(二)特殊农产品品质高。全村80%土地种植大蒜,品种为传统的四六瓣。因当地独特的黑土粘地环境,蒜薹、蒜头品质较高,据收购商说,此地蒜薹搁置时间较其他产区长3-5天,蒜头个大、饱满、味辛,价格可比周边高10%—15%。

(三)传统村落保留完整。村西北老庄仍保留干碴墙老屋近100座,坐落于邓子山南坡处,北高南低,西高东底,巷道窄处1.6米左右宽,国槐、梧桐、柏木等树木有几十年历史,高耸密集,传统村落气息浓厚。

三、结对帮包村发展存在的困难

(一)村集体经济薄弱。因目前受区域位置、道路交通、土地指标、传统农业发展观念等客观因素影响,村内无集体产业;导致村集体无经营性收入,经济薄弱。

(二)道路基础设施落后。该村无直接通达镇驻地的道路,必须绕道2公里以上过其他村通往镇驻地,极其不方便。另外,村内道路主要有3条,全长2公里左右。其中,2条为南北走向,分别为0.5公里;1条为生产路,东西走向,长1公里,均无排水设施;东西一条出村路,有一条泄洪渠,但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遇夏季雨天、冬季雪天时期,积水难以排出,导致亲戚邻里之间积怨已久;村内其他入户道路均为土路,且尚未实施“户户通”工程。另村内绿化面积少,美化工程也未开展,亮化设施陈旧等等。

(三)缺少社区服务场所。村委约120余平米,是借用村教堂场所,基础设施简陋。因该村委目前办公用房是借用教堂场所,且仅有4间办公室,且面积较小,全村43名党员开会已挤不下,同时缺少群众服务、活动场所。另外,村内无文化活动场所,2017年在争取了区文化体育设施后至今未能投入使用,村民愿望十分强烈。

(四)饮水尚未实现安全饮水。村自来水设施老化,依托北山地势较高优势,通过自然压力供水,无净化、加压设施,管道是使用的无压力饮水管,管网跑冒滴漏严重,每天早6—9点,晚5—7点供水,因供水不及时,且压力小无法为太阳能上水,全村已有近200户村民在自家中打井取水,用水安全没有保障。

四、两年结对帮包规划

(一)帮思想。建立区直单位和村党支部党建互帮共建机制,共同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区发改局党组书记到村讲党课2次。协助做好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帮助他们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树立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二)帮创收。充分发掘本地大蒜品质优良优势,积极协调农业种植技术专家、能人开展现场教学等方式,利用当地有利条件搞创业,通过其它合法途径增加自营收入,不断提高群众收入水平,实现群众致富、村集体经济增收,为推进乡村振兴增光添彩。

(三)帮信息技术。充分挖掘致富带头人作用,分析适合乡村产业振兴产业,协助论证村庄发展规划,积极协调高等院校、区内企业、农业专家到村指导,传技授艺,带动乡村发展。

(四)帮政策。开展走访慰问村内的老党员、困难党员、困难群众“送温暖”活动,体现组织的关怀。积极为村居发展出谋划策,协调争取项目资金,做好任职村饮水工程及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五)帮文教。积极协调相关文化企事业单位,组织道德文化讲堂、送戏送电影下乡等活动,丰富村居群众生活,提升道德文化素质。在贫困居民子女入学遇到困难时,要想方设法帮助其解决子女入学上的困难,保证困难居民子女都能按时入学。


关闭窗口
下载Word 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