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巩固全街道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综合提升全街道乡村建设水平,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乡村振兴“五十工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加强党建统领、连片整治;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二、工作内容
乡村振兴“五十工程”即五大机制和十大实体项目。
(一)五大机制
1、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聚焦存在返贫和致贫风险的重点群体,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合理确定监测标准。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分析返贫致贫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分级预警,分类帮扶,有针对性地实施多层次、复合式的保障性防贫措施,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救助、事后保障”,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边缘人口不致贫。
责任人:杨宝军
责任单位:扶贫办、各工作区、村居
2、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工代赈办法。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坚持开发式帮扶。结合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选择一批技术门槛低、工作作业简单、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的项目,采取以工代赈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组织和引导农村低收入人口积极参与项目实施,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中发挥重要作用。
责任人:杨宝军、刘浩瀚
责任单位:扶贫办、农业农村办、各工作区、村居
3、农村低收入人口主动发现机制。探索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主动发现机制。对接教育、人社、医保、住建等部门,整合资源,搭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通过部门间信息数据共享比对,锁定疑似困难群众和高危返贫预警对象,适时发出监测预警信息,提前化解贫困风险,实现社会救助从“被动申请”到“主动发现”。
责任人:周洪亮、杨宝军、刘浩瀚、顾晶晶
责任单位:人社所、扶贫办、农业农村办、各工作区、村居
4、空闲宅基地场院有偿收储机制。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注重规划先行,结合村居整体规划,以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下,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空闲宅基地场院、零星建设用地、闲置低效建设用地通过第三方评估确定补偿价格,实行有偿转让,由村集体统一收回,采取整理、复垦、复绿等方式,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综合整治,探索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政策,为农民建房、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提供土地等要素保障。
责任人:张天元、于文奇、季永利
责任单位:建设办、各工作区、村居
5、土地连片集约流转机制。健全土地连片集约流转机制,建立政社互动、村企互动、政民互动的联动机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各种渠道流转农户土地,整合土地资源,开展集中连片生产经营,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都市农业,建设高标准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规模生产;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和入股途径,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公众多样化、多渠道、多层次参与,激发资源要素活力。
责任人:刘浩瀚
责任单位:农经站、农业农村办、各工作区、村居
(二)十大实体项目
6、樱花路东段建设项目。樱花路东段西起汤庄中学东路,东至小丁庄村道,路宽8米,全长2.921公里,预计总投资1177.5万元。全线计划铺设两层16CM水泥稳定碎石,面层4+3CM沥青,沿线设置6处过路管涵,新建老涑河桥一座;两侧各6米绿化带,外侧行道树栽植树径10公分榉树,中间花灌木栽植树径3公分早、中、晚三种樱花,内侧栽植冠幅80公分红叶石楠球。
责任人:张天元、于文奇、季永利
责任单位:建设办、有关工作区、村居
7、南涑河10.2公里洼地治理项目。南涑河洼地治理项目由市水利局组织招标实施,项目主要内容为沿线清淤疏浚,傅庄街道辖区在东北村东、后焦邱东各建设桥梁共2座,沂册路以南建设蓄水闸坝一座,西岸沿线计划建设总投资约3500万元建设7米宽、两层16CM水泥稳定碎石、面层为4+3CM沥青罩面道路10.2公里。
责任人:张天元、于文奇、季永利
责任单位:建设办、有关工作区、村居
8、老涑河洼地治理和水系贯通项目。罗庄区水务局组织实施老涑河洼地治理项目,主要对老涑河全线进行清淤疏浚,项目实施完成后,沿线村庄和农田排水能得以有效解决。
责任人:张天元、于文奇、季永利
责任单位:建设办、有关工作区、村居
9、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共划分为3个片区,涉及赵庄、大丁庄村、前龙泉屯、杨河湾村等14个村居,总投资750万元,治理面积0.5万亩。拟建项目计划完成土壤改良工程一处,面积为120亩,对土地进行深翻、施肥;新打60米不配套机井共49眼;新打60米配套泵房、水泵机井共4眼;开挖排水沟11.62km,排水沟清淤2.91km,新建渠道1.07km;新建DN800×6米管涵59座;新建DN800×8米管涵2座;新建DN800×20米管涵1座;改建生产桥12座;改建节制闸2座;5、6、7、Φ110PE管道铺设0.89km,出水口21个。新建全长3640米田间生产道路。
责任人:张天元、于文奇、刘浩瀚、季永利
责任单位:建设办、农业农村办、有关工作区、村居
10、旧村改造项目。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两个村异地搬迁安置,原村庄占地复垦,项目实施后,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升村庄基础配套设施,增加集体收入。朱岭村改造项目结合老镇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傅庄钢材市场片区改造规划,包含片区商业开发和朱岭村社区改造提升还建,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采取先建后拆的拆迁还建方案,建设方式通过招商引资洽谈引入开发建设公司垫资实施片区开发建设,同时保证开发后村居集体增收。
责任人:周洪亮、张天元、于文奇、季永利
责任单位:建设办、有关村居
11、人居环境整治“三清三评”项目。在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的基础上,对全街道60个村居,开展“三清三评”暨清水、清路、清农田,评村、评户、评创新活动,进一步强化考评奖惩,健全完善建管常态长效机制,积极引导创建一批省市级美丽乡村,全面提升村容村貌。
责任人:周洪亮、张天元、于文奇、刘浩瀚
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办、财政所、建设办、各工作区、村居
12、数字乡村建设项目。本着“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互联共享、便民利民”的原则,依托“雪亮工程平台”,构建“1+2+x”新型数字乡村大数据体系(1个中心:数字乡村大数据中心;2个平台:面向傅庄群众开发的便民手机APP应用平台,联访联控联调5G应用终端指挥平台;X模块:互联网+党建、互联网+农业、互联网+人居环境整治、互联网+生态环境治理、互联网+平安建设、互联网+民生保障、互联网+风险监测预警等),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智慧化水平,积极探索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为助力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绘制好数字乡村新路径。
责任人:徐振奎、张云钢、高敏燕、刘浩瀚
责任委办:组织办、政法办、宣传办、农业农村办、各工作区、村居
13、党建统领、社会治理、区域服务、文明实践、连片整治、共建共治共享。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建设的全面领导,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统领作用,着力打造“四个一”品牌(一个平台、一个阵地、一套机制、一支队伍):一个平台即依托数字乡村建设项目,积极探索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智慧化水平;一个阵地即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党群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等阵地建设;一套机制即探索完善“党建统领、民呼我应”社会治理机制,将文化、卫生、体育等服务项目、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提高基层群众自治能力建设;一支队伍即整合党员、“五老”、退役军人、小微网格员、专职网格员、街道机关人员等群体,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实现区域共建、区域共治、区域共享。
责任人:徐厚富、徐振奎、高敏燕、刘浩瀚、张连宇
责任委办:组织办、社会治理办、宣传办、农业农村办、各工作区、村居
14、场社品标培育突破项目。依托金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黑麦种植和富彭的葡萄种植,结合全域土地整治,整合资源,发展规模生产,建设高标准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培育知名品牌,注册商标,开展地理标志认证,实现地理标志零突破,提升农产品产供销标准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
责任人:刘浩瀚
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办、各工作区、村居
15、村居风貌改造提升项目。傅庄、通达、旦子及部分计划拆迁村居根据村居实际制定村居建设规划方案;其余村居可根据各村实际,充分了解群众意愿,形成统一意见,结合市区住建部门下发的美丽村居建设图集,选择一种适合本村的房屋建设风格,分批次逐一改造,利用5—10年时间整合村居布局,形成规划整齐风格统一的新农村风貌。
责任人:张天元、于文奇、季永利
责任单位:建设办、各工作区、村居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强化街道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推动落实能力,各成员单位要围绕“五十工程”建立工作任务台账,明确目标、任务、时限、时效、责任,压实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持续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二)强化宣传引导。要发挥好党组织宣传教育阵地优势,用好用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加强乡村振兴“五十工程”宣传,提升群众对推进“五十工程”的知晓度、支持度和满意度,村“两委”干部、专职网格员等要一同入户宣传,形成群众人人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人人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健全督导考核。对各科级干部、工作区书记、村支部书记开展乡村振兴“五十工程”工作实绩纳入综合考核,纳入赛马工作,作为干部绩效奖励和村支部书记专业化的重要依据。同时强化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五十工程”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工作开展不力的进行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