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本级文件 > 正文
 索 引 号  luozhuangqulz550/2018-000002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高都街道党工委 高都街道办事处二0一八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要点  成文日期  2018-12-06
 公开日期  2018-12-06  发布机构  罗庄区高都街道
高都街道党工委 高都街道办事处二0一八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要点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为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厘清工作思路、夯实工作责任,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结合高都实际,制定2018年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1366”总体思路,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工作总基调,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着力打造城区建设的标志区,动能转换的先行区,农业“新六产”示范区,奋力谱写新时代高都发展的新篇章。

二、任务目标

整体工作保五争四,单项工作力争前三。完成上级下达的地方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总投资、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任务以及节能减排等各项约束性指标。

三、重点项目及民生工程

(一)一城一镇规划建设

1、特色农业生态城(稻花香小镇、鲁南国际粮油城)

2、金融时尚小镇

(二)社区建设

3、“五路一河”安置区建设

4、南茶棚旧村改造

5、程庄社区旧村改造

(三)基础设施建设

6、沂蒙南路改建工程(高都段)

7、罗程路修建工程(高都段)

8、陷泥河治理工程(高都段)

9、改厕、户户通工程

(四)其他项目工程

10、齐鲁雅柏盆景园

11、效峰科技农业项目

12、正门铝业年产16万吨工业建筑铝型材项目

13、金鹰仓储物流项目

14、亿农旅游小镇项目

15、滨河高中

16、常旺小学改扩建工程

17、高都卫生院改建提升工程

四、主要工作和保障措施

为实现以上目标,要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要大力弘扬“创新、担当、笃实、争先”的新时期罗庄精神,努力锤炼“政治坚定、智勇猛进、攻坚破难、坚韧不拔”的作风,全力塑造“思想解放、开放包容、风清气正、激情干事”的形象。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坚持党建引领不动摇,实现党的建设新作为

一是全力以赴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抓好政治建设,坚持把政治要求、政治标准、政治教育摆在首位。抓好思想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部署和省市区委要求,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二是打造坚如磐石的村“两委”班子。围绕提升组织力,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自身建设和新一届村“两委”干部教育管理。3月底前,组织开展党务知识、业务技能、警示教育等专题培训,提高村“两委”干部做好重点工作的能力,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提升干事创业的执行力。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推进村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三是扎实推进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以程庄、金坦、沈牌子社区为试点,打造具有高都特色的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品牌。开展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活动。按照面积达标、布局合理、功能齐备、发挥作用的要求,新建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1处,新建改建自然村党群服务站3处。

四是实施“党建+”行动计划。推行“党建+互联网”,用好党建可视化信息平台,大力推广使用“灯塔-党建在线网上服务”,加强全街道“e支部”建设,增强党员教育实效;推行“党建+集体经济增收”,引导村居围绕“一城一镇”及“五路一河”建设,积极探索以土地流转开发、盘活存量资源、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增收路子,切实增强村级组织为民办事能力。

五是实施“两新”组织党建规范提升行动。搭建领军人才发展合作平台,将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项目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大动力,努力提升3-5家先锋引领作用发挥好的“两新”党组织,确保实现“党建强、发展强”的目标。

(二)坚持动能转换不停步,实现加快发展新作为

一是抓项目攻坚。以抓重点、重点抓为导向,确立了稻花香小镇、金融小镇、鲁南国际粮油城、齐鲁雅柏盆景园等重点项目。借助新旧动能转换有利时机,加快推进鲁南国际粮油城项目签约落地,加快推动稻花香小镇、齐鲁雅柏盆景园落地开工,加快推动金融小镇建设进程。

二是抓主导产业。根据梯次化发展路径,协助金兴焦电等重点企业尽快完成工业转型升级。培植壮大罗东农贸市场,打造罗程路商业街区加快沂花湾、东开蔬菜、爱亿农小镇3个旅游项目建设,沂花湾旅游景区力争通过3A级评审。以稻花香小镇为依托,鼓励发展共享农庄、民宿经济、田园综合体,打造既有“颜值”、又有价值的特色农业生态城。

三是抓乡村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精心培育特色农业,扩大“塘崖贡米”、“菇婆婆”特色品牌影响力。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各类要素潜力。深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村“三资”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支持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民自主创业、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引导农民在融入产业链条中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三)坚持夯实基础不懈怠,实现民生建设新作为

一是抓城市建设工作。加快罗程路、沂蒙南路、陷泥河、“五路一河”安置区工程建设进程;完成户户通、改厕任务,为招商引资打造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为群众生活提供便捷服务。

二是抓脱贫攻坚工作把扶贫工作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创新扶贫措施,确保453户贫困户和其他人员不返贫。打造程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亮点,培育一个扶贫工作先进典型村居。

三是抓移风易俗工作发挥沂蒙新村、中坦等典型村居作用,总结推广一批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好经验、好模式,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各项文明评比活动中,引导广大群众在文明创建中破陋习、树新风。

四是抓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结合全区“五路一河”建设、“洗脸行动”,重点改造罗程路、沂蒙南路、南大路等破损道路,规范集市、马路市场,并同步抓好街镇驻地改貌,有效破解“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难题。广泛宣传十九大精神、沂蒙精神和新时期罗庄精神,形成强大的宣传阵势。抓公共环境秩序,抓市容市貌秩序整治,着重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五是抓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充分利用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优惠政策,对上积极争取专项资金,以“生态环境整治”行动为抓手,连片打造东潘墩、西潘墩、南茶棚、小塘崖、红胜新村。

六是抓河长制工作。深入贯彻上级河长制有关要求,夯实街村河长责任,全力提升水质净化、河岸绿化水平。扎实开展“清河行动”,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七是抓科教文卫工作。抓好阳光低保工作,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抓好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年内力争建一所高中和一家公立医院,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四)坚持底线建设不含糊,实现筑牢底线新作为

一是筑牢纪律作风底线。严格执行《加强机关工作人员考勤管理及作风建设的意见》,扎实开展“严纪律、明规矩、转作风”和党员干部纪律作风整顿活动,对违反工作纪律、工作日期间饮酒、违规使用公车等“四风”问题加大查处整治力度,切实提高党组织负责人“第一责任人”和班子其他人员“一岗双责”履责意识。通过签订《廉政责任书》、廉政谈话、廉洁警示教育等活动,切实提高机关村居党员干部廉洁意识。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突出抓早抓小、抓苗头,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做到教育一起,震慑一片。

二是筑牢安全生产底线。加强教育培训,努力提升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和安全履责意识。通过全面摸排,制定工作台账,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厘清安全风险点。重点检查辖区42家烟花爆竹、6家一般化工经营企业、2家使用LNG企业、25家危化品储存企业、1家危化品生产企业、1家焦电企业、2家铸造企业、2家建材企业、198家“九小场所”、闲置院落、废弃厂房,保持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高压态势。加大聘请专家查隐患的频率,隐患整改一抓到底,对企业拒不配合检查、隐患整改不彻底的,依法依规严厉打击,绝不姑息。

三是筑牢环境保护底线。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增加罗程路、临册路等主干道清扫力度和洒水频率,施工工地采取湿法作业,坚决取缔非法散煤经销点。突出辖区9家化工企业、3家涉重金属企业、2家涉危废企业、4家重点涉水企业、3家关停企业、11家采暖季减排企业,因案施策。强势整治“散乱污”,联合安监、环保、公安、供电等部门,坚决按照“两断三清”取缔到位,杜绝反弹现象。抓好夏秋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开展水系治理活动,限期取缔非法畜禽养殖场,加大陷泥河、大芦沟等河沟汪塘清淤清污力度。

四是筑牢社会稳定底线。强化综治工作,抓好“雪亮工程”的管理应用,完善街道、村居两级综治信息平台建设。坚持党委带班、村委值班、群众参与、自我防范的站岗巡逻制度,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全国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的有利契机,坚决打击黑恶霸痞,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加大信访案件化解力度,继续实行科级领导包案、“联席会”调度机制,坚持科级领导公开预约接访制度,制定实施《2018年度村居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办法》,严格落实信访事项“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归口处置”制度,压实工作片区、村居负责人跟踪接访、处访责任,坚决落实信访一票否决制,实现信访积案零存量的工作目标,力争实现接访案件化解率100%。做好换届后续工作,确保不出任何问题。

五是筑牢违建管控底线。加强制度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违法建设治理工作的意见》,夯实工作片区和村级责任。加大巡查拆除力度,充分发挥综合执法中队、街道城管队伍及村居巡查员作用,实行24小时巡查制度,发现一起,拆除一起,问责一起,彻底铲除违法建设“毒瘤”,营造公平有序的建设环境。

关闭窗口
下载Word 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