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
基础标准 |
主体 合法 |
1、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具备法定资格; |
2、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 |
3、被处罚主体认定准确。 |
事实 清楚 证据 充分 |
1、违法事实与情节认定清楚,表述准确; |
2、认定违法主体和违法行为的证据充分,并且主要证据具有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 |
适用 法律 正确 |
1、实施行政处罚有明确的、有效的依据; |
2、适用法律正确,且引用条、款、项、目准确、完整; |
3、行政处罚种类和幅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及本单位行政处罚裁量规定。 |
程序 合法 |
1、按照立案、调查取证、审查决定和送达执行的步骤顺序实施行政处罚; |
2、由两名以上执法人员进行调查取证,执法人员应该具有行政执法资格,且持有执法证件; |
3、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向当事人履行告知义务并听取其陈述和申辩; |
4、对符合听证条件的,告知当事人听证权。当事人要求听证的,依法举行听证; |
5、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的,应当在听证会前提交相关授权委托证明; |
6、行政处罚决定经过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行政处罚的案件履行集体讨论程序,依法应由上一级行政机关批准或决定的行政处罚案件,必须上报; |
7、应当送达的法律文书依照法定程序和法定时间送达,并有送达回证; |
8、依法应当移送其他机关的案件,必须移送。 |
环节 |
文书规范标准 |
立案 阶段 8分 |
立案审批材料(8分) |
(1)有案件来源,注明案件来自现场检查、举报、交办还是移送;(1分) |
(2)案情记载清楚,登记时间清晰准确;(1分) |
(3)有具体承办人意见,载明可能违反的法律、法规或规章;(2分) |
(4)有具体承办机构的审批意见、签名和日期;(2分) |
(5)有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的审批意见、签名和日期。(2分) |
调查 取证 阶段 28分 |
1、现场检查(勘验)笔录(8分) |
(1)有被检查人的基本情况;需要授权委托的,应有授权委托书;(2分) |
(2)现场检查情况记录准确、客观、全面,有现场检查的起止时间、场所记载;(2分) |
调查 取证 阶段 28分 |
(3)照片、摄像、录音等资料应注明拍摄时间、地点、证明的内容、拍摄(录制)人员姓名和身份等信息;(2分) |
(4)有被检查人对笔录的意见及签名(被检查人不在现场或拒绝签名的,应有见证人或两名以上执法人员签名并说明原因)。(2分) |
2、调查(询问)笔录(12分) |
(1)有调查(询问)的起止时间、地点;(1分) |
(2)一份笔录针对一个被调查(询问)人;(1分) |
(3)被调查(询问)人基本情况完整;(1分) |
(4)笔录记录的内容完整;(2分) |
(5)两名执法人员签名和执法证件编码信息;(2分) |
(6)告知被调查(询问)人有申请回避的权利;(1分) |
(7)笔录有被调查(询问)人逐页签名,并按压手印;被调查(询问)人拒绝的,应有两名以上执法人员签名并说明原因;(2分) |
(8)笔录有涂改,应有被调查(询问)人按压指手、盖章或签名。(2分) |
3、先行登记保存(抽样取证)审批表(2分) |
(1)内容完整,依据充分;(0.5分) |
(2)记载经办执法人员姓名、具体意见;(0.5分) |
(3)行政机关负责人审批意见明确;(0.5分) |
(4)记载审批时间或者补办审批手续不超过24小时。(0.5分) |
4、先行登记保存(抽样取证)通知书(2分) |
(1)应记载保存或抽样物品的种类、数量,理由及依据;(0.5分) |
(2)抽样取证通知书应准确记载抽样方法、比例等信息,并由抽样人员签名;(0.5分) |
(3)先行登记保存通知书应记载登记保存的起止时间;(0.5分) |
(4)附物品清单,准确记载物品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两名以上执法人员签名和执法证件编码信息。(0.5分) |
5、先行登记保存(抽样取证)物品处理决定书(2分) |
(1)对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应在7日内做出处理决定,并加盖处理机关印章;(1分) |
(2)处理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与先行登记保存(抽样取证)物品应一致,不一致的应说明原因;(0.5分) |
(3)退还物品,当事人应签名确认清单内容属实并接收,拒绝签名的,两名执法人员应在文书后说明情况并签名。(0.5分) |
6、检验(检测、检疫、鉴定)文书(2分) |
(1)载明检验单位或者个人;(0.5分) |
(2)载明检验时间及内容;(0.5分) |
(3)有明确的结论性意见;(0.5分) |
(4)有检验部门、机构印章、日期及鉴定人员姓名。(0.5分) |
审查 决定 阶段 40分 |
1、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6分) |
(1)当事人基本信息准确;(1分) |
(2)载明违法事实和法律依据;(2分) |
(3)明确告知拟给予行政处罚的内容;(1分) |
(4)明确告知当事人行使陈述权、申辩权;(1分) |
(5)处罚机关的印章、日期完整准确。(1分) |
2、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3分) |
(1)当事人主要违法事实和理由;(1分) |
(2)拟作出行政处罚的依据、种类、数额(个人500元、法人或其他组织2万元以上,必须告知,达不到此条件无须告知,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1分) |
(3)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提出听证的法定期限;(0.5分) |
(4)告知的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及告知的时间、地点。(0.5分) |
3、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2分) |
(1)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具体、准确;(0.5分) |
(2)明确告知听证主持人姓名,并载明行政执法听证主持人证件信息;(0.5分) |
(3)注明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和有要求主持人回避的权利,告知当事人无故不按时参加听证视为放弃听证权;(0.5分) |
(4)处罚机关的印章、日期完整。(0.5分) |
4、听证笔录和报告(5分) |
(1)准确记载举行听证的起止时间、地点;(0.5分) |
(2)载明主持人、记录人、当事人、代理人、调查人基本情况;(0.5分) |
(3)载明当事人对案件事实、证据、依据方面的陈述申辩内容;(1分) |
(4)当事人应在听证笔录的每页签名,并按压手印;(1分) |
(5)应根据听证笔录撰写听证报告,报告应记载当事人陈述、申辩情况,案件调查认定的基本情况和听证主持人意见或者建议。(2分) |
5、行政处罚案件审理文书(6分) |
(1)案由和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记载准确;(0.5分) |
(2)违法事实记录完整,证据确凿、充分,处罚依据明确;(4分) |
(3)承办人的意见明确、具体,有签名和准确日期;(0.5分) |
(4)案件需要集体讨论的,应附有集体讨论决定(会议纪要)。(1分) |
6、行政处罚决定审批文书(4分) |
(1)案由和当事人情况记载准确、违法事实记录完整,处罚依据明确;(0.5分) |
(2)记载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或者意见采纳情况;(0.5分) |
(3)重大行政处罚决定有法制机构的审查意见;(2分) |
(4)行政机关负责人审批意见明确、具体,有签名、日期。(1分) |
7、行政处罚决定书(10分) |
审查 决定 阶段 40分 |
(1)载明当事人基本情况;(1分) |
(2)载明行政处罚的种类;(1分) |
(3)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应说明处罚的事实根据、法律依据、裁量基准适用情况以及对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是否采纳等内容;(6分) |
(4)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告知正确(2015年5月1日以后,诉讼告知为6个月;2015年10月31日以后,地市级复议机关仅为同级人民政府,再无省级对应部门);(1分) |
(5)载明履行方式、期限,告知逾期缴纳罚款加处罚款的规定;(0.5分) |
(6)有作出处罚决定的处罚机关名称、印章和正确日期(告知听证权利3日后方可作出行政处罚决定)。(0.5分) |
8、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2分) |
(1)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0.5分) |
(2)主要的违法事实;(0.5分) |
(3)当事人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具体依据;(0.5分) |
(4)责令限期改正的时间及逾期不履行通知的法律责任。(0.5分) |
9、案件移送文书(2分) |
(1)文书中有记载案件来源、当事人基本情况、基本案情、案件调查处理情况、涉案证据材料、案件移送理由;(1分) |
(2)文书中有移送机关和接收机关的名称,并加盖印章;(0.5分) |
(3)文书中记载承办人姓名和准确移送时间。(0.5分) |
送达 执行 阶段 14分 |
1、送达回证(4分) |
(1)载明送达文书名称;(1分) |
(2)载明受送达人名称(姓名);(0.5分) |
(3)载明送达时间、地点;(0.5分) |
(4)有送达人、收件人员的签名、行政机关印章;(1分) |
(5)送达文书由他人代收的,应具备相关授权委托证明。(1分) |
2、行政处罚决定执行文书(4分) |
(1)处罚机关应当和罚款收缴机关分离,法律规定可以由行政机关当场收缴的除外;(1分) |
(2)应使用合法罚没票据;(0.5分) |
(3)票据填写规范、准确;(0.5分) |
(4)缴纳罚款期限正确,加盖处罚机关印章;(0.5分) |
(5)处罚通用票据使用复印件入档的,应加盖处罚机关印章;(1分) |
(6)非罚款类行政处罚决定要有相关执行文书。(0.5分) |
3、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文书(2分) |
(1)案件名称准确、被申请人基本情况清楚,材料齐备;(0.5分) |
送达 执行 阶段 14分 |
(2)申请执行项目准确;(0.5分) |
(3)案情叙述完整准确;(0.5分) |
(4)强制执行理由正当。(0.5分) |
4、结案审批文书(结案报告)(4分) |
(1)案由、案件办理经过、结案理由记载清楚;(1分) |
(2)载明处罚决定执行情况,未执行部分应说明,罚没财物应有处理结果;(1分) |
(3)有案件调查人员结案意见及签名、日期;(1分) |
(4)有行政机关负责人同意结案的意见和签名日期。(1分) |
案卷 归档 10分 |
1、一案一卷,一卷一号、使用统一规范的卷宗封面;(2分) |
2、卷首目录和卷末备考表填写规范;(1分) |
3、卷内文字应当打印或使用炭素墨水或蓝黑墨水书写;(1分) |
4、卷内文书采用阿拉伯数字逐页编写页码;(1分) |
5、案卷线装,卷内无金属物;(1分) |
6、复印件存档的,需标注“与原本核对无异”并由审核人签字;(1分) |
7、文书如有留白,应标注“以下空白”或使用黑色碳素笔做划线;(1分) |
8、案卷无涂改,确有笔误处需要更正的,应在修改处按手印;(1分) |
9、卷内材料有序(按结论、决定、结案处理性文件在前,依据材料在后;批复在前,请示在后;正件在前,附件在后;印件在前,定稿在后排列)。(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