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庄区册山街道聚焦“依法治街”工作,在全省率先成立法治服务中心,统筹推进社会治安、信访稳定、矛盾化解和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从源头解决问题,为基层社会治理赋予新动能。
推进“三化”建设。推进依法治街办“实体化”。明确1名专职副主任2名工作人员,专职做好工作部署、日常指导、问题督察、分析研判和情况上报工作。推进依法治街“网格化”。构建街道、工作区、村(社区)三级法治建设网格体系,纵深推进各项工作制度落实。推进依法治街“指标化”。将基层法治建设任务细化成 11 项一级指标,27项二级指标 ,56项三级指标,168 项测评点,按照目标化、节点化和责任化要求,实行挂图销号作战。
推进“多中心”合一。在全省率先成立法治服务中心,与综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深度融合,由依法治街办公室统筹推进工作开展,最大限度夯实基层法治阵地,形成依法治街合力。
推进“一站式”调解。将“一站式”调解中心建设纳入依法治街整体部署,创新推行“1+3+N”工作法,即在每个村居设立1名群众诉求代办员,利用小、中、大3级网格进行分类分级合调,发挥+N(老党员、老军人、老教师、老干部、老模范)的作用,助推矛盾纠纷化解。
推进“三治”融合。坚持“德治”为先,通过打造村级法治街、道德街、居民大讲堂等,引导和激发群众的道德情怀。坚持“法治”为本。利用公共空间营造法治氛围,以寓教于乐方式宣传法律知识;通过成立“解琐事”调解协会,妥善处理居民琐事纠纷,做到一般纠纷不出村居。坚持“自治”为基。积极引导居民通过文明实践参与治理,在实践中发挥治理效能,调动群众自觉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和推进“依法治街”工作,有力促进了各项基层治理措施高效落实,及时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关注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实现了社会治理从“事后”向“前端”,从“应急”向“常态”转变,推动了街道社会治理效能的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