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展画卷乡村处处皆美景——沂堂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侧记
编辑:罗庄区沂堂镇    发布日期:2019-06-24    点击:[]

盛夏,草长莺飞,树木葱茏。漫步在沂堂镇寨子村,放眼望去,宽敞的街道、整齐的围墙、成荫的绿树,让人顿感心旷神怡。寨子村的变化只是沂堂镇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小小缩影。

今年以来,沂堂镇以提升农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对主要道路、村庄内外、重点区域进行高标准绿化美化,高品质打造特色亮点,精品培育“一村一业、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示范村,村新、景美、人和的幸福乡村的美丽画卷正逐步展开。

美化亮化 刷新“颜值”

走在兴路口村的街道上,整洁的民房,清澈的河水、干净的村庄映入眼帘。各种绿化苗木郁郁葱葱、清晨的露珠附在叶面上青翠欲滴,赏心悦目。村民们两三一群聚集在小广场上纳凉休闲,幸福、喜悦的神情溢于言表。

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以来,沂堂镇通过深走访、定点位;广征集、找问题;细研究、定方案;明奖惩、强督促,“四步走”整治村内外的卫生死角,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形成专项目标考核体系和卫生整治长效制度。坚持以点带面、连线成片,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重点打造龙泉官庄、寨子、兴路口等美丽乡村高标准示范村。

目前,硬化已道路315631m2、绿化带人行道156896m2,清理墙体、线杆野广告1200余处。村庄硬化道路保洁1166555.3m2,非硬化道路及绿化带保洁1129288.4m2,汪塘沟渠保洁面积251322m2,河道水沟堰堤保洁面积441710m2,实现了32个村居保洁全覆盖,为实现“美丽沂堂”宜居环境,提供了专业化保障。

一系列的整治措施使全镇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路灯不仅点亮了龙泉官庄村的夜空,更照亮了百姓的心田。“别看我们生活在乡村,但环境很好,一出门便是景,晚上吃完饭出来散散步,溜达溜达,别提有多美了!”龙泉官庄村民老张笑呵呵地说。

移风易俗 提升“内涵”

环境改善了,村庄变美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奔小康的信心也足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逐步提上了日程。农民既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要想让乡村的美丽持续下去,给村庄“美容”只是面上的一个环节,更为关键的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让他们自觉做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人。

文明和谐乡风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更高目标。沂堂镇坚持把文明乡风培育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村级组织发动村民研究制定村规民约,广大党员干部踊跃参与文明村镇、村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积极争当遵纪守法的模范,以文明行为教育引导农民除陋习、树新风,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农民群众的追求。修建景观墙,积极推动文化上墙,弘扬中华美德和时代风尚,使群众自觉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建立了村干部集中办公、群众“谈心谈话”室,全力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纠纷,促进了乡村文明和谐。

因地制宜 打造“亮点”

特色是美丽乡村建设灵魂,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大拆大建,丢掉农村气息。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沂堂镇美丽乡村建设尽可能做到不填塘、不砍树,不搞村里的宽马路,不过多使用水泥钢筋,不在门前屋后搞过度硬化;多因地制宜、多做庭院菜地、多搞村庄绿化、多用乡土材料、多搞地方特色的建筑。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着力抓好农田林网、庭院绿化,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等,实现增绿、增彩、增效,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洁净家园携手共建,乡村容颜不断改变。美丽乡村,一场脱胎换骨的革新正在悄然改变着沂堂镇的每一个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