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罗庄区农业局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各项业务工作扎实开展,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前三季度重点工作
1、着力稳粮食生产,夯实农业基础。一是积极创新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小麦参保面积14万亩,参保率达到82.5%,赔付受灾小麦3000多亩100多万元,有效维护了农民利益。二是制定出台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实施意见,争取区级配套资金94.8万,启动了17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目前已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技术支撑单位。
2、坚持质量兴农,不断新建、提升优质农产品基地水平。一是加快建设沂河绿色农业长廊和优质农产品产业带,新建优质农产品产业园2处,提升优质农产品基地4万余亩。二是加大品牌培育力度,重点培育册山帝得农牧产业园“青荇”、“佳人佳藕”等2个优质农产品品牌,“沙沟芋头”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以东都商城为依托大力开展“产自临沂”品牌建设,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
3、强化源头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一是扎实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今年初,山东华盛江泉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获批山东省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不断加强绿色认证宣传力度,江泉农牧产业园、丰喜园产业园等2家企业8个产品绿色认证正在申报中。二是开展春季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专项检查行动。春节前后,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5人次,检查农资门头23家,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单位7家,瓜菜基地8个,农民合作社9家。重点检查了农药两项制度落实情况、农业投入产品使用、生产销售台账记录、有无禁限用高毒农药等内容。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逐一下达了整改通知书。
4、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渐次推开,农村“三资”管理日趋规范。一是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时召开了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暨清产核资动员培训会议,对各街镇分管负责人、农经站长、全体村居负责人和村会计等600余人开展了动员培训;加强工作调度,目前全区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村280个,占村居99%;已经完成清产核资村217个,占涉及村77%。二是加强扶贫资金资产及财务公开检查,强化农村三资管理。通过检查,发现了街镇在扶贫资金资产管理上普遍存在的5大类问题,经区领导批示后由区扶贫办落实。及时对财务公开暗查情况下发了通报,目前各街镇对有关问题正积极整改中。四是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增加农民合作社3家,合作社总数达到515家,新增家庭农场8家,总数达到77家,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土地连片规模流转,拓宽农业发展路径。
5、开展多项专项整治行动,着力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有序开展。一是扎实开展春季农业投入品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以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农机具打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开展了集中整治行动,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1起,结案20起,实现罚没收入37172.2元。二是严肃查处农机、生猪屠宰等违法行为。立案查处操作未按规定检验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案15起,严厉打击私屠乱宰行为,下达整改3起,申请法院强制执行1起。三是开展兽药饲料执法检查。检查兽药饲料经营单位54家、饲料生产企业7家,下达整改通知书10份,要求其限期整,立案处罚2起,罚款2260.20元。四是开展渔业常态化巡查。出动执法人员80余人次、执法车辆20余车次、并夜间蹲守5次,共查获非法捕捞行为十余起、涉案人员6人。
6、扎实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本领得以提高。一是举办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科技培训班,培训2017年度优秀新型职业农民30人。重点就都市农业、花卉产业、设施葡萄栽培、特色蔬菜栽培技术进行培训,并到寿光、青州进行了学习、考察活动。二是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经过个人申报,街镇审核,区级认定,公示公告等环节,审核认定新型职业农民53人。
7、多措施共举,合力推进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一是网格化管理,秸秆禁烧督查全覆盖。坚持昼夜巡查,持续加大督导巡查力度,严格做到“四离一集中”,及时跟进督导、通报进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创历史新高,国家环保卫星和气象卫星及市级督导组也未检测到我区秸秆焚烧火点。二是圆满完成水肥一体化节点任务。前三季度完成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6814亩,提前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在黄山镇雨霖果品积极打造水肥一体化示范区一处,并召开全区水肥一体化现场推进会议,有力推动了全区水肥一体化工作。
二、农业新六产情况
今年以来,为推动农业新六产发展,区农业局成立了以局长为主任的农业新六产推进专班,对全区生态休闲农业进行了调研摸底。结合罗庄区位优势,研究确定了立足城郊型休闲农业体系建设,创新推动罗庄特色农业“新六产”这一工作思路,重点打造“一带三园”,即沿沂河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带、黄山罗庄湿地花园、褚墩罗庄南部菜园、沂堂罗庄西部果园。
1、开拓农业生态发展模式。一是创建农业新六产示范体。打造以华兴生态农业园为代表的田园综合体,目前该产业园已形成有机瓜果、蔬菜种植及近郊采摘、旅游住宿为一体农业发展模式,既解决了种养殖问题,又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二是大力发展农业循环农业。山东帝得现代农牧科技公司利用养殖畜禽产生的粪便和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生产有机肥,作为绿色种植基地的肥料来源,形成了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既解决了农业污染问题、增加了企业效益,又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2、推进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一是以“佳人佳藕,荷你有约”为主题的临沂采摘第一镇“乐采册山”品牌建设启动仪式暨册山街道正旺第二届荷花节开幕,极大的宣传了产自临沂品牌“佳人佳藕”,提高了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二是以效峰菌业为主体,着力打造蘑菇小镇,实现传统食用菌种植向精、深加工转变,集鲜菇售卖、面条加工、酱菜制作、菇能量功能性饮料为一体,同时充分利用废弃菌包、菌糠进行蚯蚓养殖,实现了整个产业链条循环利用。三是以帝得农牧为主体,着力打造番茄小镇、草莓小镇,以种植不同品种、五彩斑斓的番茄品种为依托,同时加强番茄彩绘等文化建设,打造特色番茄小镇;加强与以色列、日本合作,加快建设草莓种植基地,以订单农业模式逐步打造草莓小镇,形成“旅游+”、“生态+”新产业新业态模式。
3、拓宽农产品批发市场路径。充分发挥罗东农贸市场、花木博览城、鲁南粮油市场、水果批发市场作用,强化种植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与销售市场对接,以销售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模式,同时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利用农产品展览、广告展板等方式强化宣传,将区内优质农产品售往全国各地,不断拓宽市场销售途径,提高区域品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