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罗庄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处临郯苍平原腹地,境内以平原、丘陵两种类型为主,地势西高东低,主要有潮土、褐土、水稻土和砂姜黑土4大类型土壤,全区耕地面积28.98万亩。常年种植小麦、水稻、玉米、大蒜等各类农作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8万亩,玉米种植面积14万亩,水稻种植面积3.5万亩,大蒜种植面积2.5万亩,蔬菜(不含大蒜)种植面积1.3万亩。
二、水肥一体化发展现状
(一)总体应用情况
罗庄区现辖8个街镇,耕地面积较少,其中多以种植大田作物为主。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主要应用于蔬菜大棚或者经济作物,这些作物相对收入较高,农民愿意投入资金。2017年,罗庄区农业局组织工作人员对全区8个街镇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采用填写调查表、电话调查、实地查看等方式,进行深入调查,摸清了全区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情况。全区耕地面积较少,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更是少之又少,耕地以大田为主,设施耕地总计8000余亩,农民对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的积极性不高,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水肥一体化应用的技术模式
罗庄区水肥一体化应用的技术模式以滴灌和喷灌为主,主要用于设施蔬菜,苗木花卉。
三、水肥一体化推广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相对较大,农民缺乏积极性。一套简易水肥一体化设备每亩投入约1500元,因受投入资金限制,水肥一体化技术多用于利润稍大的设施农业,而大田作物利润微薄,农民在大田作物中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动力不足;据调查,我区共有耕地面积31.7万亩,适合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设施蔬菜、果品面积仅有8000余亩,除去道路、沟渠等,实际面积不足6000亩,仅靠设施蔬菜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距离2.5万亩的任务目标相差甚远,这就需要在露天蔬菜、大蒜、甚至粮食作物中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二)节水工程体系不健全。农田水利工程虽然较多,但没有形成完整的节水灌溉工程体系,没有水源到田间的管道水管网,与微灌、喷灌等高效节水不配套,严重制约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推广。
(三)技术要求高,培训服务不到位。水肥一体化对农民来说是一项新技术,涉及到田间工程设计,设备选择、购买、安装、使用、维护及肥料选择等一系列问题,缺乏系统的培训和田间配套工程设施,农户担心无法掌握和正常使用,影响了农民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积极性。
四、水肥一体化推广应用措施
(一)任务目标
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的意见》(办字〔2017〕29号),“十三五”期间,罗庄区“十三五”期间水肥一体化技术新增面积2.5万亩,分4年完成,平均每年新增面积任务目标6250亩。其中,2017年全区水肥一体化新增面积6565亩,完成任务量的105%。2018年截止到6月份,全区水肥一体化新增面积3886.5亩,完成全年任务量的62%。
(二)工作措施
1、组织摸底调查。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区农业局在2017年年初对全区8个街镇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采用填写调查表、电话调查、实地查看等方式,进行深入调查,摸清了全区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情况。到2017年2月,全区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共620亩。其中,果树60亩,设施蔬菜450亩,草莓90亩,瓜类20亩。按模式分类统计:滴灌616亩,微喷4亩。
2、发布实施方案。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的意见》的通知(办字〔2017〕29号)要求,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罗庄区实际,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区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的实施方案》(罗办字〔2017〕45号),方案对全区“十三五”期间水肥一体化工作做了总体要求,指出了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分解了任务目标,制定了保障措施。
3、建立通报制度。对街镇水肥一体化推进情况进行“每月一调度、每季一分析、半年一通报”,即在每月22日前,将各街镇的工作进展进行调度,上报罗庄区水肥一体化工作进展月报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15日前上报罗庄区水肥一体化季度新增面积统计表,每半年进行一次通报。
4、建立示范园区、召开现场会和技术培训会议。根据市委、市政府实施方案的要求,确定适合罗庄区实际的水肥一体化实施重点作物、重点区域、技术模式和保障措施。在临沂市宇霖果蔬有限公司创建1处具有一定的规模、技术模式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的水肥一体化示范区,树立标志牌,宣传水肥一体化技术;充分借鉴示范区经验,组织2次现场观摩会,示范推动水肥一体化技术快速发展。对农技人员、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进行2次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
五、加快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里成立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领导小组,建立领导机制,各有关部门要把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有关部门间要加强沟通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共同做好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工作。各街镇要加强重视,按照区委、区政府制定的年度发展目标,明确措施,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整合相关项目。整合相关涉农涉水政策、资金、项目等资源,加大对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的投入力度,发改部门的千亿斤粮食提升项目,财政部门的农业开发项目,水利部门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等项目,农开办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部门的高产创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以及示范园区建设等项目,国土部门的土地治理和耕地保护项目等,都要向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适度倾斜。农机部门要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设备,农机购置补贴要向水肥一体化设备倾斜。
(三)强化规划引导。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水土资源条件、农业生产布局等情况,编制《全区水肥一体化发展规划》,分区域、分产业、分门类搞好农业节水,采取适宜的节水措施,建立农业节水体系。在高都街道、褚墩镇蔬菜区,开展农田灌溉节水节肥技术示范,实施低压管道灌溉、喷灌、滴灌等田间微型节水节肥工程建设模式;在沂堂镇、褚墩镇的大蒜等经济作物区,利用现有水利设施,建设适宜的节水节肥工程模式,实现输水、施肥高效化。
(四)加快节水工程体系建设。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建设覆盖全区、具有区域特色的节水灌溉工程体系,实现从水源、输水、配水、灌水全过程的高效节水,为农作物精准化灌溉创造条件。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搞好雨洪资源利用,加快中小河道治理,推进多水源联合调配灌溉工程建设,增加水环境容量。完善水网工程体系,加大小塘坝、小水池、小水窖、小泵站、小水渠“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在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区,建设完善水源到田间的低压管道运输水管网及测水设施配置,实现输水高效化。
(五)加快水肥一体化工程建设。在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化大田作物种植区,推广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积极开展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根据水源条件、种植作物、控制面积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和设施设备类型,实现田间用水用肥高效化。
(六)加大考核力度。将水肥一体化新增面积纳入街镇年度综合考核内容,对各街镇水肥一体化新增面积进行“每半年一通报,每年度一考核”,及时发现新典型,总结好经验;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我区水肥一体化工作顺利开展。
罗庄区农业局赵敬美
2018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