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庄区小麦生产的现状
编辑:农业局    发布日期:2018-03-23    点击:[]

随着春季气温的回升,小麦正式进入起身期,春季是小麦苗情转化和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段,也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加强春季麦田管理和春耕投入,对于增加小麦亩穗数和穗粒数有着重要意义,是今年全区小麦增产增收保证。但是作为我区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的生产,受自然条件、地力水平、资源环境、科技投入、社会等因素影响很大。现就我区小麦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1、罗庄区小麦生产情况

年份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面积

(万亩)

21.8

20.3

19.6

18.91

17.95

17.2

16.8

单产

(公斤)

375

376

378

380

394

397

409

总产

(万吨)

8.07

7.65

7.39

7.19

7.07

6.83

6.87

从上表中看出小麦面积减少了5万亩,总产减少了1.2万吨。

根据临沂市基地办的数字全区基地规模粮食生产2600亩。因农户面积小均为小生产性质的耕作方式,受机械能力、土地规模等方面的限制,大多采用旋耕耕种。正常的深翻、深松等措施很难进行,导致土壤耕层变浅,由原来的20公分深,变成仅为12-15公分,从而导致其土壤的蓄水能力下降及根系吸收范围缩小,极易因旱、涝影响使作物产量难以提高,耕地的土体环境变得脆弱,抗逆性差。

2017年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

项目

发生面积

防治面积

一、小麦病虫合计

27

71

(一)病害小计

13

44

1、锈病

6

17

其中:条锈病

4

17

2、纹枯病

5

10

3、白粉病

2

17

(二)虫害小计

14

27

1、麦 蚜

10

17

2、麦蜘蛛

2

5

5、地下害虫

2

5

从表中数字看出因病虫害的发生采取广泛发动农户进行防治。

2、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粮食总产量取决于播种面积与单产。历年播种面积呈下行态势,作为主食的小麦播种面积大幅萎缩。

生产规模小,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由于农业生产利润不大,农民重视程度及积极性不够,投入严重不足,生产方式零散、分散、规模小,从而制约农业生产的产出,导致产生难以标准化,产品质量不稳定。

农技人员严重不足,广大农民素质低,科技推广难

全区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在岗的兼、专职农业技术人员仅有87人,街镇在岗8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4人、中级职称人员6人、初级职称人员60余人,科技人员明显不足,而且这些科技人员普遍存在知识老化,年龄偏大,观念陈旧,不利于农业生产科技含量的提高和现代农业技术推广需要。 广大种地农民均在50--60岁,甚至有的70多岁,只能从事简单的种植业劳作或技术含量较低的体力劳动,远远不能从事甄别病虫草害的危害程度。

建议:

第一,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网络。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要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农业实用技术推广,要建立农技指导员工作制度,办好农业科技示范园。

第二,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进程。要因地制宜,根据在实际情况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

第三,改变片面追求产量,大力注重环境保护。在病虫草害防治过程中,要全面权衡投入产出比,进行科学生产,注重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