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文广新局积极探索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新途径,坚持贴近群众实际需求,推行“菜单式”服务,完善公开招标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初步形成在政府采购框架内“自下而上、以需定供”服务体系,实现“每村每月一场公益电影”、“每村每年一场戏”和每年为每个农家书屋更新补充配送图书的目标。实施“菜单式”服务,让群众代表选电影、选曲目、选图书,有效地对接了群众文化需求。一是规范公益电影放映。制定印发放映员标准化放映操作规范,明确公益电影放映操作流程。为放映队统一配发了印有“公益电影放映标识”字样的彩旗和马甲服。征求群众代表的建议,订购群众喜爱的影片。及时实时上传放映地的定位、开机及结束时间、影片片名等监管信息。建立公益电影放映QQ群,实行在线管理与随机抽查,确认有效放映场次,及时兑现放映补贴。二是规范公益文艺演出。举办传统戏曲培训班,全面提升民间文艺团队的表演水平,聘用优秀团队承担演出任务。将公益性文艺演出活动全程纳入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评价体系,实行事前、事后公示,按其演出实效兑现奖补。采取在村公示栏张贴演出公告,利用村委大喇叭向群众通知演出信息,以及演出现场提前一小时“暖场”等方式,确保了演出质量和效果。三是规范公益文化培训。坚持将文艺骨干培训班设在街镇、村居一线,根据基层文艺团队对相关文艺门类提升的需求,从优秀文化人才库中选派辅导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先后为村居培养了2-3名文化骨干。与此同时,针对个别农家书屋“铁将军把门”、图书躺在地上“睡大觉”问题,采取将所配图书予以调配给人员相对密集的超市、诊所等地的“特色书屋”;针对不张挂银幕放映、天色未黑放映以及看电影人员较少问题,采取无效放映场次鉴定、加倍扣除放映补贴与取消放映资格的模式予以有效遏制。